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25董莉莉
董莉莉
摘 要 从2006年开始,中央政府和财政部就提出绩效预算概念。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颁布了新的《预算法》,预算绩效管理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在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收支要求当中,并将其提升到预算管理的原则之一。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探索實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有机统一。财政部门是绩效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预算单位,是具体实施绩效管理的主体,对本单位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负责。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用有限的资金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只重视收入和数量多少、如何分配,而忽视支出多少、质量如何、怎样管理”的现象和问题,真正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迫切需要
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预算信息公开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公开约束机制不够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不够完整、预算管理相关配套改革还不到位,使得信息社会化公开透明度与社会各界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公开绩效评价结果,将公开透明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约束作用,满足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第一,预算编制管理。预算编制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申报绩效目标,并按照规定配合财政部门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第二,预算执行管理。紧紧围绕年初绩效目标不偏不倚,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将绩效目标完成进度与专项财政支出快慢挂钩,有效避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第三,绩效评价管理。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各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及采取的措施、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第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财政部门依据评价结果,编审财政支出预算、安排财政资金、制定和修改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督促预算单位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绩效预期目标申报制度相结合,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挂钩,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整改和处罚机制,对致使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未能达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要求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
预算绩效管理有别于传统意义下的预算管理形式,它更加关注资金的分配如何实现政策目标并取得相应的绩效,即一笔预算资金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怎么样的。在这种新型的预算管理理念下,要求利用预算绩效信息设定统一绩效目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安排优先顺序,以帮助管理者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绩效的改进,使行政事业单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绩效改进的关键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而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绩效指标(目标)体系,正是对公务人员的一种职责规定和行为规范。通过绩效评价则可以不断完善这一套绩效指标(目标)体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探索,直至完善。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出台的管理制度一直没有上升到政府层面,仅停留在财政部门层级,对作为预算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约束力不强。面对各方利益博弈和多种阻力,财政部门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影响绩效管理发挥作用。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虽已初步树立绩效理念,能够按要求逐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但却把绩效管理作为额外工作负担,认为其是找麻烦的思想依然存在,“重分轻管、重支轻效”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工作及时性、规范性难以保证,影响了全方位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二)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健全,指标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合理性
绩效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共性指标体系和个性指标体系。从近几年的绩效考核实践来看,各级财政部门设置的个性指标占比较低,不能很好地体现预算项目特点。在目前的绩效管理中,作为绩效指标具体化的绩效标准大多依据的是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非常缺乏客观标准和经验数据,导致绩效评价缺少可借鉴的绩效标准。评价指标设计重投入、轻效果,多以经济指标为主,重微观、轻宏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未能有效结合,不能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三)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对绩效管理必要的培训
预算绩效管理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求熟悉预算安排和财政业务,又要了解项目业务、财务、效益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业务能力较低、专业化品质不强,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和改革的需要,致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滞后。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出台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規范管理流程,使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从制度上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研究制定绩效跟踪和结果应用管理办法,强化执行管理和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性。指导各部门出台分部门、分行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建立良性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完善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职责,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密切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理顺财政内部与绩效预算管理相关的机构职责,明确划分职责分工,减少交叉重复,形成工作合力,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实行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建立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科学设计绩效评估体系,转变“粗放式”管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的环节。财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可用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及时归纳总结适用于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绩效指标,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便于操作考核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指标体系,形成体现行业、专业等各方面特点的评价标准,从而便于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使指标更具规范性,评价结果更具公允性。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选取重点支出、重点事项、大额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实效。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参加绩效评价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资质准入制度,完善以财政部门为主导、预算部门为主体、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三)健全评估反馈体系,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
完善评价结果的反馈整改机制和结果报告制度,针对每个重点评价项目,提出结果应用的相关建议并督促落实;妥善利用公示、公开,推动绩效自评结果在部门内部的公示,试行重点项目和政策评价过程和结果向社会的公开;通过政府绩效管理平台,选择部分自评抽查绩效较差的项目,试行绩效约谈制度;加强目标审核结果分析,建立和落实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审核结果的双向反馈机制,重点加强审核结果与实际预算、执行等结果的对照分析,了解和掌握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完善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五、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强化绩效管理理念,立足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财政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改进政府工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打造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共同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为苍南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 李少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
[3] 廖贤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