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故事新编》的人物和故事探究鲁迅及其思想

2017-02-26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故事新编新编鲁迅

王 瑶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从《故事新编》的人物和故事探究鲁迅及其思想

王 瑶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故事新编》的写作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各类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现实人事的看法,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二三十年代鲁迅的复杂心路历程,他在主观上有积极战斗的时候,也有失意时的消极避世,但总体上表现了鲁迅先生在战斗中与敌人勇猛较量,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复杂的战士形象。

鲁迅;《故事新编》;历史人物;现实际遇

鲁迅《故事新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922年的冬天创作了《补天》,《奔月》和《铸剑》分别写于1926年和1927年,剩下的五篇写成于1934年至1935年。这八篇小说大多数以历史人物为主体,融入了20世纪初期的时代精神,并将这些精神注入到古代的历史人物中,让古人展现出现代的风采,尤其折射出鲁迅生活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故事新编》实际上用8篇小说完成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原始时代与民国时代对应,将古代精神带入到现代社会,进而探讨这些传统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命力。因此该小说集的立意就超越了“新编”,而走向了对整个民国“大文化”的思考。然而这8篇小说的创作横亘13年,这期间由于种种经历,作者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小说集在勾勒文化史过程中所持的文化立场,很难一以贯之。作者在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立场、社会环境和心理态度,而这些变化又是通过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本文将分别讨论在这三个时期的创作中,通过鲁迅对小说主人公的写作态度所反映出的他在每一个时期的文化立场,进而探究鲁迅在每一个时期的真实情感态度,感受鲁迅的复杂人生和思想变化,以及了解真实的鲁迅对现代文学的意义。

1 孤独的“超人式”英雄

《补天》原名《不周山》,鲁迅先生借鉴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先是解释“人和文学”的缘起,作者通过女娲来自况,表现了他觉醒于世界困顿之中,感受到了世人的无聊和麻木,愿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将战斗精神融合于神话故事之中。鲁迅先生笔下女娲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客观现实的“执着”态度和坚韧精神。因为看了日报上对于汪静之君《蕙的风》的批评,这可怜的阴险让人感到滑稽,就用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两腿之间出现的形象[1]451,将封建礼教的那一套伦理廉耻搬到女娲面前,无情讽刺了封建卫道士的阴险。女娲在辛苦的造人劳动中牺牲了,而她所创造的不肖子孙打着她的招牌为非作歹,讽刺和抨击了现实中的社会现象。

这篇小说创作于五四前后,爱国主义精神迸发,鲁迅先生充满着战斗气息,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笔墨间,对传统文化侵蚀国人的魂灵进行了强烈的批判,那时的鲁迅先生在与封建礼教的较量中充满激情和战斗力,展现了开天辟地的气概。但也正如女娲进行的“补天”工作一样,鲁迅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还没有觉醒的人民,眼看着天崩地裂难以生活下去,还是神色平淡地得过且过,就在这样的艰苦境遇下,那个手握战笔的斗士,孤军奋战,用他那矫健的文字,犀利的语言,始终战斗在前线,探寻救国救民之路,唤醒着囚在牢笼里的愚昧的人。这样不计得失名誉、辛勤劳作的创造激情,与“五四”的“创造”精神一致。

2 苦闷的“彷徨式”英雄

《奔月》里,后羿因为精湛的射技导致猎物被射杀光而感到烦恼,嫦娥又经常奚落后羿等情节,塑造了一个失意的英雄形象。后羿本是射长蛇的大英雄,但却只能捕杀一些乌鸦麻雀,还要遭受妻子的嘲笑和徒弟逢蒙的背叛,踟蹰而又惶恐不安,但是他依然艰苦奋斗着。当后羿发现嫦娥不见的时候,也曾想大展当年的英雄气概射下月亮,可是“呔,羿仰天大喝一声,看了片刻,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1]450。他只能叹一口气然后一个人继续他那无聊而又无趣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孤寂感,那是因为后羿缺乏奋斗目标,正如失意英雄后羿一样,作者当时还没有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他希望取得革命的成功,渴望影响他人,改变他人,可换回的却只是他人的背叛,甚至于自己的渴望在现实中也无法得到实现。这也正是20年代后半期“荷戟独彷徨”的鲁迅的真实写照。此时作者到厦门数月,但对厦门大学不死不活的情况十分不满[2]68,对“超人”般的思想产生了动摇,开始有了挣扎于尘世之网中的无奈,他有所追求,却终无所获。1923年正值鲁迅兄弟失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鲁迅受到了打击,充满斗志的先生太失望,而在失落之余,鲁迅又遭遇学生高长虹为了追求许广平而发起的拼命攻击,作者创作这个故事时是想通过逢蒙、嫦娥的形象,鞭挞这些暗箭伤人、招摇撞骗、背叛出卖、追求享乐等卑劣行为。那一段时期鲁迅带着彷徨而又苦闷的心情,但他没有对英雄心态产生动摇,就像羿的形象一样,尽管孤寂,但还是有力地发挥正面的力量,通过发掘“中国的脊梁”来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力。先驱者的勇敢行为往往不被世人所理解拥护,失败是无可避免的,像许多人一样,鲁迅失望过后也曾经彷徨过迷茫过。

