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青年教师成长若干思考*
2017-02-26柴高尚庞庆丰邱丽颖
柴高尚,庞庆丰,李 想,邱丽颖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江苏 无锡 214122)
病理生理学青年教师成长若干思考*
柴高尚,庞庆丰,李 想,邱丽颖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江苏 无锡 214122)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其前沿性、复杂性和临床联系性,是造成医学青年教师传递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困难的主要因素。在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课堂中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则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成长,值得思考。在此笔者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供同行们参考。
病理生理学;青年教师;临床思维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作为一名医学教师,一言一行都将对医学生今后的学术导向、思维导向、价值观导向产生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深刻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笔者从“满堂灌”教学,到现在的实施“案例式”教学;从开始的老师“一人讲”,到现在的老师学生“一起讲”转变,不仅对学生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自己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基于此,笔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1 注重临床和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大二年级的学生在前期已经接受了部分基础课程,如:生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他们对临床知识感到新鲜,会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临床病例导入相关内容,强调临床结合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准备《癌症的扩散与转移》章节时,利用一个肝癌肺转移病例讲解。通过发现症状,询问病史,仔细诊断确诊为肝癌肺转移的过程,引出本节所讲内容: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在授课过程中,将基础知识点融入临床病例,不仅大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成长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者打下坚实基础[1]。
2 善于启发与引导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往往喜欢被动接受,即大家常讲的传统授课模式。随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型教学方法,比如:PBL教学和病例研讨教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病例讲解后,授课教师要及时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入本节重点。基于上述病例的介绍,提出问题:为什么肝癌却有肺癌的表现?针对学生易答出的癌症转移,在肯定答案的基础上引出第二个问题:肝癌如何转移到肺部呢?借此让学生联系解剖学基本知识。最后抛问:为什么肝癌转移到肺部?其他部位也会发生吗?这里的机制是什么?进而引入本节所讲重点。如此启发性提问,一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者也使得知识点层层相扣,一应俱全也有点睛之笔[2]。
3 强调图文结合
病理生理学主要讲授疾病发生的机制,机制是每一节课重点也是难点。虽然目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均使用PPT,但传统教学的板书不能丢。板书的过程,其实是给学生总结的过程。此外,模式图的使用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把每一点总结成不超过10个字的要点,其细节之处继以适当扩展,以板书为理解的主要方式,以模式图为记忆的主要路径,如此一个总结和思考的过程,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记忆,避免了死记硬背[3]。
4 培养临床思维
从基础回到临床,培养临床思维。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架构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其育人宗旨是坚持与临床医学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在临床应用中逐步成长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因此课程的设计主要一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当授完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的机制后,再回到本节课的病例中,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讲相关知识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病例。对于学生的回答多加肯定和鼓励,在鼓励独立思考的同时,利用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使学生对课堂有强烈的归属感,进一步感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效率[4]。
5 善于总结和完善
除了课程设计外,授课技能的成长更在于平时的积累。青年教师在每次讲课后要善于总结,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请前辈点评课程,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同时,加强与学生沟通,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查看学生的课本记录,提出问题,对于知识难点要多次复习。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多参加教学改革会议和教学研讨,作为师者的同时,也时刻不忘在笃学中填充自我,在积累中完善自我,为做一个合格的育人者铺平道路。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培养的学生以治病救人为初衷,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极大痛苦。因此,教师应对每一个细节极力把握,对每一位学生尽心尽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离不开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指导。因此,除了加强自身教学技能训练外,青年教师还需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认真领会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 卢敏,刘浩.解剖学青年教师执教第一步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2009,11(4):393-395.
[2] 孟艳,周研,宫丽平,等.病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177-180.
[3] 张云莎,郭茂娟,杜欢,等.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加强临床思维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45-46.
[4] 王欢,赵国力.临床病例教学与基础问题相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4):79-81.
[责任编辑:赵洋]
Experiences of Young Medical Teachers’ Growth
CHAI Gao-shang, PANG Qing-feng, LI Xiang, QIU Li-ying
(DepartmentofBasicMedicine,WuxiMedicalSchool,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Pathophysiology is required cour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The extensiveness, complexity and clinical connectedness of Pathophysiology have brought some difficulties to the teaching for young teachers and leaning for students. With the objective of “clinical thinking training” in classroom, training young teachers and rapid growth of students’ thinking is crucial. As young teachers, the authors have som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how to effectively work and grow up for peer reference.
pathophysiology; young teachers;clinical thinking
2016-10-30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6YY009;JG2016YY015)。
柴高尚(1985-),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博士,讲师,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与科研。
G 451.2
B
1008-9276(2017)02-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