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7-02-26李华平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

李华平

(蚌埠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四个全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李华平

(蚌埠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立足当前学术研究,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新思维,把握“四个全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阐明其横向与纵向关联,诠释不同学术解读路径差异与统一,回应学术前瞻的若干关切,旨在实现理论指导现实,推动思政教学实践走向纵深。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政教学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战略与理论表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简称“四个全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域。从宏观与微观双重视域全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有助于完整呈现其现实展开的纷繁芜杂,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定位、基本观点全局鸟瞰、基本方法自为自觉,将课堂教学推进到实践层面。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与新论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现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实践主题,是近代中国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逻辑与主体实践逻辑的统一。“四个全面”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的指向标,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种政治资源与革命理念,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上层建筑显性文化生态,以社会主流文化姿态介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力求济世治乱,挽救生产力积贫积弱局面,颠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配置性障碍。中国革命实践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标识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人民以自立姿态完成民族独立与人民政治解放后,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再续辉煌,社会主义革命顺利进行,社会形态进入中国式社会主义阶段。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偏差与失误。历史的深刻教训使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纠偏,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为辩证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时代主题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极大的理论勇气与现实勇气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路线图日益宏大清晰,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基本成型。时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在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旨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前行。

2 “四个全面”逻辑关系的理论解读

“四个全面”是我党治国理念意识形态的核心表达,学者们从不同论域对之进行了诠释与探讨,从解读路径看主要有以下五条诠释理路。一是完整体系论。多数学者认为“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大系统,都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其理论化过程尚未完成,需要理论界加强科学研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1]。有学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把握,强调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上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性,从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上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2]。二是统帅引领论。有学者指出“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另三者为三大战略举措[3]。有学者提出“一体三翼”,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另三者是举措,是为目标服务的[4]。三是治党核心论。有论者结合党的历史使命、面临严峻考验的必然选择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另三个“全面”的根本和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5]。有学者指出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地位,“四个全面”才能获得获得根本支撑[6]。四是法治核心论。有学者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是“四个全面”的制度支柱[7]。有学者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和规范性[8]。五是独立协同论。有论者结合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认为“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科学统筹其内部关系,注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9]。有论者从“四个全面”形成的渊源进行追溯,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和历史经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和现代西方国家治理教训与经验共同汇成“四个全面”,既体现了各自独立性,又体现了整体协同性[10]。有论者指出每一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11]。

3 “四个全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高校思政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一线阵地,应当义不容辞宣传“四个全面”。

3.1 “四个全面”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在阐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质的界定。国际国内共产主义运动表明,这些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发展必然性的凝练概括,放弃或放松对它们的坚守就会误入歧途,甚至亡党亡国。“四个全面”是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布局思想凝练,每个“全面”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贯彻和弘扬其核心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财富分配制度对共同富裕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对党执政兴国根本目的阶段性目标回应;“全面深化改革”意在从上层建筑主动调整完善,适应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动态变化;“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关键布局,强调保障公有制主体地位,实现广大民众共同富裕;“全面从严治党”旨在坚持党的领导,为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3.2 “四个全面”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荆棘丛生的恶劣条件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全面”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自身发展规律,利用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致力于“全面”与“深化”,从广度与深度上同时掘进,助推中国道路劈波向前。

3.3 “四个全面”与“五大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深化与拓展。创新理念突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最根本的动力源;协调理念体现了全面小康社会基本特征,寄托了社会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绿色发展理念凸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蕴含了深化改革的生态价值;开放理念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大势,旨在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制度性话语权,为改革深化创造外部条件;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突出了人民主体价值制度安排,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价值旨归。

3.4 “四个全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最复杂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发展处于不断生成的不确定途中,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仅靠教育主体单兵突进,显然无法收到理想成效。现代思政教育转型步履维艰,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上述原因使然。由此,必须将“四个全面”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加强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与社会各领域呼应对接,形成立体、多元培育机制。在民族精神培育上,要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接中国梦为理想期许,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增强民族自信,有力抵御西化风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从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制度改革、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等着手,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转型;以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为参照,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培植学生法纪观念。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外因看,社会环境与制度漏洞是腐败滋生的重大诱因。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约束机制,使之不易腐、不敢腐、不想腐。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加强刚性制约,而且要依托柔性规制,应做到“三严三实”,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行为养成,从个人自律、家风传承、社会风尚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孙代尧.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44-47:.

[2] 汪青松.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全面把握[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35-41.

[3] 肖贵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保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62-67.

[4] 李文阁.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J].红旗文稿,2015(13):12-15.

[5] 刘宁宁,汪海燕.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6] 刘朝晖.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论特质[J].社会主义研究,2015(4):17-22.

[7] 莫纪宏.“四个全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8.

[8] 蔡晓良.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52-154.

[9] 黄书进.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解放军理论学习,2015(5):.

[10] 杨曾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形成渊源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53-57.

[11] 秦 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4-8.

(编辑:唐 芳)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Comprehensiv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Hua-ping

(College of Marxism,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0,China)

Based on the most new academic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thinking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is paper grasped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of “four comprehensive", clarified its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association, interpreted the difference and and unity of different academic path, responsed to a number of concerns about academic foresigh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heory guides reality, and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four comprehensive";sinicization of Marxism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2017-02-0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1sk250);蚌埠医学院科研课题(BYKY14127sk);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XM1551).

李华平(1973—),男,江西九江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2095-8978(2017)02-0120-03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