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初探*

2017-02-26刘靖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讲授翻转课堂微课

刘靖宇

(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郑州 450000)

教育科学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初探*

刘靖宇

(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郑州 450000)

即将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是基于外语教学法(CBI)理论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大数据自媒体时代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从时空上逆转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与ESP本体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进行了构建。

翻转课堂;ESP课程教学;自主学习

结合大数据自媒体的时代特征,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提出实施“基于课程和在线网上的混合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把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本文尝试结合ESP 课程教学的特点与翻转课堂的本体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翻转课堂在ES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翻转课堂与ESP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

1.1 ESP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是一种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CBI理论[1]认为“如果所获得的信息与学生个人学习目的和受教育的目的密切相关时,这种教学便进一步促进了语言习得,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动机。”基于此,HUTCHINSON&WATERS把作为外语教学的英语分为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与ESP两大类[2]。EGP侧重于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ESP则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英语教学,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又可分为学术英语(EAP)与职业英语(EOP)。翻转课堂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传统的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组织活动进行重新规划、颠倒安排,从而强化知识的传递,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以内化与巩固[3]。对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表明,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水平调整学习策略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学习,教师通过真实课堂的观察与提问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1.2 翻转课堂的时空颠倒强化了对课程知识的内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课堂教学+课下作业”,翻转课堂则把传统的课上与课下的顺序颠倒过来,将原本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要求教师先把教材分割为主题明确的若干专题并将讲授内容做成视频与课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或课件学习相关内容,而在课堂上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疑难点,教师则依据这些问题做针对性地讲解与个性化辅导。这样在时间与空间上就由过去教师课堂讲、学生课下学转变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在课堂上以提问、相互交流、释疑的方式实现了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逆转。课上、课下的时空颠倒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视频或课件进行自主点播学习,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重播来强化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综合运用。 在ESP课程教学中,学科内容只是一种媒介,它只是通过与特定专业相关的主题来呈现某一学科的语言现象和特点。但是为了呈现这一学科特有的语言特点,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必须来自真实的语言材料。这就意味着在ESP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熟悉学科中的专业术语与相关内容,还要习得该学科中英文规范的行文结构。但ESP课程的教学一般不超过40学时,课堂上教师很难就学科知识的难点和语言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教学上ESP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实现学科知识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主要解决语言问题[4]。翻转课堂为ESP的项目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的内容需求把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设计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等自主查阅资料与文献,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形式展示/陈述,从而达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内化的目的。

1.3 “微课”聚焦优化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效率 翻转课堂的“翻转”过程中,“微课”是其成败的核心要素。“微课”(Micro-lecture)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 自“微课”走进课堂以来,其“主体明确”、“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相对独立”等本体特征和聚焦功能得到了学者及师生的广泛认可[5]。“微课之微”的关键在于对选题和时间的把握。在内容上它要求打破知识的体系化特征,根据教学进度以模块化的形式聚焦于某一知识点或教学主题,这便于学生认知课程中的难点与重点。讲授内容要求控制在15 min左右,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跨度短的特征通过自媒体工具进行碎片化的课下学习。“微课”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可能会造成授课内容“割裂的、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结果,但这种“聚焦功能”恰恰解决了ESP课程教学的困局,教师可以把涉及学科内容的概念与术语等以章节为单位做成“微课件”或“微视频”进行详细解释,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上则就学生对这些概念、术语的困惑或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答疑,把讲授内容集中在分析ESP课程的语言特征上,这也符合ESP课程的内在要求,ESP课程是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学科知识仅是学生习得语言的一种媒介。

