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乐陶陶”
——培养独具魅力的幼儿创新意识
2017-02-26赵志英
文 赵志英
“创新乐陶陶”
——培养独具魅力的幼儿创新意识
文 赵志英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教育的创新倍受幼儿园的重视,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开展幼儿实践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个性。从而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幼儿的素质。
幼儿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教育又是一种实践,体现在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孕育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一、环境——创新意识的萌芽
陶行知认为,儿童自出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物质保证
我们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班级环境上颇费心思,使大环境童趣盎然、丰富多彩;每个班级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手脑并用的室内环境,活动材料丰富直观、便于操作,让幼儿得以在自己的活动中观察操作、发现并获得直接经验和相关技能,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也要让幼儿积极参与,如在创设角色活动区时,在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与同伴协商餐厅的环境布置。孩子们个个思维活跃、踊跃积极,布置了从送货到买货的一系列货柜,并找来了许多代替物替代商店中所需的物品。他们还将一些餐盒自制成小玩具,用来吸引“顾客”。那些“机器人”“弹簧青蛙”“漂亮小屋”都极富创意,完全是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剪剪、贴贴、摆摆、弄弄,这些自创的小作品引来了许多“小顾客”光临,餐厅生意好极了。幼儿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二)让幼儿成为创设环境的主动者,增强信心,激发创新意识
鼓励孩子大胆地参与创设环境,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例如:我们将幼儿创造的作品展示在墙上,让幼儿的作品“站起来”;又如,让幼儿在墙纸上直接作画,从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极大的满足和自豪感。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
一个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氛围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只是他们比成人矮一些,所以我们与孩子说话时总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地说话,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在一种平等、愉悦、自由自在的环境中生活。因为有很多因素都蕴涵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例如:孩子解决问题遇到疑惑时及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和蔼可亲的谈话方式给予正确引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会充满自信、勇于创新。
二、指导——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因人而异,适时指导幼儿
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创造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想象、创造水平低,他们在活动中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想象创造都是在再造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带有较大灵活性,如在建构中几块积木一拼一搭就是他们眼中的火车、楼房、公园……为此,教师应从幼儿的记忆表象积累入手,尝试进行参与,利用“找找小工具”“好玩的冰”等活动,来启发幼儿多看、多动、多摸,积累感性经验。
到了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为此,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变式活动,启发幼儿发散思维,促进其创造想象的发展。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在幼儿绘画技巧方面提高要求,并多鼓励幼儿自我创造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那些意想不到、极富创造性的作品,应多表扬、鼓励。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在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个飞跃,教师在其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求异性方面都要加以引导,推动其创新能力向高层次水平发展。这时可要求幼儿对文学活动、音乐活动等进行创编。如在舞蹈“大辫子的小姑娘”中,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动作中编制动作及组合。这样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其创造性也得到了延伸。
(二)因势利导,科学引导幼儿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在幼儿园中,有时幼儿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与调皮等联系在一起,逾越常规,不守规则,提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这些行为会让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制止。同时幼儿在各活动中的创造性,会打破老师建立的正常秩序。这时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的正确态度就尤为重要了。
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中。幼儿虽已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的知识经验,但在“搭救铁宝宝”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出乎老师的意料,如:“用大吊车把回形针吊起来,用吸尘器吸上来,夹子夹上来。把杯子摔破了,回形针就出来了……”答案总涉及不到用磁铁隔着玻璃杯,将回形针吸上来。这时教师对于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孩子的回答与主题不太对应,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如果强制将幼儿的思维转移到用磁铁来吸铁,会把孩子的创意拘泥在成人格式化的思维中。如果教师在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后,作一个侧面引导:“哎呀,磁铁妈妈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救铁宝宝呀!”幼儿就又回到用磁铁吸铁这一现象上来了。让幼儿立即发挥了内在创造表现,同时又得到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家康定斯坦说过:“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模仿作品更富有创新吗?”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这些表现给予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必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创新潜能的开发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游戏是最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活动,所以我们要提供给幼儿开展游戏的各种条件。在活动中,不轻易干预他们的活动,对他们以物代物的创造性想法应多鼓励、肯定,并引导他们独立、创新地开展自己的游戏。美术、音乐、科学、社会等活动本身都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多进行仿作、创作,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美术活动中,在幼儿掌握基本绘画的技能后,我们应让幼儿独立构思、创新想象,尽量减少让幼儿模仿示范画,应抓住活动中的讲授要点,让幼儿自由地去创作。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看幼儿画得像不像,重要的要看他的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要让幼儿自己觉得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探索和创造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在幼儿发展认识的初级阶段,牢牢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创造性的萌芽加以扶持,才能让我们的幼苗茁壮成长为未来的中坚力量。
(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