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对策

2017-02-26罗文雯朱金龙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微信政治

罗文雯,朱金龙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对策

罗文雯,朱金龙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在方便大学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及挑战,并提出对策。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社交工具发展迅猛,逐渐取代博客成为我国网民的主流社交平台,我们赋予这个网络信息发展的时代一个新的称呼——微时代。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6.68亿,其中手机网民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6%[1]。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活跃用户为5.49亿,学生用户占据了其中的19.7%。由于微博、微信具有使用便利、信息传播迅速、随时在线通信等特点,大学生已习惯于通过这些网络工具获取信息、交际沟通,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也因此发生着变化。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1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

1.1 主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生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普及的年代,接触互联网较早,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鲜明,他们好奇心重,敢于打破常规,崇尚创新,熟悉上网操作,通过微博、微信接收、浏览信息或者与他人交流都是自己的主动行为。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上网占据了他们大量时间,甚至有同学表示,已经无法接受没有手机、电脑的生活。相比传统的说教、纸质通知等较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微时代人人都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自媒体,通过多种网络平台接收和传播信息,发表观点,大学生学习和主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

1.2 善于运用新媒体表达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不希望被传统约束,喜欢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微博、微信,大学生展现独特的个性,表达丰富的感情,结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构建出极具90后大学生个性特色的人际关系网。很多大学生表示,已经习惯于每天登录微博或者微信查看朋友圈,与朋友交流,新媒体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教育者应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虚拟网络上表现的非常活跃,但现实中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因此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3 思想容易受到不良舆论冲击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对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凸显。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在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渗透,宣传、鼓吹西方社会制度优越、民主自由,掩盖事实真相。在校大学生思想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微博、微信传递的海量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观点,从而导致思想、行为发生变化,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通过网络蔓延到校园,部分学生受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早退旷课、爱好玩乐、盲目拜金、消极对待学习,甚至违法。

2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2.1 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

微博、微信赋予了信息发布者较高的话语权,消息一旦发布就会被迅速传播开来,突发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大学生每天获取大量信息,这其中充斥着很多虚假、不良信息,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有时也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去,通过“群聊”、“互相评论”等方式“起哄”。由于人力物力限制,大部分高校的网络监管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当学校有关部门收到负面消息时,消息已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由于微博、微信等工具没有完全实行实名制,所以高校管理部门目前无法对微信息的传播及时监控。大部分学校的网站未开设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栏目,仅限于对学校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2.2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呈现单向性,教育者有选择性、目的性的选择教育素材,运用“说教”方式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最后达到教育目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自主表达观点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现实环境中教育者和大学生两者之间掌握的话语权是不对称的,学生的话语权相对较小,未获得足够的尊重和重视。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90后大学生希望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希望获得更多的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和教育者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如何做出选择,应该采纳谁的观点,很多大学生存在疑惑和混乱。如此状况加大了教育者的工作难度,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2.3 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易出现偏差

微博、微信给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和信息获取渠道,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且缺乏监管,也导致网上的文化垃圾、不良信息泛滥。不少大学生对待网上虚假、色情、赌毒、暴力等信息没有正确的辨别和认知能力,自身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每天早上醒来和睡前,甚至是上课时打开手机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同时使用文字和图片将自己身边遇到的事情发送出来,渴望获得别人关注、评论、转发,他们沉迷网络,精神萎靡,学习成绩下降。一些大学生热衷于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网上匿名交流,缺少与他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易产生自闭等问题。

3 微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3.1 健全机制,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高校应将单纯的理论灌输、集中化、权威化、等级化的教育理念向开放、共享、平等、共生的思路转变,逐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相关部门应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实时更新校园新闻、动态和活动,主动发布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事件,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能够快捷的获得信息,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信息桥梁。高校管理者应认识到微博、微信等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自上而下重视“微”媒体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与大学生成为“微友”,主动开通微博、微信,及时发布、评论热门消息,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要发掘学生骨干力量,建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网络监控小组,及时对校园信息发布和扩散、网络舆论动态给予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2]。

3.2 积极引导,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高校大学生的“微”文化素养总体上是较好的,但是他们容易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微博、微信,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提高信息鉴别能力,要在校园内普及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判断能力,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3 加强监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健康向上的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除了依赖用户的自觉性外,还要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实行用户注册实名认证、添加非法词语过滤、加强人工审核干预和增加不良信息举报功能等措施能够促进良好校园微文化氛围的形成。学校要从上至下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力争从源头上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维护校园网络文化的干净纯洁。要将微博、微信平台与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建设、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等联系起来,利用微博平台宣传优秀学风班、学风优秀个人的事迹,适度公布学风较差的班集体和个人,给予学生强大的舆论约束力,督促学生自觉形成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3]。

3.4 与时俱进,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教育者要熟知微时代网络用语,熟练使用微博、微信,及时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或者时政热点,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认真与学生交换意见,深入沟通,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利用微信私密性的特点,建立班级微信群或关注学生个人朋友圈,及时与学生互动,实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结语

网络时代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更加高效、便利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承受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压力。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从教育者自身来说,要加强网络媒介素养,学会运用网络媒体开展工作,正确、理性引导大学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过滤和识别不良信息,规避这些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合理安排使用网络的时间,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强化正能量宣传和传播。各方面要共同参与,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_3.shtml,2015-07-23.

[2] 刘 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思考”——以高校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5(3):48-50.

[3] 弓常青.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1(1):9-14.

(编辑:唐 芳)

Reflections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Era

LUO Wen-wen, ZHU Jin-l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China)

Micro-blog, WeChat and other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ools facilitate college students to acquire and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ing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cro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micro"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2016-12-25

罗文雯(1986—),女,安徽来安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2095-8978(2017)02-0132-03

猜你喜欢

教育者微信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微信
微信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