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步探讨
2017-02-27房娟
房 娟
(射阳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多,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高,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呼吸科收住的患者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量,在对其护理过程中,采用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的特色治疗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复发和再住院。本文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中医肺病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经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的特色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中医肺病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42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4例,初中16例,高中8例。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排除重性精神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54~96岁;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8例,肿瘤7例,糖尿病4例,其他3例。均逐一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除了生理上常有气短、咳嗽,运动时症状加重而日常活动受到轻重不等的限制,大部分有心脏功能不全,同时在心理上普遍存在各种轻重不等的症状,采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其中恐惧9例、焦虑12例、忧郁8例、躯体化4例、疑病4例,其他5例。
2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干预方法与结果
依据中医整体观的理论,辩证施护,对症状轻重不同、心理变化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保证良好的护患沟通中实施护理。
2.1 证候施护
2.1.1 观察咳嗽咳痰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1.2 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2.1.3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2.1.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2.1.5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2.1.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2.1.7 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2.1.8 遵医嘱中药雾化。
2.1.9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2.1.10 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2.2 一般性心理支持
中医学不仅从整体来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且在分析疾病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将生理变化与心理改变相联系,这其中就包含心身统一。因此,从患者个性特征、生活环境、心理症状等多方面分析每例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患者关心、尊重、同情,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其心理症状,对其加以引导,能够增加自我认同,从保证行动中收获成就感,增进积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2.3 认知行为心理
肺部慢性疾病带给患者身体上不适和痛苦,也产生了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时常的气短、胸闷会担心得一些不治之症,就引发恐惧、焦虑。找出患者的主要心理症状,与患者共同讨论,使其重新认识对事物的认知和情绪的关系。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干预的任务是引出自动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检验、修正,增加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于观察和探索人体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和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4 健康宣教
2.4.1 生活起居
针对慢阻肺患者指导有规律地安排日常生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教会患者服用各类药物前看清药名、剂量、用法,确认无误后方可服用,防止错服、漏服、多服等。
2.4.2 饮食指导
2.4.2.1 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等。
2.4.2.2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等。
2.4.2.3 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等。
2.4.2.4 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2.4.2.5 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2.4.3 情志调理
2.4.3.1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
2.4.3.2 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2.4.3.3 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5 心理干预与转归
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在经3~7次的心理干预结束1周后,再用SCL-90进行心理障碍情况的评定。见表1。
表1 患者SCL-90测试结果(±s)
表1 患者SCL-90测试结果(±s)
注:△表示无差异;*表示有差异;**表示有显著差异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备注总分 2.79±0.56 2.18±0.57 3.29 <0.01 **躯体化 3.21±0.71 2.31±0.63 3.42 <0.01 **强迫 2.41±0.51 2.18±0.57 1.95 >0.05 △人际敏感 2.71±0.58 2.41±0.54 2.45 0.05~0.01 *抑郁 2.92±0.67 2.24±0.69 4.58 <0.01 **焦虑 3.74±0.62 2.47±0.57 5.35 <0.01 **敌意 2.13±0.46 1.97±0.49 1.53 >0.10 △恐怖 2.85±0.50 2.13±0.57 3.56 <0.01 **偏执 2.26±0.49 2.06±0.51 1.83 >0.05 △精神病性 2.51±0.52 2.03±0.56 3.22 <0.01 **其 他 2.33±0.58 1.99±0.61 2.60 0.05-0.01 *
3 讨 论
本组喘病患者为中老年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其心理变化既有老年人心理特点,又有长期患病引起的心理变化,还有因胸闷、喘气困难等症状的病理变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甚至出现心理障碍[1-2]。经SCL-90评定总分显示患者患病后的心理障碍明显,其中以抑郁、焦虑症状最突出,躯体化和恐怖也比较严重,而强迫、敌意、偏执等方面症状不明显。在进行3~7周有针对性的和多方位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缓解部分症状,显示多方位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是有必要的[3-4],做好中医特色治疗护理要求护士要具备有人文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的护理实践经验,对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的主动性。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方法是强调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人体内部在生理与心理上的统一性,又重视个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从患者性格特点、心理改变、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观察患者的心理上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困难适当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设身处地的从患者的角度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本组患者在进行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干预后,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并未完全达到正常,在抑郁、焦虑方面症状仍明显,一方面可能对护理效果没有引入评价标准,护理方式方法不成熟,个体化的心理、社会等全方面的治疗干预才有可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心理干预方面存在局限,可能干预时间短,和没有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如使用抑郁和焦虑方面的量表进行进一步评定,对达到诊断的进行有效的、全面的专科治疗。对本组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不完善和有缺陷的地方有待以后更多的探讨和完善[5]。
[1] 胡昌英.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10(3):10-1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4.
[3] 孟 驰,罗 维.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165-166.
[4] 谢 斌,鲍 晓.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4):277-279.
[5] 暴银素,杨艳明.肺胀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分析探讨[J].护理研究,2012,21(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