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2017-02-26杨洪江李艳峰黄楷翔
杨洪江,李 娜,李艳峰,黄楷翔
核桃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杨洪江1,李 娜2,李艳峰2,黄楷翔2
(1河南省西峡县米坪镇政府 474500;2河南省西峡县森防站)
1 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又名云斑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以成虫啃食核桃树新枝嫩皮,可使新枝枯死;幼虫先蛀食韧皮部,后钻入木质部危害,严重的树木可整株枯死。该虫2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蛀道或蛹室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30~40d后产卵,卵多产在树干下部距地面2m以内处,一处只产1粒。成虫产卵时先在树皮上咬长形或椭圆形刻槽,然后在其中产卵。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钻孔危害,后随虫体长大钻入树干内部危害木质部。树干被害后受害处树皮外胀纵裂,流黑水,并由蛀孔向外排出木屑和虫粪。幼虫在木质部蛀食一段时间后就在蛀道内以幼虫越冬,第2年继续钻蛀危害,至8月幼虫老熟后在蛀道内化蛹,9月成虫羽化但不出孔留在踊室内越冬。
防治方法:1)冬季树干涂白。2)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4)组织人力砸卵槽或刮卵槽,消灭卵和初孵幼虫。5)发现新排粪孔后,用尖端弯成小钩的细铁丝在虫孔内钩杀幼虫,或用50%敌敌畏乳剂100倍液或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200倍液等注射虫孔,之后用泥巴封严,以毒杀幼虫。
2 核桃举肢蛾
核桃举肢蛾属于鳞翅目举肢蛾科。以幼虫危害核桃果实和种仁,被害果实果皮发黑、皱缩,种仁也干缩变黑,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中或树干基部皮缝内结茧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栖息于核桃树冠下部叶片背面及树冠下的草丛中,后足上举,常前后摆动,故名举肢蛾。卵多产于两果相接处。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1~3h后蛀入果实在青皮内纵横串食,不转果危害,每果内可有幼虫5~7头,果实被害处青皮逐渐变黑而凹陷,皮下充满虫粪,果肉腐烂,造成落果,故受害果有“核桃黑”“黑核桃”之称。幼虫危害期5-8月。第1代幼虫在青皮内蛀食后还可钻入核壳或种仁中继续危害。
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虫果、拾净落果,集中深埋。2)适时采收,深埋剥离的青果皮,可降低翌年黑果率。3)树干绑草,诱集下树越冬的害虫,冬季或早春解草烧掉。4)晚秋或冬季翻树盘,破坏越冬幼虫的生活环境,杀死越冬虫源。5)成虫羽化出土前,树下喷洒50%辛硫磷乳剂200~300倍液,然后浅锄或盖上一层薄土,毒杀出土的成虫。6)成虫发生期,树冠喷洒2.5%溴氰菊酯3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等,连喷2~3次,每次间隔10d左右。7)幼虫孵化期燃放白僵菌粉炮防治幼虫。
3 核桃扁叶甲
又称核桃金花虫、核桃叶甲,属于鞘翅目叶甲科。以幼虫和成虫取食核桃叶片,把叶片吃成网状或缺刻,甚至能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被物或树干翘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成虫上树取食核桃嫩叶,成虫有假死性。5月成虫开始产卵,卵产于核桃嫩叶背面。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面啃食叶肉,食量甚小,随虫龄增加食量加大并分散危害,严重时常将叶肉食光,留下叶脉。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面以腹部末端粘于叶背倒悬化蛹。6月新1代成虫羽化,刚羽化的成虫静伏蛹壳上不动,1~2d后开始取食,7月开始下树进入越冬场所。5-6月成虫与幼虫同时危害。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震落捕杀。2)摘除有卵块或蛹的叶片,集中销毁。3)冬季刮除树干翘皮,清理越冬场所地被物等,集中烧毁。4)4-6月树冠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或固体敌百虫800倍液等防治幼虫和成虫,连喷2~3次,每次间隔10d左右。
4 银杏大蚕蛾
银杏大蚕蛾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以幼虫取食核桃树叶片。幼虫虫体较大,食量也大,严重时可将整株树上的核桃叶片吃个净光,造成树冠光秃,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最终影响果树产量。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3月底至4月初,卵开始孵化,1龄幼虫即上树群集危害嫩叶。幼虫危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6月中旬幼虫老熟后下树爬至灌木枝叶间或地面杂草、石缝中结茧化蛹。8月底、9月初成虫羽化,产卵后死亡,卵多产于树干下部1~3m的表皮裂缝内、凹陷处或树杈处,集中成块或单层排列,数十粒至百余粒。
防治方法:1)组织人力砸卵灭虫,或刮除卵块集中销毁。2)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采茧烧毁。3)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4)小幼虫群集危害期及时喷洒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进行防治。5)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5 黄刺蛾
黄刺蛾属于鳞翅目刺蛾科。以幼虫危害叶片,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势和产量。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杈处、主侧枝及树干的粗皮上结茧越冬。成虫5-6月羽化,卵产于叶背面,呈块状,10多粒或几十粒。7-8月为幼虫危害盛期,幼龄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稍大后分散危害,5龄幼虫能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8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越冬。防治方法:1)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2)在小幼虫群集叶背危害期,及时剪下带虫的被害叶片集中销毁。3)在老熟幼虫寻找结茧场所期间,组织人力捕杀老熟幼虫。4)人工搜集虫茧集中处理。5)幼虫初发期,叶面喷300~500倍Bt乳剂一次,10d后喷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一次防效良好。6)幼虫危害期,树冠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S436.64
B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6.024
2017-08-25
作者邮箱:hnxxsfz-8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