2 翻转课堂模式下ESP课程教学的构想

2.1 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块的构建 翻转课堂模式下,ESP课程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所讲授内容的单元结构把对概念、术语的讲授制作成“微视频”或者课件供学生课下学习。“微视频”与课件在内容上不仅要与单元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还要把控时间的长度,每一个微视频讲授一个概念为宜。比如在《Food Sciences》的ESP课程Fruits and Vegetables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制作3个“微视频”分别对Canned fruits,Standards for Grades of Canned Fruits和Storage of Canned Fruits进行阐释。先就这些概念进行讲解,然后用例证加以阐释说明,时间分别控制在10 min左右。“微视频”和教学课件制作完成上传到网络平台后,教师必须设定时间要求学生观看,并就观看内容做好笔记,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学生课前观看和学习“微课”是为了让他们理解概念,促进下一步语言学习,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多次重复讲解或者打乱正常的课堂授课秩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ESP课程教学不应把项目/任务放在课堂讲授结束后进行,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单元内容设计相应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进行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概念,再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独立或者合作来完成任务以内化学科和语言知识。

2.2 ESP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块的构想 ESP课程教学的核心是“特定专业或行业领域里使用的语言,如词汇和语法、语篇和体裁,尤其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6]因此,ESP课程的翻转课堂“课上”环节应该有两个模块组成:课堂答疑、讨论和对语言的分析与讲解。在第一个模块中,先拿出10~15 min由学生用PPT演示汇报课下项目的完成情况,而后针对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加以解释;对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模块,以3~5人为宜。在小组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开展讨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学生的提问、讨论还是教师的讲授、答疑、指导,在ESP的课堂中必须是全英语进行,必须对汉语做到“零容忍”,这是关系到ESP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模块是对ESP课程语篇的分析与解构。ESP课程学科不同,其语言风格与行文规律也各不相同,其词汇差异更是特别突出。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对学习材料中复杂句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关主题的ESP句式特点及规律,再从翻译技巧角度对这些疑难句进行翻译,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误译、错译、漏译的地方。

2.3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构建 翻转课堂及ESP课程的本体特征决定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必须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翻转课堂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生课下自主完成,它的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安排、在协作学习与讨论中参与情况以及成果展示表达情况等。笔者建议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的评价在权重上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形成性评价应包括课下和课上两个部分,课下评价占权重的35%,教师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学生完成每一单元的自主学习后进行自主评价(权重10%),自主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教师则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长、实效以及项目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再给予综合评价(权重为25%)。第二部分为课堂评价,根据学生课堂作业与测试、课堂谈论、课堂展示陈述的参与情况给予评价(权重为25%)。终结性评价采取校本测试(2hs),从阅读、翻译、写作等部分进行测试。总之,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兼顾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也要兼顾ESP课程的学科内容与语言特点。

3 结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ESP课程教学也只是刚刚被明确纳入大学英语体系,因此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与ESP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翻转课堂模式下的ESP课程教学进行了构建,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不仅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变化,还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积极推进、鼓励这种探索与实践。翻转课堂和ESP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们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为支撑,比如MOOC(慕课),而“慕课”这样的信息平台绝非教师个人力量所能达到,它需要各种技术与资金支持。因此,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需要积极协调并筹措资金与教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翻转课堂与ESP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1] Snow, M.A., M. Met&F.A.Genees.: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 Second/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J]. TESOL, 1989,Quarterly 23.

[2] HUTCHINSON T,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7.

[3] 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J]. 现代教育技,2014(5):26-33.

[4] 蔡基刚. 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J],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2014(2):1-7.

[5] 陈颖,路强.“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11):54-57.

[6] 蔡基刚. 专业英语及其教材编写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0):1-4.

[责任编辑:赵洋]

Discussing ESP Courses Teaching under “Flipped Class” Mode

LIU Jing-yu

(ForeignLanguageCollege,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

ESP courses teaching is a kind of languag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BI.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big data media era, which revers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eachers lecturing in class,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ously after class” from the space and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m from their respectiv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es a class teaching mode of ESP courses under “flipped class” mode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ously after class, teachers lecturing in cla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Flipped Class; ESP courses teaching; learning autonomously

2016-12-10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52400410070)。

刘靖宇(1970-),男,河南省固始县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美国少数族裔作家作品与英语语言教学法研究。

G420

B

1008-9276(2017)02-0191-03

猜你喜欢

讲授翻转课堂微课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