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2017-02-27李金辉王新庄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45300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肌注黄体发情

李金辉,王新庄(.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 453003;.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

不同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李金辉1,王新庄2
(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新乡 453003;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

为了建立针对秦川牛这一地方品种稳定、高效的同期发情程序,选取秦川牛母牛20头,用4种同期发情方案对秦川牛进行108头次处理:方案Ⅰ(CIDR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方案Ⅱ(CIDR撤栓后肌注PG)、方案Ⅲ(1次PG处理)和方案Ⅳ(2次PG处理);应用“2次PG法”在夏秋季(5—10月)和冬春季(11—翌年4月)共处理秦川牛供体84头次。结果表明:秦川牛4种方案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0.0%、75.0%、53.3%和79.3%,总同期发情率77.8%,其中方案Ⅳ的同期发情率(79.3%)显著高于方案Ⅲ(53.3%)(P<0.05),其余各方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夏秋季和冬春季的同期发情率(82.5%、75.0%)差异不显著(P>0.05)。

秦川牛;同期发情;孕激素阴道栓;氯前列烯醇;季节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原产于陕西关中平原,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经过世代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其优点是耐粗饲、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是发展肉牛产业,培育肉牛新品种的主导品种。但是随着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秦川牛的数量持续减少,品种衰退严重,许多宝贵基因丢失。因此,对其实施品种保护势在必行。

目前秦川牛保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秦川牛的胚胎基因库。建立胚胎基因库的关键技术是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保存。该技术在奶牛、肉牛上应用和推广较早,效果也较稳定。但在地方黄牛品种上研究较少,有关秦川牛同期发情的相关文献资料尚未查到。因此,本研究以秦川牛作为同期发情研究对象,目的是建立针对秦川牛这一地方品种有效、稳定的技术程序,解决建立秦川牛胚胎基因库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黄牛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秦川母牛20头,20月龄,购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秦川牛场,健康,性周期正常,无生殖道疾病且全部未经产。试验期间,所有参试牛均舍饲,以青粗饲料配合精饲料饲喂,膘情中等。

1.1.2 试剂和药品 氯前列烯醇(PG,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每支含量0.2mg,批号:030919;孕激素阴道栓(CIDR,新西兰产)。

1.2 方法

1.2.1 孕激素阴道栓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方案Ⅰ)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放孕激素阴道栓,记为第0天,第12天早上撤栓,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72 h内发情的为有效发情,统计发情率。

1.2.2 孕激素阴道栓撤栓后肌注PG(方案Ⅱ)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放孕激素阴道栓,记为第0天,第12天早上撤栓,撤栓的同时每头牛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2.3 一次PG处理(方案Ⅲ)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每头牛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2.4 二次PG处理(方案Ⅳ) 在发情周期任意一天每头牛肌注PG 0.4mg,记为第0天,不观察发情,第11天每头牛再肌注PG 0.4mg,之后观察发情,准确记录发情时间并统计发情率。

1.3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所有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方案Ⅳ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79.3%;方案Ⅲ的同期发情率最低,为53.3%。其中方案Ⅳ显著高于方案Ⅲ(P<0.05),其余各方案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2.2 季节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共用“2次PG法”处理秦川牛供体84头次,其中冬春季(11—翌年4月)44头次,夏秋季(5—10月)40头次,且夏秋季的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季节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对秦川牛供体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孕酮阴道栓(CIDR)在体内持续分泌孕酮,相当于一个人造黄体,抑制了卵泡的生长。当同时撤栓后,卵泡的抑制因素被解除,为卵泡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起点,从而达到同期发情的目的。但是,有些个体在撤栓的同时,黄体还未退化,这样在撤栓后黄体继续分泌孕酮,达不到发情同期化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撤栓后每个个体再肌注PG,由于PG有溶解黄体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期发情的效果。据赵永聚等[1]在山羊上做的同期发情试验结果显示,用CIDR法处理,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同期发情率37.5%,而CIDR结合PG,可获得理想的同期发情率。本试验的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撤栓后直接观察发情,发情率60.0%,撤栓后再肌注PG,同期发情率75%,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但也有研究者单独使用CIDR法也获得了较高的同期发情率。郭志勤等[2]用CIDR法处理荷斯坦牛,撤栓后同期率达95%以上。杨炜峰[3]用CIDR法处理荷斯坦牛72头次,同期率93.1%。氯前列烯醇(PG)具有溶解黄体的作用,但它只对母牛发情周期5~18 d的黄体(功能性黄体)有溶解作用,而对发情周期5 d以前的新生黄体无溶解作用。因此,用PG处理1次后,总有少数母牛无反应,对于这些母牛均需做第2次处理。为了使一群母牛有最大程度的发情率,第1次PG处理后表现发情的母牛不予配种,经过11d后,再用PG对全群母牛进行第2次处理,这时,第1次处理后无反应的和有反应的均处于发情周期的第5~18天。因此,“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1次PG法”。何光中等[4]以关岭黄牛为研究对象,1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60.0%,2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81.0%,明显高于1次PG处理。赵维等[5]用PG诱导红安格斯肉牛的同期发情试验中,1次PG处理同期发情率75.0%,2次PG处理的同期发情率84.6%,后者效果优于前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2次PG处理的同期发情率(79.3%)显著高于1次PG处理(53.3%)(P<0.05)。

3.2 季节因素对秦川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野生牛在发情上大多表现有季节性,一般在夏季发情较为集中。原因可能是和夏季相对较长的光照和充足的营养有关。但家牛品种由于大多是舍饲,冬季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有关季节因素对牛同期发情效果影响的文献尚未查到。本试验结果显示,用2次PG法对秦川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夏秋季(5—10月)的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11—翌年4月)(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本研究认为:用“CIDR+PG法”和“2次PG法”处理秦川牛,都可获得较高的同期发情率(75.0%、79.3%);季节因素对秦川牛的同期发情效果无显著影响,夏秋季(5—10月)同期发情率(82.5%)高于冬春季(11—翌年4月)(75.0%),但差异不显著(P>0.05)。

[1]赵永聚.不同阴道栓处理山羊同期发情效果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02(6):4-7.

[2]郭志勤.利用CIDR处理供体牛的超数排卵效果[J].草食家畜, 2001(增刊):105-106.

[3]杨炜峰.牛、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与应用[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4]何光中.提高饲养水平对黄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02(6):1-3.

[5]赵维.氯前列烯醇诱导红安格斯肉牛同期发情效果实验[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5(3):31-32.

S823.3

A

2095-3887(2017)01-0064-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1.021

2016-10-23

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0421002100)

李金辉(1981-),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哺乳动物胚胎工程。

王新庄(1963-),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和发育生物学。

猜你喜欢

肌注黄体发情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体质指数对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影响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