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及体会①

2017-02-27高兴春李爱连胡志芳姜凤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免疫学学时实验课

高兴春 郭 娜 李爱连 胡志芳 姜凤良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学教研室,西安710021)

·教学园地·

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及体会①

高兴春 郭 娜 李爱连 胡志芳 姜凤良

(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学教研室,西安710021)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纽带。但是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弊端。本文从增加实验课学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互联网优势及改进实验课评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又是现代医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在医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近年来,由于医学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医学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医学免疫学教实验教学作为连接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纽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传统的医学免疫学教育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动手及实践技能较差,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中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果辅以合适的实验则会有助于学生对免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免疫学实验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欠缺,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免疫学实验课学时少且内容陈旧 由于免疫学总课时的限定,免疫学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如我校临床专业免疫学实验的总学时为12学时,分4次上课,每次3学时,为了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导致每次实验课内容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往往只按照老师指导的操作,没时间去思考。此外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比如CH50测定实验、凝集和沉淀反应等,而设计性实验极少或没有。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知识,但是这些实验与现代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距甚远,比如琼脂扩散实验目前实际检测中已经基本不用了,这就导致目前实验教学水平与理论发展、临床应用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2 教学模式问题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操作为辅的模式。在实验课开始前由实验员把所需的材料药品准备好,实验仪器调试好;实验课上由任课老师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示范和讲解。学生不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在实验课上就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实验指导进行操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将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一抄就算完成任务。

1.3 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验课不考试,只要上课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及时交实验报告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实验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认真、对于实验原理不思考、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仔细分析、对于实验结果不认真总结、实验报告抄袭现象多等问题,很难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

2 改进措施及体会

针对免疫学实验课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具体如下。

2.1 增加实验课学时,改进教学内容 由于原有实验课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开展,所以我们尝试增加免疫学实验的课时,从原有的12学时增加到20学时,分6次进行,增加同学们动手操作的时间,使同学们有时间去思考去总结(表1)。在增加实验课学时的同时我们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重,开展抗体制备及检测的实验,在开课前1周将内容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上课时学生将各自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最终在带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个统一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进行操作。在这个实验中包括了动物免疫、免疫血清采集和分离、抗体效价测定等一系列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如:抗原的特性、免疫佐剂、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免疫学检测等内容。完成这个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一举多得[2]。

2.2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弄懂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上课时教师对总体思路进行指导并提出若干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回答和讨论,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意识,提高其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2.3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大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上网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学生对免疫学实验课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初期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加强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群里面分配任务、解答问题、分享学习资料,学生则可以通过群提出自己的想法及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及体会等等。进一步就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建设医学免疫学理论及实验的教学网站,在网站上集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同学们学习和了解,目前我校的医学免疫学教学网站正在建设中。

表1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前后的内容与学时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content and teaching hours of medical immunology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reform

改革前实验内容学时改革后实验内容学时血清总补体的测定3血清总补体的测定3凝集、沉淀反应3试管凝集反应3免疫标记技术3对流免疫电泳3细胞免疫和超敏反应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抗体的制备4抗体效价的测定4

2.4 改进实验课评估手段,全面衡量学生素质 以往实验课的考核评估方式主要就是学生的出勤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对于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力没有进行评估,容易出现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建立一个新型的考核模式:对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估;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和对实验原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对实验操作中学生的态度及是否规范进行评估;对设计性实验中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撰写进行评估;对最终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对实验结果总结分析进行评估。通过建立综合的考核评估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增强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对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课时,将教学内容由验证性向实验设计性转变,改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完善实验课考核评估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免疫学实验对实验条件(如环境、仪器、试剂、动物等)要求比较高,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因此,免疫学实验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1] 王书峰,郭 玲,张志仁,等.深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9):1266-1268.

[2] 任 可,陈建芳,常 江,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9):1259-1260.

[3] 周晓勃,刘如意,雷艳君,等.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9-121.

[收稿2016-08-08]

(编辑 张晓舟)

10.3969/j.issn.1000-484X.2017.02.025

①本文为西安医学院分子免疫学重点学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402063,31400913)、西安医学院校级课题(2015DOC07)、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6JK165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Q8022)。

高兴春(1981年-),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gxc199281003@163.com。

R392

A

1000-484X(2017)02-0280-02

猜你喜欢

免疫学学时实验课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