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

2017-02-27,,

护理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

,,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

杨丽峰,刘彦慧,张帅

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概念、生命质量测评工具、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以及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对策和建议进行综述,为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提供参考。

养老机构;生命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老年人;自理能力;慢性病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oncept of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the assessment tools of quality of life,the status quo of the elderly’s quality of life in pension institutions,an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lderly’s quality of life in pension institutions.It aim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alizing the healthy pension and happy pension.

Keywordspension institutions;quality of life;physical health;mental health;social adaptation;elderly;self-care ability;chronic diseases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年轻人口低速增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是最脆弱、最需要照顾和关爱的群体,健康照护、医疗等服务对其来说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或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等原因,致使现代社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1-2],追求高生命质量成为他们的生活目标。如何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就生命质量的概念、生命质量测评工具、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提升生命质量的对策和建议综述如下。

1 生命质量相关概念

1.1 生命质量概念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也称为生活质量或生存质量,于20 世纪30 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用来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7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80年代后期在我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世界卫生组织(WHO) 生命质量研究组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6 个方面。根据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的质量[3]。目前,生命质量已经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衡量健康的一种新型指标,并用于评价疾病治疗的效果、预防保健措施的优劣,是卫生事业管理中计划和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1.2 老年人生命质量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外开始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国内研究相对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关注。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委员会流行病学专家经过讨论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概念暂定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对自己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美满程度及老年生活的全面评价[4]。

2 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有:健康调查简表(SF-36)[5]、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量表)[6]、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7]。以上量表均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普适性,可用于一般人群生命质量测量,但由于地域文化存在差异,老年人生命质量评价量表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有适用于法国老年人的世界卫生组生存质量老年模块量表(WHOQOL-OLD)[8],有适用于我国台湾地区老年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CASP-19)[9]等。然而,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测评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国内采用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主要是将国外量表进行翻译、本土化后加以应用,但是由于养老机构老年人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量表在使用时敏感性较低,亟待开发适合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3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

一些大型调查和学术研究数据显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正在持续下降,具体表现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率、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维度上。

3.1 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和自理能力下降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主要指人体各脏器无疾病,各系统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孙靖等[2]对福州市11所养老机构的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7%的老年人存在自理缺陷。赵莉等[10]通过对北京市6所养老机构的37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指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出现衰弱表现,身体状况不佳会给老年人带来疼痛、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与活动受限、感知觉障碍等身体上的痛苦以及生活上的不便,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生命质量相对变差。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与能力等级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且客观存在、不可抗拒。

3.2 慢性病患病率显著增高 国外学者Gerber等[11]对养老机构的104名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老年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66.8%)、心脏病(22.1%)、癌症(19.2%)等。我国学者黄贺梅等[12]对534名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调查发现: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6.1%,其中排名前6 位的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瘫痪。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出现退行性改变,各器官生理功能加速衰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增高。由于抵抗力下降和调节功能衰退,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多种疾病并存。慢性病种类增多和病情加重必然导致老年人生命质量下降。同时,疾病指数增加也使得老年人心理压力增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总体健康水平。

3.3 精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指人的精神、情绪、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乐观、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智力正常等。生理变化和机体衰老、老年疾病及由此引起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弱、环境改变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痴呆、焦虑、孤独等。陈志红等[13]研究发现:53.7%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差者占5.7%;43.9%的老年人出现情绪、性格改变,其中14.8%的老年人经常忧郁、焦虑、压抑、情绪消沉;52.0%的老年人对生活不够满意或满意度差。季红莉等[14]对北京市海淀区7所养老机构318名老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抑郁率达49.1%。尹亦清[15]认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生命活力低、精神孤独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养老机构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脱离工作岗位,与先前职位和权力相比,落差较大,加上社交范围缩小,时常会感到失落。此外,子女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及精力去照顾老人是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因此,部分老年人因为缺少亲人的关心, 产生孤独、被遗弃感等负性情绪。尤其无子女老人作为老人中的特殊群体,常常无人前来看望,生活范围更加狭窄,社交范围更小,精神生活贫乏,心理脆弱,更易引发孤独。生活环境的改变、抑郁、孤独、焦虑等因素又可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老年痴呆病人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也可能导致生命质量下降。

3.4 社会适应能力受损严重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老年期的主要社会化任务,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健康的表现[16]。一般意义上,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积极习惯他们感受到的新的社会环境的过程[17]。根据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一个与其身体、认识、情感需要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中能够体验生活的满足感[18]。曾惠文等[19]发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低, 66.32% 的老年人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受损,其中31.78%的老年人为重度受损,这提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适应不良,将有损其日常生活质量和进一步的自我发展。

