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提取物对贮藏期梨黑斑病的防治研究
2017-11-29高小宽梁魁景马烨炜
高小宽,梁魁景,马烨炜,李 露
三七提取物对贮藏期梨黑斑病的防治研究
高小宽,梁魁景,马烨炜,李 露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衡水 053000)
以贮藏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三七提取物对梨果实体内损伤接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三七提取物最佳抑制浓度。结果表明:体内损伤接种试验结果看出,各浓度的三七提取物明显抑制了损伤接种梨黑斑病菌果实病斑面积的扩展,降低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其中浓度为4000mg/L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53.63%,毒力最强,EC50为 1918.079mg/L。
三七提取物;贮藏期梨;黑斑病
本试验选用不同浓度的中药三七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体内试验筛选出提取物对梨黑斑病抑制的最佳浓度,以期为中药三七提取物防治梨黑斑病提供依据,为新型生物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三七提取物由西安汇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表1)。其提取物生产工艺为原料植物经粉碎后用70%乙醇提取3遍,液体合并过滤,经浓缩、喷粉、干燥、粉碎过筛,成品包装。
表1 三七提取物成分和性状
供试植物病原菌为梨贮藏期黑斑病,采自衡水旧城村梨园带病梨果,经贮藏15d后取病组织分离得到梨黑斑病菌。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参照方中达方法[5]。用70%酒精擦拭病果表面,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切取一小块染病组织,在超净工作台中移到PDA培养基上,于25℃保温培养,待长出分生孢子后进行单孢分离,纯化后在PDA培养基上保存待用。各菌株在PDA培养基上活化培养至菌落直径接近 2/3培养皿直径时,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直径5mm的菌饼。
1.2.2 PDA培养基制备 参照方中达方法[5]进行。首先用天平称量去皮的马铃薯200g,将其切成小方形块,放入锅中,加无菌水1000mL,煮沸30min。用纱布滤去马铃薯残渣,将马铃薯滤液放回锅中,加入琼脂15~20g,加热熔化加入葡萄糖20g。待葡萄糖溶解后,加入适量的水以补充加热过程中损失的水分,定容至1000mL。分装后,在0.103Mpa,121℃下,高压蒸气灭菌20min。
1.2.3 孢子悬浮液制备 取出预先培养好的备用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往培养好的菌种培养基上加入含有0.01%Tween80的无菌水10mL,用已消毒的毛笔将互隔交链孢孢子从培养皿上轻轻刮下,制成浓度为1x106CFU/mL的孢子悬浮液,悬浮液孢子计数采用在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35个分生孢子。
1.2.4 体内损伤接种试验 参照曹建康方法[6]并修改。选取大小均一、无病虫危害的梨果实,自来水洗净后,70%酒精擦拭梨表面,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过的纸吸取残留在果实表面水分,再用灭菌铁钉(直径3mm)在每个梨中部等距离刺3mm深的小孔3个,分别用0.4g/L、0.2g/L、0.1g/L、0.05g/L和 0.025g/L五个浓度梯度的三七提取液浸泡10min,拿出后晾1.5~3h。提前培养好梨黑斑病病菌,用灭过菌的直径为6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钻取一定量菌饼,将菌饼贴在梨的伤口上,用保鲜膜(PE薄膜)包裹后放在托盘中。在室温下贮藏,每天在相同时间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梨果的病斑直径。计算果实表面病斑面积并分析记录数据。每处理10个果子,重复3次。 1.3 处理试验数据 将三七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对数设置为横轴,将抑制率几率值设置为纵轴并作图,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七提取物对贮藏期梨黑斑病的抑制
2.1.1 对病斑直径扩展的抑制 各浓度的三七提取物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能显著抑制损伤接种苹果梨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展,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图1)。用4000mg/L、2000mg/L、1000mg/L、500mg/L和250mg/L五种浓度处理后果实的病斑直径分别为对照的46.5%,49.6%,50.8%,61.3%,62.5%,且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图1 三七提取物对损伤接种苹果梨病斑直径的影响
2.1.2 体内损伤接种的毒力测定 将试验数据输入Excel表格计算出提取物的毒力回归曲线及 EC50值(表2)。三七提取物的EC50为1918.079mg/L。
表2 三七提取物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值
2.1.3 体内损伤接种试验的抑菌率 通过每天测量梨的病斑直径,得出五种浓度的三七提取物对体内损伤接种果实的发病率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提取物浓度越高,发病率越低(表3)。试验结果表明三七提取物的浓度为4000mg/L的抑制效果最好。
表3 三七提取物对梨黑斑病病斑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三七提取物对梨黑斑病的菌落生长、菌丝伸长和在体内损伤接种试验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在体内损伤接种试验中,4000mg/L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3.63%,毒力最强,EC50为1918.079mg/L。
体内损伤接种实验的结果不如体外抑菌实验的结果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浸泡时间过短导致三七提取物渗入果实组织的浓度不够,也可能是由于用三七提取物浸泡后在进行损伤接种的时间间隔过短,没能有效激发果实的抗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1] 蔺经,杨青松,李晓刚,等.砂梨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2):80~85.
[2] 高洁,张楠楠,韩彦琪,等.三七抗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筛选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4,45(6):801~806.
[3] 魏均娴,王秀芬,张良玉.三七叶的化学研究[J].药学学报,1980,15(6):359~364.
[4] 林琦,赵霞,刘鹏.三七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6):490~492.
[5]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1998,25~27.
[6] 曹建康,毕阳,李永才.水杨酸处理对苹果梨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36(4):438~442.
S661.2
A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6.004
2017-10-11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N2016329)
邮箱:zwbh2010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