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2017-02-26沈轶群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意识数学

■沈轶群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反思

■沈轶群

科学素养是影响人一生的素养,初中是学生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又是学生形成一定思维特点和思考方式的重要学科,为了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当摈弃禁锢思想的旧观念,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新思路。

初中数学科学素养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在新时代下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科学渗透,培养科学世界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拥有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探究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当下课改的趋势下,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怎样去教好数学课程内容并且兼顾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此,笔者认为应当首先摈弃思想禁锢,再探索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还应该坚持实践至上。

一、摈弃禁锢思想的旧观念

所有行动都是在大脑思想的控制下进行的,“医其病,不如医其心”。所以要贯彻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首先要改变人们的思想,不能像之前一些失败的案例那样,只是口头上的改革,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且在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下,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抑制了科学探究的动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很多都是把学习当成任务,当成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工具,当成每天必须要面对的累赘,教师不理解教育的核心内涵,家长不懂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学生更是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于是在此提出摈弃以往的旧观念,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动力,形成优质的课堂,向上的课堂。

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记忆性教学文化”的现象依然在当下盛行,教师只是“填鸭式”地传授知识,没有给予学生思考和自我探讨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后者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教学扼杀了初中孩子的灵性,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为了达到学校升学率的指标和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的,提倡死记硬背数学公式而不是体会其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时候只是“题海战术”,让学生只能在熟练中懂得算法而不是理解,这是畸形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应当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和道德,于是之前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是难免,初中数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上都要兼顾,促进形成向上的学习风气。

2.家长改变过高期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一旦家长的期望过高,高到超出子女能够实现的范围,妄想“点石成金”的父母便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周末假期不让孩子玩耍,只是闷在家里看书。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找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分数的奴隶,甚至成为家长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这是变态的爱,是对孩子正常发展的扼杀。故而家长作为最爱孩子的人,应当给予其正确合理适当的关怀。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

3.学生调整学习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发现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心态有问题,就有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汲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应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面对数学题时多多思考其中的思维特点,理解数学的逻辑方式,联系生活、结合情景去思考,以快乐的态度去健康、合理地接受知识。

二、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新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个未知的方程,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的经验,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点有所了解,在此提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质疑意识、合作意识、系统意识。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的科学精神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在逐渐降低,经常不愿思考,不爱提问,不善答问,习惯于接收知识,记忆知识。最后就是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新的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一个问题换了马甲就不认识了,长此以往,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多引导学生思考,多多动脑,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明天,而不只是当下的分数成绩。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万众创新”的号召已经是当代的符号,可见创新对一个国家、社会、团体、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科书上有很多典型素材,如何把这些内容重新编排,这在于教师对课本的钻研程度。教师可以从例题各个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备课上下功夫:备出内容、备出学生、备出兴趣、备出启发和练习。利用小组模式,鼓励学生与组员讨论,并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讨论结果的机会,教师再给予点评和指导。鼓励“一题多解”,动员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道题目,在比较不同方法的同时发现创新的解题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拥有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拥有着不凡的质疑精神,质疑带来了提出不同看法的勇气。在数学的学习中,更是要注重质疑精神的培养。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目前既定的事实很可能也只是错误的习惯。在很多数学公式的得出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去推导公式,在自己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用不同的知识点和不同方法都可以证明,在此就可以质疑为什么要用那个公式,而我这种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还是之前的推导有问题或者是不够简洁。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保持自信的态度,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走得更远。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之一”。毋庸置疑,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交往中,在讨论甚至争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内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最后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是当今社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当今学生需要努力的目标。

5.培养学生系统意识。

大量实验证明,把抽象的数学公式形象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在把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这种情境体验能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切入点,促使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学生对问题的具体思考,结合生活使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知识点通过一个个生活实例系统化、体系化,让枯燥生涩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统一。

三、坚持实践至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检验课改的实用性;只有看到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才能知道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学校应当切实实施。

学校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机构,很多课改的政策需要学校的指导才能真正得到教师的贯彻实施。学校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攀比升学率。学校应当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快乐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教师应当全面贯彻。

教师作为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中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包括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首先应当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贯彻当今的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本,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在日积月累的正确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面对数学题时有一个正确的思考,展开问题时有一个合理的考虑。课改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实施,而应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把科学素养的理念渗透到课堂中。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的培养应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当尽量开发学生大脑,尽可能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中,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学习方式,形成合理科学的思考方法,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初中生。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