4 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4.1 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控制慢性病 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首先要从提升他们的生理健康着手。通过不断进行功能锻炼和强化练习来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开设并鼓励其参加适合老年人的文娱体育活动。Harada 等[20]研究表明:加强膝关节和肌肉活动,经常从事锻炼会对老年人生命质量有积极影响。Bethge 等[21-22]的研究表明:常规肌肉骨骼康复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此外,加强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增加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干预积极控制慢性病[23],加大机构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的配备,也是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4.2 关爱老人,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内在因素,是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养老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护理和关爱,配备心理咨询师,定期和老人交流谈心,及时发现和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护理等工作人员提供全程亲情式沟通,传递真情和爱心,让老年人感到亲切和温暖。鼓励子女和亲友常来探望老人。亲情护理是一个完整的护理体系,是体现人性化的全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给予亲人般的关心和关注[24]。将亲情护理模式运用到养老护理中来,可以让病人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满足其心理需求。另外,多参加文娱活动也可以消除其抑郁、孤独感。

4.3 促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应从生理、心理、机构环境和服务等多方面考虑。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也有利于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养老机构在环境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以安全和方便为原则,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缺陷和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此外,参加集体活动和交流也是促进社会适应的良好途径。

5 小结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容乐观,生命质量评价方法缺乏特异性,养老机构应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关注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健康养老、快乐养老。

[1] 高洁,陈利钦,王小娟,等.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应用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5):101-105.

[2] 孙靖,姜小鹰.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7C):2650-2653.

[3] Orley J.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J].European Psychiatry,1993,12:203-209.

[4] 张姣姣,曹梅娟.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0,25(18): 92-94.

[5] Ware JJ,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 Med Care,1992,30(6):473-483.

[6] Herdman M, Gudex C, Lloyd A,eta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of the new five-level version of EQ-5D (EQ-5D-5L)[J].Qual Life Res, 2011,20(10):1727-1736.

[7] Group TW.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The WHOQOL Group[J].Psychol Med,1998,28(3):551-558.

[8] Leplege A, Perret-Guillaume C, Ecosse E,etal.A new instrument to measure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people: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WHOQOL-OLD][J].Rev Med Interne, 2013,34(2):78-84.

[9] Wu TY,Chie WC,Kuo KL,etal.Quality of life (QOL)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measured by the CASP-19, an index to capture QOL in old age[J].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3,57(2):143-150.

[10] 赵莉,王黎,谢红.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1A):3863-3866.

[11] Gerber AM,Botes R,Mostert A,etal.A cohort study of elderly people in Bloemfontein,South Africa,to determin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abilities[J].S Afr Med J,2016,106(3):298-301.

[12] 黄贺梅,赵凤臣,关颖,等.郑州市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27-4729.

[13] 陈志红,宋红玲,许玉红,等.南通市区7所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学报,2013(17):22-25

[14] 季红莉,金光辉,付万发,等.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69-6571.

[15] 尹亦清.罗山县不同养老模式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衡阳:南华大学,2014:1.

[16] 姚红霞.城市老年人社会适应及其差异性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1.

[17]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

[18] 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

[19] 曾惠文,王亚亚,金晓燕,等.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488-491.

[20] Harada K,Shibata A,Oka K,etal.Association of muscle-strengthening activity with knee and low back pain, fall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Japanese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urvey[J].J Aging Phys Act,2015,23(1):1-8.

[21] Bethge M,Herbold D,Trowitzsch L,etal.Work statu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multimodal work hardening: a cluster randomised trial[J].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1,24(3):161-172.

[22] 张小曼,李焕,王素冬,等.唐山市养老机构设施及服务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175-5176.

[23] 陈志红,宋红玲,许玉红,等.南通市区7所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干预对策[J].护理学报,2013,20(17):22-25.

[24] 王素云.护理感动式服务的管理实践[J].护理研究,2011,25(1C):263-265.

Researchprogressonstatusquoofqualityoflifeoftheelderlyinpensioninstitutionsandcountermeasures

YangLifeng,LiuYanhui,ZhangShuai

(School of Nurs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China)

R473.59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8.006

1009-6493(2017)28-3507-03

2017-05-25;

2017-09-17)

(本文编辑 孙玉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4BSH124。

杨丽峰,讲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刘彦慧(通讯作者)、张帅单位: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信息杨丽峰,刘彦慧,张帅.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8):3507-3509.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