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17-02-26高翔综述彭颜晖审校
高翔 综述,彭颜晖 审校
·综 述·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高翔 综述,彭颜晖 审校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相关因素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是造成老年人认知障碍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如果说阿尔海默病(alzhe-in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不可控制的进行性变性疾病所造成的痴呆,那么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则是有明确病因的且可以人为干预的痴呆。随着对痴呆的认知不断加深,学者们发现VaD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概括所有与血管因素相关的处于不同严重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与滞后性,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出现,弥补了这种缺憾。因此深入的研究VCI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VCI的概念、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阐述如下。
1 概念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因血管性因素引起或伴随有认知障碍的疾病。更全面的来说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1]。VCI包括了从轻度到重度血管源性认知损害的发病全过程。
2 流行病学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健康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被认为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世界上被诊断为痴呆的患者已接近8百万,意味着每四秒钟就会出现1例痴呆患者[2]。老年人的痴呆大致可归因于两大类病因:其一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其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3]。在发达国家中,痴呆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人的群中为5%~10%,且血管性痴呆(VaD)的患病率每5年就会成倍增加。所以长期以来,血管性痴呆(VaD)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作为对VaD的进一步完善,早在1993年就有专家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概念[4-5],后来经过更多学者与专家的不断补充与完善,VCI的概念显得更加全面与丰富。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也相继增多,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及社会生活能力,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经济负担[6-7]。
3 相关因素
3.1 血管性危险因素
3.1.1 高血压 高血压被证明是卒中的独立高危因素,长期高负荷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的损害,使血管阻力增加,血流明显减少,被认为是可干预的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8]。有研究[9]指出高血压和认知功能高度相关,对VCI的调查研究发现,76%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和57%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卒中病史,而55%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和48%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对患有高血压多年且同时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MoCA量表评分[10],分析结果提示对认知功能影响最大的是非杓型的血压节律变化,主要表现在认知域的执行功能、延迟记忆及注意力方面,而超杓型血压节律变化组及反杓型血压节律变化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对血压节律指标和认知功能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昼夜平均收缩压对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方面的认知功能影响明显,昼夜平均收缩压的高低与认知功能得分成反比,而昼夜平均舒张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3.1.2 糖尿病 高血糖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小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这可能与血糖增高时蛋白糖化过程加强,不可逆性糖化终末产物产生过多,进而造成蛋白质的结构、理化特性和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所致[11]。流行病学研究[12]已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和痴呆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3.1.3 高脂血症 动静脉血管壁因脂质成份的沉积,形成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发展成为动脉硬化,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而卒中可以导致血管性痴呆。但是在谭纪萍等[13]的研究中发现, 高脂血症在单因素分析中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它与血管性痴呆并没有明显相关。由此可见,我们对于血管性痴呆及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仍需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3.1.4 脑淀粉样蛋白 有研究[14]表明脑淀粉样蛋白可能对脑血管有多种有害影响。其相关形式可能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血管刺激的反应如血压(即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所致的脑皮质梗死和神经元活动的功能障碍。此外,脑淀粉样蛋白沉积于脑血管,会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毒性反应,这种损害可能会导致血管破裂、脑出血,最终导致VCI。
3.1.5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尿酸水平 有研究[15]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认知障碍的发生。它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发生、发展过程,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还证明了较低水平的叶酸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是低水平叶酸易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而产生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认知障碍。Rinaldi等[16]研究还发现,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血浆中的尿酸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尿酸水平与AD,VaD的发生发展有关,利用对上述三种物质的联合测定可能对我们诊断认知功能障碍有帮助。
3.1.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有研究[17]发现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血液内的血氧含量下降,人体自动启动代偿机制,为输送足够的氧气供大脑需求,进而刺激体内大量红细胞增生,造成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强,使血粘度增加。另一方面,睡眠呼吸暂停时,刺激机体产生自由基,造成体内黏附分子产生过多,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导致毛细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间接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硬化并狭窄,进一步加重脑部的缺血情况。由于脑内的功能区域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耐受力极差,长期反复缺氧会对大脑的功能区域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尽早行干预治疗,防止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
3.1.7 偏头痛 近年来,有研究证明,偏头痛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的功能性质[18-19]有关。提出偏头痛是一种可能会对认知功能造成威胁的一种疾病,其中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高度相关,并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密切相关[20]。
3.2 其他因素
3.2.1 年龄与关键部位脑梗死 有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成正相关[21-22],把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与同期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做比较[23]。发现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70~79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梗死部位、损伤半球及梗死面积,发现腔隙性梗塞、双侧大脑半球损伤、基底节区病变等因素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Seo等[24]也认为经磁共振成像诊断出的脑微出血的数量、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等是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
3.2.2 P300 有研究[25]发现,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P300潜伏期与MMSE,MoCA 呈负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对外界信息辨认加工和选择决定过程的速度越慢,P300潜伏期就越长。因此,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若患者的P300潜伏期越长,表明患者大脑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越差,也间接提示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甚至是痴呆的风险增高。
3.2.3 睡眠障碍 有研究[26]发现,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睡眠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记忆,并在海马和大脑皮质之间发生相互转化,重新构成更广泛的联系网,最终改善认知功能。睡眠障碍将会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进而促进痴呆的形成,而年龄增长和痴呆都会影响睡眠。朱穆峰[27]等发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就存在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因此了解患者睡眠结构可为我们早期识别VCI提供依据。
3.2.4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也被证明与VCI有关。Scarmeas等[28]发现,坚持地中海式饮食方式(即高摄入谷类、水果、蔬菜、豆类、鱼及不饱和脂肪酸,低摄入饱和脂肪酸、乳制品、肉类和家禽)不仅可以降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降低其死亡率。
3.2.5 激素的影响 罗卡和梅奥诊所的同事们通过观察性研究发现女性绝经前单侧和双侧卵巢切除术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29]。然而在一个小的临床试验中,对绝经后行心脏手术的女性患者使用17β雌二醇并没有起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30]。故性激素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还需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甲状腺激素[31]也证明和认知障碍有关,可能的原因是脑缺血后梗死病灶及其周边组织水肿,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直接或间接受损,甲状腺功能减弱,进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引起血T4含量降低。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对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正在不断完善。但就目前来说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还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挖掘其潜在的因素,为更进一步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打下基础。在早期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行人为干预或控制,进而减轻其影响作用,做到及时预防,这样对最大程度降低VaD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是提高人类健康及生活水平的关键。
[1] 贾建平.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6. [2] BOGOLEPOVA AN.A modern concept of mixed dementia[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15,115(5):120-126.