《铸剑》一文通过“黑衣人”宴之敖助眉间尺复仇的故事,歌颂“以直报怨”的复仇精神,弘扬出火与剑彰显的人格力量。而究其深层,则还孕育着鲁迅对英雄命运和人生悖论的个人色彩浓郁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3]86。《铸剑》中黑衣人以行侠仗义的复仇之举,成为正义法则的体现者,这是对复仇的热烈歌唱。而此篇创作的前半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的心情非常悲愤,校内外那种阴暗的、沉滞的气氛十分浓重,这让鲁迅认识到要想战胜那些反动者还需要进行殊死的斗争,血债必须要血偿,这是一种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战斗方式。鲁迅赋予宴之敖深邃的灵魂,崇高的思想品格,锋芒内敛的个性,深懂战斗的策略艺术,同时又有着深沉的勇气和热情,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本人的形象。而眉间尺的成长也正是作者自身的成长,从优柔寡断、缺乏战斗经验,迅速发展到沉着机智、展现战斗力量。鲁迅此时期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不宽恕的、复仇精神的、有着巨大内在矛盾的鲜活形象,他以理解与宽恕为支持,又坚持不饶恕,以不饶恕的精神来呼唤现代理性的爱。鲁迅赞美复仇,尽管人间只剩下呜呼呜呼的虚无之声,但因为热爱复仇,所以连复仇之后的虚无感也不厌恶。这样的复仇展现出了正义美,作者却又为那些必须放弃的生命哀挽。沉醉于战斗欢乐的作者,只是他的表面,在这欢乐的战斗背后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悲哀的心境,因为战斗必然使灵魂粗糙,革命必然会与人道相冲突。

3 三十年代的“真英雄”

鲁迅的创作在进入三十年代后又有着不同于以前的变化,他的人生也开始进入了截然不同的阶段。此时的鲁迅已经从彷徨和苦闷中走了出来,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社会斗争之中。在后期的鲁迅创作中,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社会和人民,为千百万被侮辱、受损害的人民群众向反动统治者和虚伪的人们发起猛烈的攻击。《理水》中大禹简朴实在,与人民同吃同住,忘我地劳动,因时因地制宜,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和灵活变动,终于治退了大水,保卫了老百姓。小说以现实进行对照,嘲笑泥古不化之徒,对那些不顾生民死活、只顾吃喝玩乐的国民政府官僚和在国难当头却躲进象牙塔、挟文化自重的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谴责,借古讽今。关于结尾,大禹丢掉了原来的好思想好作风,与旧势力同流合污,失去了进步性,导致“晚节不保”,正是许多民族英雄被捧杀的悲剧命运,也是中国不停走老路的原因。

《非攻》里作者通过墨子使楚、智退楚军的事迹,展现出中国先贤文化中的仁爱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但是故事的结尾却安排了墨子在使楚归途中在宋国被搜查拿走了破包袱还被驱逐的情节,这反映了文化知识分子在时代背景下遭受迫害的现实状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鲁迅虽对迫害愤怒,但凭借一人之力无法与社会相抗衡,只能在心里叹息。墨子、大禹与鲁迅的形貌很相像,隐含着巨大的文化气息,这样有着一团乌黑的乞丐似的人,心中才能有热烈的爱,也只有他们才能够埋头苦干,舍己救人,就像一个“傻子”一样[4]95。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风范,在教书期间,很多青年学生被先生的魅力所吸引,从厦门到广州教学时,有几个学生跟着他一起转学,住在鲁迅家里,生活费用都由鲁迅承担,他明知道这些青年既少诚厚又乏文才,但他仍然不愿意赶走他们,一边为自己陷入日常事务而苦恼,一边又为自己无力摆脱而在心灵深处感到窃喜,这可以看出伟大之人的傻子气,傻子似的爱人之心和为人之道。

《起死》中的庄子救活了500年前的骷髅,希望能让他过上正常的生活,没想到却被骷髅缠上,最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名望求助于巡士才得以脱身。小说中庄子的无是非观惹了是非,揭露了庄子思想中存在的消极、落后和局限,鲁迅先生借此对那些把庄子无是非观捧来作符咒的先生们一个空前尖锐的猛烈打击。这样的情况与当时的现实又是何其相似,文人雅士们在思想上往往存在缺陷,没有能力解决世间俗务,在救国救民的路上战斗力大大减小甚至迷失。这在鲁迅先生眼里就是一种痛心,本应该为天下而战的文人们,渐渐迷失了本性,鲁迅先生不得不写下这篇故事来讽刺这种现象,希望能借助文字来唤醒人们。

