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致远,打造新教育完美学校
2017-02-26江苏海门市江心沙学校仇冠伟
江苏海门市江心沙学校 仇冠伟
明志致远,打造新教育完美学校
江苏海门市江心沙学校 仇冠伟
江心沙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国营江心沙农场,这里原是长江中一个“潮来一片白茫茫,潮去一片芦苇荡”的沙洲,如今却成为大型企业投资的热土,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近年来,学校追随新教育的脚步孜孜前行,新教育十大行动在江小落地生根。为学生创建广阔的生长空间,倾心打造新教育完美学校是所有江心沙教育人的共同期盼。
一、魅力校园,学生们的诗意栖居地
学校以“长江文化”为基石,不断探索,从长江的博大情怀中汲取教育的力量,以“煮一锅精思美味的石头汤,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使命,将江心沙学校打造成学生们的诗意栖居地,让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成长。
1.相拥长江,构建“明志致远”的人文校园
“明志致远”的校训表达了我们江心沙教育人对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也体现学生们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上善若水”的教风是我们全校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虽然还很远,但我们在路上。“笃志、博纳、持恒”的学风启迪学生们对学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拥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远大志向,一旦认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
2.借景长江,创建“江风沙韵”的美丽校园
学校利用“借景”的手法,把长江文化植入到校园中来,打造成具有“江风沙韵”的美丽校园。我们用卷轴逐步打开的方式把学校的中轴线打造成“理想之路”,卷轴的尽头是校训壁和新教育标识;教学楼后花园里一座六角“偶得亭”,四周环水,师生在此阅读小憩,偶有所得;进校门后的西侧有一座长廊取名“等等亭”,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只是需要我们耐心地“等等”;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一个“沙盘式”的长江微景观,大草坪南侧一座草亭,可以看到沙盘的全景,谓之“观江庐”;学校西围墙内侧由师生共同合作,书绘有关长江的诗配画……我们就是要把整个校园打造成一座长江文化馆,让每一个学生都浸润在长江的文化里。
这里还是知青战斗过的地方,为了让这份“历史担当、人生磨难、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传承给下一代,江心沙农场、江心沙学校、南通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合作,建设江心沙学校德育基地——“知青文化馆”,并开辟出4亩地作为学生们的“百草园”,让他们去体验、去学习。
二、文化建设,学生们生命绽放的源泉
每一所学校都需有自己的文化主张,我们选择新教育实践作为学校的发展路径,践行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绽放生命的精彩,享受成长的喜悦。
1.阅读文化——营造书香校园
阅读,可以让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学生走近阅读,爱上阅读是全校教师的不懈追求。学校将封闭的阅览室改成开放式,利用学校教学楼空置区域打造了两个学生书吧——“清流源”和“泊悠斋”,每天学生在书吧席地而坐,品味甜甜的书香,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同时我们还建设了温馨的教师阅读吧“逝水阁”,教师的闲暇时光一下子变得丰盈起来。学校的望江庐和偶得亭也是师生阅读的好去处。
晨诵诗歌、午读童书、暮省小古文的阅读方式,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种子,在不断的阅读唤醒中得以滋养,悄然萌芽。校报《小浪花》是师生阅读成果的展示窗口。
2.节日文化——推进每月一事
学校利用“传统节日+学校节日”的模式推进每月一事。传统节日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学校节日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年中我们设立四个规模较大、时间相对固定的节日。
阅读节:以“长江文化”研究为主题的阅读节引领学生在品味文学作品中,了解长江文化,感受和积淀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踏浪节:每年五月,学生们亲近长江,踏浪淘沙,展示风采。
体育节:强健师生的体魄,提供展现集体风采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食节: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漂流娃”将家乡的美食文化带进校园,展示厨艺、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节日文化让学生们在每月一事活动中体验和成长,潜移默化将长江文化品质积淀在学生的心中,成为办学的一大特色。
3.课堂文化——构筑水润课堂
朱永新先生提出了关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校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形成了“水润”课堂文化。水润课堂紧扣学生核心素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素养。我们着重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重点在“润”字上做文章。水润课堂确立“润为方式”的理念,教师把自己换位成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最合适的接受方式,达到师生生命成长的最和谐状态。“水润”课堂不仅润泽学生的生命,也应变成滋养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与学生共生共长,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形成“上善若水”的和谐校园。
4.课程文化——提升学校特色
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研发卓越课程,逐步形成基于学校长江文化的“1+N”课程体系。“N”即校本特色课程,是选修课程,包括稻米课程、长江诗文课程、展览课程和社团课程。
学校地处江心沙农场,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通过稻米课程,学生了解稻米常识,感受播种、培植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草编手工是稻米课程的艺术分支,学生们编制稻草工艺品,不仅倡导了环保节能的理念,更是让这一民间技艺得以传承。搓草绳、编草盘、织花瓶……一件件工艺品夺人眼球,陈列在稻米课程展示馆“草根堂”里。
长江诗文课程带学生们观长江、诵长江、唱长江、赞长江、写长江,争当“江畔小诗人”。
展示课程分个人展示和主题展示,个人展是为有才气的学生举办个人书法展、画展、演唱会、演讲等活动,让他们成为校园明星。主题展是结合学校每月一事、节日庆典等活动开展的,可以是优秀作文展、读书小报展、美术作品展、课本剧展演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秀出自己,幸福成长。
社团课程立足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课走班。每周四下午,学校开设了竹笛、武术、手鼓、国际象棋、航模、球类俱乐部等多个社团,学生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从兴趣到爱好,从入门到提高,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
5.家校文化——助力合作共育
学校面对9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漂流族”,面对对子女教育彷徨无措的外来务工家庭,家校文化应运而生,引领家长参与教育,合作共育。
学校成立“家长参议堂”,以此倾听家长的心声,用“共同参议”的方式增进家校合作;开设“家教导师讲堂”,有针对性地给家长们讲课;“模范家长讲坛”邀请模范家长给教师和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观;开设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传递优秀的家教方法。
家长参与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后,他们对学校的关注度就更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顺利,家校沟通会更和谐。
三、完美教室,学生们快乐成长的摇篮
教室的品质决定了学校的品质,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班级打造成完美教室,一间又一间的完美教室必将营建起一所完美的学校。完美学校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个完美教室,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生命都更加自由地舒展,这样的学校就拥有了完美的发展方向。
江心沙学校完美教室的名字是以“长江”为文化底色的,班名、班诗、班级图腾、班级愿景都是围绕“江畔”去安排的。月亮船班、江燕班、芦苇班、小水滴班……我们利用这肥沃的文化土壤,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茁壮生长。
一间教室应该“姓什么”?在追求学校“统一美”的同时,我们严把学校调控的“度”,把教室还给班级,真正做到“底色+特色”,让各班立足完美教室,编织自己的生活。阅读生活、德性生活、艺术生活、科技生活、运动生活……师生共同用活动和规训把每一个日子串起来,用创意把每一天过得像节日一样,把每一个节日过得像自己的生日一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都拥有一种融入生命的相伴终身的生活方式。这样,每个班级都是完美教室了,完美学校也就能瓜熟蒂落了。学校借此创建“可爱的漂流娃”故事博客,教师们轮番书写和学生们一起的成长故事,共同演绎一部部荡人心魄的教育篇章。
江心沙学校的教师们以实际行动朝向完美,怀着“视野,江面般宽广;思想,江水般奔腾;行动,江沙般厚实”的理念,幸福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并且会不停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