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程游戏化精神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7-02-27文李长梅
文李长梅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生活即教育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在小班教材中就有一则故事《两个小妖怪》,讲述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的牙齿内住着两个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小女孩开始经常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成人的身教——加强修养、为人师表
每一位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园加入集体生活的孩子们会时时、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一天来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语气语调活灵活现地表演给家长看,或是在同伴游戏中再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例如,要求孩子搬椅子时要轻搬轻放,自己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无论之前成人对孩子讲过多少规则,言传身教肯定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
三、充分发挥幼儿自我教育、榜样教育的优势
让孩子与同伴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时间。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身边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可以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劳动意识、责任心、交往能力等诸方面制定具体的标准;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每周评价一次,对有进步的孩子给予肯定并奖励相应颜色的星星,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有不足的孩子要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
四、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例如,在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让幼儿六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数量最多的胜出。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五、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乐于交流、沟通,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传统的区域活动多是教师把活动材料摆放好,然后孩子再进行操作。在“娃娃超市”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模式,只为幼儿提供了货架和商品,甚至还有梯子。在摆货过程中,孩子们先是把商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哪类商品摆放在什么位置。高的货架该怎么把货物摆放上去?在摆放的过程中,有的细心的小朋友还会想到应该怎样摆才能让顾客拿着方便。单单是摆货这个过程,孩子们已经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以前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之,“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
(江苏省邳州市青年路幼儿园)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