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课堂的序曲
——小学数学低段新课导入探微

2017-02-25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情苹果情境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刘 莉

奏响课堂的序曲
——小学数学低段新课导入探微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刘 莉

魏书生先生说:“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与恰当精妙的导入是分不开的。作为优化教学的起点,一个极具吸引力又不失主题的课前导入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前提。小学低段指一二年级学生,他们争强好胜、好奇心往往比较强,有效思维时间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根据课型灵活设置一个有针对性、激励性的艺术开头,要求教师富有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启发性的导入智慧。如何揭开有效导入环节的神秘面纱,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把握学情前测,让学生和教材无缝链接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孩子的实际学习起点远远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与教师的预估。第一册众多单元教学的逻辑起点归于日常生活经验,孩子已经能够把“数”与“物”对应起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有多少个,但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科学、有序的数数方法。学情前测,是落实“以学定教”的一种策略,有助于我们把握学生最原生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能促使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确定教学目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会“悬浮”在学情之上,面对“无人区”地“滑行”。

如针对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节进行学情前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直观比较一一对应排列的两种事物多(或少)几个,但是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算法的优化了解甚微。为此,导入环节创设一个考眼力的游戏:首先课件出示苹果和梨各7个,直观呈现将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排列,启发学生比一比苹果和梨哪个多。当学生说出“苹果和梨同样多”后,接着继续出示增加4个苹果,现在呢?(苹果比梨多4个。)追问:还可以怎么说?(梨比苹果少4个。)以旧拓新,使学生体会到旧知“比较多少”的铺路架桥作用。

二、关注情感体验,让思维和情境有机相融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成分。导入情境应明确儿童的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儿童天真烂漫、争强好胜的天性,想方设法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游戏闯关、融入卡通形象、竞赛等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拨动儿童的心弦,充分调动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9加几》,新课伊始出示“小导游皮皮猴正在花果山帮妈妈摘桃”的画面,枯燥的课堂瞬间变成童趣盎然的领地,孩子们也乐于帮皮皮猴算一算盒子内外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自然激起探索算法的欲望,而后的教学也是以皮皮猴为主线串联起来的:“小猴为了感谢大家,给我们送来了一些鲜花想要奖励给同学们。怎样能一眼看出来有几朵花呢?”“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瞧,小猴在搬砖呢。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数学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助推孩子积极进行数学思维的隐形翅膀。这样围绕一个虚拟的卡通形象创造的连环情境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借情境揭示数学本质,以情境陶冶孩子的数学情感,使孩子于情境中感悟数学思想,符合低段学生的思维,轻松地带领孩子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

三、活用方寸插图,让学生和文本真实对话

苏教版小学数学的一大特色便是每节新课伊始富有童趣的主题图一栏。和蔼的白菜、茄子、豆荚等教师的形象,爱发言的辣椒、爱思考的小萝卜、爱提问的小苹果等学生形象的代言人,如同跃动在课堂中的快乐音符,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有效教学的载体,教师要用心领悟情境图的积极内涵,注重突出情境中的数学本质问题,进行恰当地提问和智慧地引导,促进探究向深层次推进。例如《认识乘法》一节,为了避免把情景图上成了“看图说话”,教师围绕主题图营造说的氛围,直接入题“图中有兔子、有小鸡,我们看兔子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能不能 2 只 2 只的数小兔的只数?我们一起数,一共有几个 2只?”“能不能这样几只几只的数一数小鸡的只数,能不能列出算式?是几个 3 相加?”并请孩子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说给小伙伴听,教给大家说的方法,使孩子们从愿意说到有要求的说,如说得条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体会数学化表达的乐趣,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数学素养。

四、挖掘文化内涵,让知识和思想交相辉映

例如《认识1~5》一节伊始,用整合的视频呈现我国古代最早计数方法——结绳法,渗透“对应”的思想,在长期狩猎与分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有”和“无”、“多”和“少”的概念。在“有”中渐渐知道“1”和“多”的区别。特别是在计数过程中,由于罗马数字和汉语数字书写不便、形式不美,难以用有限个数字记录无限多位数,从而导致阿拉伯数字 0、1、2……9的出现。此外,内涵于具体数学知识、过程之中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如模型思想、符号化思想、有序思想)、数学思考等作为隐性数学文化的现实力量,使孩子体会到满满的数学味。

五、整合教学资源,让导入和课堂相得益彰

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灵魂所在,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释放了方寸插图的别样魅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此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提炼和活用诸如实验器材、多媒体技术、图书、教具、学具等,将有助于拓展教学空间,使数学教学“材源滚滚”。翻转课堂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传统课堂翻转出新面貌,使得我们的课堂导入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总之,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实现教学资源与日常学习的有机整合,将孩子的每一项喜欢都神奇地变成教材,人文地刻印在孩子的内心底层,让孩子在数学的理性里也同时生长出人文的感动,这样的导入将很专业、很动人!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作为一种优化教学的起点,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导入方法,是一门创新型教学艺术,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构建以情促教、以教育情的和谐课堂和人文课堂,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把握学情前测、关注情感体验、活用方寸插图、挖掘文化内涵、综合运用并优化配置课程资源,从而创造出提供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的问题情境,有效开启儿童思维的闸门,为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孩子愿学、善学、乐学!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继续努力挖掘“新课导入”艺术的潜在功能,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注入正能量。

猜你喜欢

学情苹果情境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收获苹果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拿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