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现象及其语言文化分析

2017-02-26孙艺宁

人间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网络流行语现象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网络流行语这种变体,网络流行语的形式比较新颖,具有简洁的形象,可以非常迅速的传播,因为这些特点,受到网民的青睐。网络流行语使语言的一部分,可以复制,具有可传播性,不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当中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将自身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其中包含着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现象;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09-0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人们利用语言,可以获得思想上的交流,也可以传递文化。网络流行语属于语言新现象,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利用这种时尚手段,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具有必然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主要对网络流行语现象以及语言文化进行论述,对于相关的研究可以提供出理论基础。

一、网络流行语现象

(一)网络流行语积极的社会表征意义。

可以将情绪进行宣泄,实现自我解压。网络流行语属于一种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使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安慰。网络流行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夸张和幽默,可以将复杂的大众情绪进行表达,缓解生活中的压力,获得网友共鸣,进行传播。利用网络流行语,可以更好的扩散和记忆,使事件的传播和影响力得到扩大。

网络流行语可以将社会民情生态进行折射。很多的流行语都是极度浓缩了丰富的事物,间网民的心声传达出来,通过网络流行语,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民情生态。不断凝练的网络流行语,是现实生活中的镜子,将当今社会阶级的民意和情绪进行代表,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创新了传统语言。网络流行语创新了中国的传统语言,一方面,变异了已有的词语变异,创造了新词和新语。另一个方面突破了常规的语法。网络流行语当中很多的词汇都是固有的语言,利用比喻和拟人等方法,从而构成新的词语。

(二)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负面影响。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参与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新事物具有好奇心,对于网络流行语进行创造和使用。但是网络流行语衰变的速度比较快,很少部分的流行语可以被长期的使用,很多的网络流行语已经不符合当前的语言意义和语境,甚至阻碍了人们的交流。

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冲击了传统媒体语言。近些年新媒体不断发展,为了迎合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在语言风格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在新闻报道的时候会大量應用网络流行语,从而吸引读者的兴趣。但是很多的网络流行语缺乏严肃性和严谨性,只是随意的套用和滥用,很难形成效果,还会形成失范行为。

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和滥用性,在推广和使用标准语言的时候,形成阻碍。当前很多热门的网络流行语的实践引用中,频率仍旧比较低。网民主要的表达手段仍旧是汉语和语法,如果网络流行语长期不符合语法逻辑和语言规则,那么这就是一种语言污染对于语言的正常交际功能会形成影响,影响到语言承载的文化。

二、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文化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焦点问题。

相关学者热衷于讨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对于网络流行语特点的结论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当前的语言学领域当中,网络流行具有新奇性和流行性以及不规范性等各种特点。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认为流行语具有反传统性,可以减压宣泄,可以更好的彰显个性。广大学生关注的还包括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寿命,属于一种特殊和新鲜的语言现象,传播速度非常快,具有很高的被复制率,但是缺乏规范性。很多人开始讨论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形式,流行语需要重视规范性,这样才会保留下来。当前属于网络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普及流行语,使用没有限制,具有很多的表现手法,可以将主体的个性进行彰显,使语言具有很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但是网络流行语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随意性,这样就会降低网络语言的规范性和公信度。

(二)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价值。当前网络流行语主要利用的构词法就是谐音和合成以及象形等方法,形成网络新词。旧词也可以获得新的词语含义,例如“恐龙”表示就是很丑的女生。网络上的外借词主要来源于英语,例如cool谐音就是酷,表达的意思就是时髦的,VIP代表的就是重要任务等。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在某一个领域中,在世界范围内引领新潮流的国家的词语也被得到应用,例如日本动漫中出现的词语也得到推崇,成为流行语,例如“萌”和“宅”等。

网络流行语当中的相似性原则也是具有依据的。从依据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依据就是拟声理据和语义理据以及逻辑理据等。拟声理据针对音和义,产生联想,可以获得一定的意义。在语言当中存在象声词,例如汉语当中的“叮咚”,英语当中的“buzz”(嗡嗡)等。很多旧词也会增添新的意义,例如88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就是再见的意思。产生网络语流行语的过程中,显示了人的认知模式,可以产生诱发性联想,利用象似性原则,使各种事物和词语得到联系,结合名称和意义,创新出一个新词,表达一种事物和意义。

(三)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意义。例如AIDS和SARS这种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折射出当今医学知识的增加,表示者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看有关环境方面的网络流行语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沙尘暴”、“海啸”等,显示出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担心。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产生网络流行语,既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也可以将文化内容进行传递,网络流行语要结合语言规则,这样才会得到长久的发展,否则就会被替换和淘汰,需要加强引导,出现更多规范化的网络流行语,可以更好的弘扬文化传统,使其可以更加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 身体化的网络流行语:何为与为何—一个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2014,03:69-73+63.

[2]曹志勇.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述评新闻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现象[J]. 传播与版权,2016,08:9-10.

[3]李明洁. 网络时代的语言变异与文学转型——浅议流行语现象对当代文学转型的标志意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11,01:136-140+129.

[4]周妮,王小红.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发展动因初探——以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06:83-87+114.

[5]武月锋,王川. 网络流行语的理论基础:理解阈限、文化属性与研究维度[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2-55.

作者简介:孙艺宁(1999.10.18)女,四川绵阳三台,民族:汉,籍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建中乡,学历:高中在读,研究方向:语言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网络流行语现象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