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逻辑》探微

2017-02-26李盼盼李泽军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辩证法黑格尔矛盾

李盼盼,李泽军

(1.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小逻辑》探微

李盼盼1,李泽军2

(1.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小逻辑》关于绝对观念的自我演绎,三大规律以及哲学的反思等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所扬弃,应批判地吸收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看到黑格尔体系内在的局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将继续关注现实存在的人的状况,准确运用辩证法处理当前各种社会关系。

绝对观念;三大规律;反思;人;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阵地的心脏和旗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虽然发端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壤开花结果。目前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习近平的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在不断地朝前发展,也要追本溯源,才会如习近平同志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马克思批判地借鉴了黑格尔《小逻辑》的精髓,在宏大的绝对观念的运动中找到了辩证法的钥匙,开启了另一个时代的大门。新时代背景下探析《小逻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1 绝对观念自我演绎的追问

学术界已然形成共同的看法:黑格尔的《小逻辑》是绝对观念在严密的思维逻辑中不断地画圆圈,最后又复归自身的圆圈式运动。那绝对观念(绝对理念、绝对精神)是如何进行自我演绎的?黑格尔从潜在的概念—“纯存在”或“纯有”的存在论出发开始刻画“纯有—纯无—变”的推演,此阶段是事物的表层。本质论阶段,事物、范畴暴露出矛盾,进入事物的底层阶段,是对“存在论”的扬弃。什么是本质?“本质是存在的真理,是自己过去了的或内在的存在。”[1]黑格尔将上帝视作有限事物的最高本质,将绝对观念赋予到上帝身上,上帝称为理性的上帝,实际上还是为绝对理念做辩护。但问题是,为什么上帝是理性的、上帝创造的世界也是合理的呢?黑格尔对这一举足轻重的关键前提没有任何的论证,只是视之为“人类所直接固有的信念”[2]。随着认识的进一步拓展,根据对事物本质的不同程度的思考,黑格尔将事物外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映像、现象与现实。“现实”再向前一步发展就把“必然性”理念上升为“自由”理念,进入概念论阶段。“概念论”中黑格尔主要推演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的辩证观的主观性部分,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的客观性部分,以及讲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的理念部分。至此,达到黑格尔体系的顶点与归宿——绝对理念,事物本质矛盾得以调和。于是,绝对观念就外化为自然界形成《自然哲学》,动物有机体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绝对观念回到人类社会,进入精神阶段形成《精神哲学》。整个过程中全是由于“理念的技巧”在起作用,即绝对理念操纵自然、社会的有限事物作为依据,作为手段(量变)实现自己的目的(质变)。

2 三大规律的探知

质量互变规律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律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最早由黑格尔提出来,主要体现于存在论中的质、量、度三个部分。“纯存在”或“纯有”原先只是潜在的概念,经过质量互变的交错点—度,完成“变异”,实现由空洞贫乏演化成某种具体的东西的转变,达到质变,即自为之有(自为存在)。当然黑格尔的这套质量互变规律是绝对精神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并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对立统一规律主要体现于“本质论”,此阶段黑格尔揭示出事物的矛盾已趋于激化、展开、暴露,对事物的认识已深入到矛盾、本质的层面。他通过本质自身的推演,分析了同一、区别、对立、矛盾的概念,强调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矛盾的发展是有条件的,要经历“扬弃”的过程。但矛盾对于黑格尔并不是所谓消极的东西,“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或说,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盘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情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于是,在结果中,本质上包含着结果所从出的东西”[3]。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贯穿于黑格尔《小逻辑》的整体运作中,不管是存在论中从无规定性的单纯的“纯有”到“限有=质”再到作为“完成了的质”即自为之有,还是本质论中矛盾由“隐”到“显”的展示以及本质对存在的扬弃,还是概念论中理念部分的概念对主观性及客观性部分概念的超越,从始至终无不用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链条,紧密有序地将散落珠子穿接,将概念牢牢编织起思维大网。

