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八则》课堂实录

2017-02-25张新慧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投影论语板书

■张新慧

《<论语>八则》课堂实录

■张新慧

(课前循环播放《论语》中的一些名句。)

一、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知道课前屏幕上播放的这些句子都是出自哪一本书吗?

生(齐):《论语》。

师:你知道《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吗?

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借助注释中的有效信息。那想不想了解得更多一点?

(投影)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是“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师: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论语》有所了解。要研究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描述出来。

生:孔子是个博学的人。

生: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师:老师再给一点系统的介绍。

(投影)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师: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孔庙(投影出示位于山东曲阜、江苏南京,以及韩国、日本等地的孔庙图片),单是韩国就有234座孔庙。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孔子的塑像(出示位于美国曼哈顿、德国柏林的孔子塑像),世界许多大学都有孔子学院。

师:可见孔子的思想光芒能穿越时空,魅力永恒。今天我们借《<论语>八则》的学习,走近孔子和《论语》,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陶醉朗读

师: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请两位同学读一读,看看朗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

(两生读得较平,有个别字音出错。)

生:字音有读错的,“愠”字读成了wēn,“默而识之”的“识”读成了shí。

(老师板书这两个字。)

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读得没什么感情。

师:缺少些味道,要读出一点古文的味道。古文怎么读呢?

(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地说“摇头晃脑地读”,并做动作。)

师:对,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慢条斯理地读出抑扬顿挫来,可以像影视剧中的古人那样,读书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就来陶醉地读一读。

(投影出示——陶醉地朗读。)

(老师尝试读第一则,感兴趣的同学小声跟读。)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可以选一则自己试试,读给大家听听!

(一个学生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速度有点快了。

师:要注意读好一个字——“而”。这个“而”字可是大有学问呀!(黑板上板书“而”字的象形写法。)它是老夫子腮下的长须,这么一捋,又是一番长篇大论。(再读,强调了“而”,更有抑扬。)

师:配点音乐来读好吗?

(生读“默而知之”一则,配乐。)

师:读得不错,有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感觉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一读剩下的几则。

(学生齐读,读得很投入,有流露出陶醉的表情的。)

三、仔细梳理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朗读,那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借助注释说说各则的大意,注意这两个任务: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我们要仔细地梳理词语。

(投影出示:仔细地梳理。学生自学。)

师: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难,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生:“可以为师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生:是个语气词,相当于“了”。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语气词吗?

生:第六则中的“哉”,第一则中的“乎”,可以解释为“呢”“吗”。

生:还有第五则中的“也”和第七则中的“焉”。

师:找得很好,这些词都是放在句末表示一定的语气,不过“焉”字的用法略有不同,大家知道吗?

生(纷纷说):在里面,注释上有。

师:很好,善于利用注释的信息学习。

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我不懂。

师:是整个句子都不懂?

(生点头,显得为难。)

师:其实你是能懂的,我们一起看注释。(师问生答,逐字解释。)孔文子——一个叫孔圉的人;何以——以何,凭什么;谓——称;之——代“孔文子”;文——谥号。

师:连起来意思应该清楚了吧。学习文言文,我们就是要这样慢慢疏通,不怕麻烦。“谥号”是美好的称号,说明孔圉生前的功绩是得到肯定的。那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理解准确!哪一位同学愿意把画出的重点词语展示一下?

(老师随意拿了一个学生的书。)

师:这个男孩,画了“说”“罔”“殆”“诲”“愤”“悱”,画了不少。

(又一个男生递过自己的书。)

师:这个同学画得更多了,他还画了“女”“是”“焉”“反”等。老师课前也画了一些,请大家把自己画的和老师画的比对一下,看看老师有什么分类标准。

(投影)(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诲女知之乎?(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不耻下问

师:大家看出归类标准了吗?第一类是通假字。第二类是注释上都有,但离开了注释你未必能准确解释的。老师考同学们一个“学而不厌”的“厌”字,什么意思?

生:讨厌。

(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错了,应该解释为“满足”,这个字的古义与今义差别较大。还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了,例如“愤”“悱”等字。第三类这个“耻”,如果我们解释为“耻辱”的话,放到句子里并不通顺,它的用法是发生变化的,应该解释为“以……为耻”。通过仔细的梳理后,我们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很重要,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对以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会很有帮助,这就叫作学有所得。

(板书:学有所得。)

四、个性解读

师:弄懂字面的意思之后,是不是就理解了每一则的内涵呢?如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用什么方式解读呢?(停顿片刻)很多同学都看过央视《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老师的解读很有个性,常常讲一些充满哲理的故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比如,“言寡尤(过错),行寡悔:言语要减少错误,行为要减少悔恨”,这一句我们看起来挺深奥的,于丹老师便用网络上的一个小故事来解读:有个爱发脾气的小孩,爸爸把他领到篱笆边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许多钉子,觉得自己要克制。爸爸就说:“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钉子都拔光了!但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所以说我们要慎行,少犯错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呀!

通过这个故事来解读,这样就很容易让读者接受《论语》中的观点了。大家是不是也想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个性解读?

(投影出示:个性地解读。)

师:解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学于丹老师的方法,也可以按老师的这种方式来解读。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还有其他的解读方法,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引用相关格言警句来解读。下面“我的论语心得”就看大家的表现了,请大家选择《<论语>八则》中的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解读第二则。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师:很好,你是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解读的,如果能举出例子来说会更好。例如,我们学习过通假字的知识,就知道今天课文中“说”“女”的读法了,这就叫温故而知新。

生:我解读“人不知而不愠”,用“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略)。

师:蔺相如真是有君子之风呀。

生:我想解读第四则。我们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个《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可以解读。(下面学生都在点头。)

生:我还知道一个故事《北人不识菱》,可以解读这一则(故事略)。

师:我们千万不能像这个北人似的“大愚若智”,而是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大智慧。

生:第三则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学问”分家》(故事略)来解读。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开动脑筋。

师:我们积余中学的同学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的校名就是这样解读的:“积学精业,余思致远”(板书),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呀!而且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勤学好思,我相信勤学好思的同学们下面一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生:我想用一句俗语来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

生:孔子拜项橐为师可以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说:孔子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还可以用哪个故事来解读这一则呢?

生:我想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解读这一则,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师:非常好,联系很准确。

(板书:见贤思齐。)

师:按我们现有的学识和阅历能解读到这样,老师认为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论语的解读还要继续下去,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解读会更加精彩。

五、用心积累

师:台湾的一位国学大师对我们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了解(投影):一个观点是:“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还有一个观点是:“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能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开发,就好像种子种下去,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把《论语》这一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呢?

生(纷纷说):背诵。

师:让我们一起背诵,用心地积累(投影出示“用心积累”),分组进行朗读竞赛。两分钟,看哪一组背得好!自信、大声地背出来,表明我们背得熟,胸有成竹。

(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展示背诵情况。)

师:刚才大家总体表现都很好,有没有谁愿意大声、有韵味地背诵一则送给我们在座的某一位?

生:我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送给我的同桌,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生:我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给全班同学,希望大家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生:我背最后一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送给我自己,学习要主动,要学会举一反三。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一则给远道而来听课的老师们?

师生(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结语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意重!

(投影)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投影论语板书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找投影
找投影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