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课堂中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实践思考
2017-02-26辽宁锦州市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顾静娴
辽宁锦州市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顾静娴
关于生本课堂中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实践思考
辽宁锦州市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顾静娴
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语言,还是很难满足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论认为,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而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前精心设计好探究性的作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前小研究”。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知识的自学过程,这样的学习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 “课前小研究”
一、生本课堂中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有别于传统的预习作业
传统的预习作业主要是定位于课前的预习,主要形式内容是教师布置预习提纲,学生欠缺主动性,作业也缺乏灵活性。传统的预习作业没有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大多是草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对此缺乏兴趣。而生本课堂中的“课前小研究”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学习基础精心设计而成的,强调从学生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力求做到低入、简单、根本、开放,作业容量上讲究少而精。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把学生从一开始就推到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他们呈现出来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放出来,所以学生肯定是乐于接受的。
二、生本课堂中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学生,本着“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理念进行教学。“课前小研究”作为小学数学课前研究的作业,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当成一种资源,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对所学数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三、生本课堂中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能提高学习效率,使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改变,把一节课的起点提到课前。学生不再是无准备地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复习、引入、讲授,而是个个有备而来,课堂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思想交锋的场所。因为课堂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许多学具准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不可能在课中完成,或不能够充分地完成,这样的“课前小研究”弥补了课堂的不足,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实践,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获得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也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基于生本课堂中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原则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内容、形式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小研究”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应该是“体现数学学科特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1.遵循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原则
在生本课堂中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教师应当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趣味地设计“课前小研究”,给学生提供问题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利用教材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从而进行自学思考、探究,提出疑问,并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遵循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基础分层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原则
“课前小研究”毕竟是在学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开始完成的一项作业,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宜过难,又要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难度设计要像摘树上挂着的桃子一样,跳一跳才能摘下来。这样,学生既不会对研究有厌烦、恐惧的负面心理,又能在完成研究后有一种成就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课前小研究”设计:
A(基础题):王小刚家的客厅地面长6( ),宽5( ),面积是 30( )。
B(拓展题):王小刚家的客厅地面用长6分米,宽5分米的地砖铺,用80块铺满了整个客厅,请问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C(提高题):王小刚家的客厅面积是26平方米,现在要用长4分米,宽5分米的地砖来铺,100块这样的地砖够铺吗?
第一题是关于长方形面积单位的一道基础题,基本上班上每个学生都是应该掌握的,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一题也能轻松完成,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提高,要知道整个客厅的面积,必须先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同时还要考虑到单位之间的一个换算,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最后一题是提高题,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依据前两题的经验,有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思考之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似乎更加充满信心了,数学的思维能力似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不仅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遵循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原则
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研究报告、社会调查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外结合完成。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和千克》“课前小研究”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约重1克?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想一想:水果店称水果、学生称体重、超市称散装货品,我们需要用的工具是( )。
比一比:根据用途不同,秤有好多种,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秤?
在探索“课前小研究”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既动手,又动口,还动脑,积极主动去探求数学规律,不但能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遵循以课堂教学重、难点为依据设计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原则
“课前小研究”的布置是为了课堂学习服务的,让学生研究的问题应该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的目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内容主要的目标是什么,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因此开始可以由教师给出几个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问题好比一个抓手,这样学生自主学习起来目的性更强。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前小研究”设计:
问题1:为什么要有尺?
问题2: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
问题3:在身边找一找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问题1:为什么用直尺是对测量工具必要性的认识,需要学生明确是为了统一认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所以要用尺,尺是测量工具。
问题2:在直尺上从0~1这一段就是1厘米,是对1厘米基本概念的建立。
问题3: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这也是对1厘米长度单位认识的难点)
课堂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基地,小学“课前小研究”最大的好处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了解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同时实践也表明,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的设计要基于生本课堂的要求,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