[3] CHIU HF,LAM LC,CHI I,et al.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Chinese elderly in Hong Kong[J].Neurology,1998,50(4):1002-1009. [4] HACHINSKI VC,BOWLER JV.Vascular dementia[J].Neurology,1993,43(10):2159-2160. [5] BOWLER JV,HACHINSKI V.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a new approach to vascular dementia[J].Baillieres Clin Neurol,1995,4(2):357-376. [6] 穆军山,叶建新,林航,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2):151-153. [7] 韩彦青,梅元武,李光来.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及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局部脑血流量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3):271-274.
[8] PAGLIERI C, BISBOCCI D,CASERTA M,et al.Hypertens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J].Clin Exp Hypertens,2008,30(8):701-710.
[9] ROCKWOOD K,WENTZEL C,HACHINSKI V,et al.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vestigators of the Canadia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J].Neurology,2000,54(2):447-451.
[10] 路超,刘松岩,国琦,等.血压节律变化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9):1485-1488.
[11] TOTH C,MARTINEZ J,ZOCHODNE DW.RAGE diabetes and the nervous system[J].Curr Mol Med,2007,7(8):766-776.
[12] MOORHOUSE P,ROCKWOOD K.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current concepts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s[J].Lancet Neurol,2008,7(3):246-255.
[13] 谭纪萍,王莹,王鲁宁.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2):118-120.
[14] SMITH EE,GREENBERG SM.B-amyloid,blood vessels, and brain function[J].Stroke,2009,40(7):2601-2606.
[15] 吴甜莺,张雄,郑永克,等.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尿酸在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8):608-611.
[16] RINALDI P,POLIDORI MC,METASTASIO A,et al.Plasma antioxidants are similarly depleted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biol Aging,2003,24(7):915-919.
[17] 周映彤,黎罗明,冯欣,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0):151-152,170.
[18] VANMOLKOT FH,VAN BORTEL LM,DE HOON JN.Altered arterial function in migraine of recent onset[J].Neurology,2007,68(19):1563-1570.
[19] ROSE KM,WONG TY,CARSON AP.Migraine and retinal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ies: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Neurology,2007,68(20):1694-1700.
[20] KURTH T,GAZIANO JM,COOK NR,et al.Migrain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JAMA,2006,296(3):283-291.
[21] 王宏艳.轻度认知障碍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3):281-284.
[22] 廖世英,刘健,樊小农.血管性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述要[J].河南中医,2011, 31(12):1446-1448.
[23] 刘前.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3.
[24] SEO SW,LEE BH,KIM E-J,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bleeds in 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J].Stroke,2007,38(6):1949-1951.
[25] 谢娜,邓建中,齐进兴,等.神经心理测试及P300对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评估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69-70.
[26] 姜凌,常诚.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睡眠障碍中西医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365-367.
[27] 朱穆峰,邓丽影,龚黎民,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睡眠结构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2):295-298.
[28] GORELICK PB.William M Feinberg Lecture: Cognitive vitality and the role of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J].Stroke,2005,36(4):875-879.
[29] ROCCA WA,BOWER JH,MARAGANORE DM,et al.Increase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ordementia in women who underwent oophorectomy before menopause[J].Neurology,2007,69(11):1074-1083.
[30] HOGUE CWJR,FREEDLAND K,HERSHEY T,et al.Neuro-cognitive outcomes are not improved by 17 beta-estradiol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Stroke,2007,38(7):2048-2054.
[31] IERVASI G,PINGITORE A,LANDI P,et al.Low-T3 syndrome:a strong prognostic predictor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7(5):708-713.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翔(1989-),女,医师,在读研究生。
彭颜晖,女,主任医师,E-mail:xjpengyanhui@sina.cn.
10.14126/j.cnki.1008-7044.2007.03.062
R 743
A
1008-7044(2017)03-0378-03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