《出关》中木讷的老子,青牛摇步、黄袍浮落、白发飘零,他身单影只地没入滚滚黄尘中,就是这样一个孤独寥落的背影,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子。通过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木讷进行描写,来批判道家的“无为”思想,在孔老相争中,孔子胜利老子则以失败告终,老子只能呆呆地在争论中无力反驳,在被请上关讲经时也是毫无“有为”之势,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5]。这个“呆木头”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伟大和严肃的人物滑稽可笑的形象,展示出他们最尴尬最孤独的处境,反讽了社会上说空话多、干实事少的现象,赞誉实干家,鲁迅认为老子这种“大而无当”的空谈家送出关也不可惜。这不仅仅包含着作者嘻笑怒骂的嘲讽,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于意义不被发现、追求不被理解、崇高不被尊重的悲凉,这不仅仅是老子的悲哀,同时也是鲁迅自己作为思想者的悲哀。西出函谷关的老子,在荒诞无理而又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充斥着无尽的孤独感,这对于一生深受国乱民愚折磨,沉浸在人情淡薄的现实痛苦中的鲁迅是感同身受的,荒诞的毫无理性秩序的现代社会让鲁迅百般无奈和急于寻求人性回归的正途。而道家处处“无为”的消极思想,让群众陷入更加堕落和被动的局面,道家虚无思想只能疗慰内心,无法治愈社会的荒诞。

《采薇》中通过伯夷和叔齐“让帝位”将两个传统文化的遗老形象勾画出来,他们希望在乱世之中远离是非,退隐江湖和山林,愤而离开周国,隐于首阳山中,打算“不食周粟”。鲁迅先生对于这两个人物基本上是采取批判和讽刺的态度,他们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时,不敢正视现实,不愿参加斗争,妄想明哲保身,结果被饿死了。鲁迅先生对伯夷叔齐并不是简单的否定,他们除了可怜的幻想和可笑的迂腐之外,还有某些可爱的性格和优良的品质,骨头硬不肯向别人低头,有所不满有所不为,敢于攻击朝政。

这一时期创作中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人物,还是文化中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的超能力都已经被消除了,不再是神人而是一个个存在于世间的真实的人。鲁迅晚年受到左翼文化的影响,加上早期生存理想的破灭,以及晚年的身体病痛,身体和精神遭受的双重打击使得他的创作进入一个非常时期,他执笔写下了各类嘲讽小说,笔下的各类人物形象大多都是对自我认识的阐述,侧面展示了鲁迅的真实人生,同时,在平庸的社会环境中无力改变现状也会感到失落,但是失落过后他依然是那个坚强的战士——鲁迅。

4 《故事新编》的意义

我们从《故事新编》里的历史人物形象中看到的其实是鲁迅本人心态转变的过程。从第一个阶段开始,鲁迅是一个积极的战斗者,幻想着能够像女娲一样开天辟地,可是现实却不如他所想象地进行着,在时代趋势面前,他不得不艰难地向前行走,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原有的英雄大无畏气质已经开始褪色,直到第三个阶段,从彷徨失落中站起来一直战斗在敌人炮火前。这是那个时代下文人的心路历程的展示,十多年的挣扎让鲁迅从一个“超人”变成了“英雄”,慢慢地从理想走进了现实,适应了社会的潮流,而十多年《故事新编》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伟人精神幻灭的过程。通过对鲁迅《故事新编》历史人物的分析,我们看到了鲁迅的真实情感,他鲜活的一生正是当年一些文人的生活写照,给我们分析那个时代的文人心理历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故事新编》以它巨大的时间跨度,展现了鲁迅这位战士复杂的心路历程。

鲁迅对《故事新编》的创作是对书本和生活、历史和现实的审视,更多地借助了西方先进思想学说来批判中国的社会问题,并且对中国国民展开启蒙,打开那些被蒙蔽的眼睛和心灵。鲁迅先生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中,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困境,将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放在同样的日常生活中加以审视,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和真实生活。他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使他在面对历史的同时,敢于将历史上那些被供奉的神圣之人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拉倒在地,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琐事,将神圣者与平庸者相对照,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真实的情况。《故事新编》的表达方式从不自觉到自觉,每个时期的创作情景里都渗透着先生的日常生活、人情交往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体验,这些体验被他不自觉或是自觉地带入创作中,让古人来上演当下的生活情境,用一种艺术变形的方式进行古今互换,达到神圣与平庸的互相见证。

[1]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A].鲁迅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俞芳.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 孟广来,韩日新.故事新编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

[4] 张仲浦,王荣初.故事新编论析[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5] 甘秋霞.民间的激活:“故事”方能成“新编”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1):28-31.

(编辑:刘彩霞)

On Lu Xun and His Thoughts from the Characters and Stories ofNewStories

WANG Y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The writing ofNewStoriesis actually the author use various historical figures to reflect his own view of reality of personnel.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y showed the complex mentality of Lu Xun in 1920s and 1930s, when he fought vigorously or frustrated and negative masquerade. Bu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Mr. Lu Xun in the fierce battle with the enemy, we can see a vivid and complex image from the warrior.

Lu Xun;NewStories; historical figures; the real situation

2017-03-13

王 瑶(1992—),女,四川雅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I210.6

A

2095-8978(2017)02-0050-03

猜你喜欢

故事新编新编鲁迅
龟兔赛跑新编
新编报到等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科幻小说如何让“故事新编”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亡羊补牢》新编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刻舟求剑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