3 哲学的反思

哲学是什么?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黑格尔哲学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思维本身及其方法。在这里,黑格尔关注的不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为什么”的问题,前者侧重于事实判断,后者则是追本溯源的过程分析,更注重方法,是一种事实背后的反复思考,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精神最特有的最自由的素质”[4]。黑格尔指出,哲学是一种“反思”(reflexion),也称“后思”(nachdenken),是跟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索,有“反省”、“反映”、“返回”之意。这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异化劳动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通过从异化劳动的结果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入手,层层追问与推导,慢慢切入到劳动过程即劳动活动的异化、人本质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不过,黑格尔不同于人类一般的看法,更细化对反思的认识。不仅将反思视为把直观的表象上升为抽象思想的反复思索,更将反思理解为从对立面看问题即从矛盾中看问题的“反映”(矛盾分析),由此他将反思划分为同一、差别与对立、根据三个阶段。黑格尔强调认识的辩证性质,把反思紧紧纳入庞大的逻辑论证,批判旧形而上学孤立、片面,意识不到矛盾,批评休谟经验主义缺少综合只有分析,指出康德批判哲学不能洞察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批判传统形式逻辑的不合理,也只不过让自己的哲学体系尽早运动到终点(起点),他的哲学终究是返回自己的圆圈。

4 启示

4.1 新时代继续关注现实存在的人的状况

黑格尔哲学体系将绝对理念与上帝紧紧捆绑在一起,不断抬升绝对精神,理论学说仅仅滞留在思想层面而缺少生命的跳动,缺少关注人。在其哲学体系中只看到概念、范畴永恒地跳跃,却没有律动和美感,因为缺少人和生命的音符。哲学史不可能在黑格尔的思辨逻辑中终结, 哲学史的真正出路应该是人本主义[5]。相反,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人和关注人,从黑格尔那里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强调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从现实出发,不仅在理论著作中弘扬人的尊严,倡导人的解放,如《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资本论》中对资本的逻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深刻披露,呼吁工人从非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等等;还在实践中指导各国革命与建设,如指导中国革命与农民运动紧密结合取得胜利,指导如今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关注困难群体等获得人民的信赖与支持。从毛泽东的革命从农村开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拯救贫苦百姓也富起来,从江泽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领导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再到习近平的精准扶贫、关注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始终关心人的生存、发展和命运,新时代背景下,必将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人民立场。

4.2 准确运用辩证法处理当前各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哲学建构的过程中对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进行扬弃与超越,创立了实践为特征的新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体系最闪耀的功绩,虽然辩证法的主体是“绝对观念”,但关于事物不断地矛盾、运动、发展的观点,以及三大规律等均具有合理性,马克思对此很好地扬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辩证法的合理运用,在如今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面小康建设中,通过反思看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看到当前各地区贫富差距的根源,看到生态破坏等全球问题的本质,看到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缘由,解开隐藏在表象帷幕背后的本质,准确运用辩证法处理好社会关系。要看到各种社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问题,学会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思维逻辑去解释问题,并与实践结合去解决问题。“真正对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体系性的影响作用的,非黑格尔的《小逻辑》莫属。”[6]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及后继者的说法,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根源。不管是作为矛盾综合体的个人要不断冲破各阶段的思想及行为上的矛盾冲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还是各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会涌现各种矛盾与问题,为此,要不断将辩证法贯彻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才能统领全局,化解矛盾,不断解决矛盾。黑格尔哲学像一片汪洋大海,我们还发掘得远远不够,特别是它对现当代哲学的启发和开导方面,尤其有待于我们作深入的研究[7]。

[1]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42.

[2] 王时中.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超越及其限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J].社会科学评论,2008(4):75-85.

[3]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6.

[4] 王维东,惠庆.从过程论思维解读黑格尔《小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4):41-43.

[5] 俞吾金.作为哲学史纲要和最终归宿的《小逻辑》——黑格尔哲学史观新探[J].哲学研究,2001(11):54-64.

[6] 邓小芒.梁志学先生《小逻辑》新译之观感[J].博览群书,2003(5):76-77.

[7] 张世英.德国古典哲学的现代价值:《小逻辑》新译本出版笔谈——传统形而上学的顶峰和终结[J].博览群书,2003(3):31-39.

(编辑:余承忠)

A Probe intoSmallLogic

LI Pan-pan1, LI Ze-jun2

(1. Department of Marxism,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By critically inheriting the self-interpretation of absolute concept inSmallLogic,three laws and reflection of philosophy, critically assimilating the rational kernel of Hegel's dialectics,Marxism saw the inherent limitation of Hegel system.Marxist will contin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tatus of human in the new era, use the dialectics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relations accurately.

absolute concept;three laws;reflection;human;dialectics

2016-11-28

李盼盼(1992—) ,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516.35

A

2095-8978(2017)02-0020-03

猜你喜欢

辩证法黑格尔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矛盾的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对矛盾说不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