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懒惰”的教师

2017-02-25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居晓静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多边形四边形图形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居晓静

做一名“懒惰”的教师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居晓静

夜晚俯首案前,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翻阅至39页,看见一个标题——《如何做一个不累的班主任》,瞬间被吸引,于是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工作中的‘累’,班主任要学会转变观念。不妨学习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因为教师过于能干,抑制了学生的能干。”既然老师太能干不行,那我就做一名“懒惰”的老师吧!

在我看来,学习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本能,只不过这块本能宝石出现的形态不一,有时是裸露在外面的,时刻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有时却被包裹了起来,不仔细找,发现不了。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说道:“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那么如果宝石没有发光,应该是所选的培育和护理方式不合适吧!

一、培养自学能力

案例一:三年级课程《认识分数》。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以及学会初步比较分子是1的不同分数的大小。在此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分数,即使有听说过,也只是浮于表面。别说知其所以然,或许连知其然都不知。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把数平均分的过程,分完后每一份都还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接着利用本班孩子的生日蛋糕作为教具,也让学生平均分成两份,并将分好后的每一份都用一个数来表示。此时,教室里响起了很多疑惑的声音,也是我想要的效果。正常情况下,这时我应该向学生们介绍分数,而我却一改常规,做了一回“懒惰”的人,说道:“想要知道答案吗?那就自己去书上寻找吧!”

果然,在几分钟后,学生们都找到了答案,并且很自信地回答我:“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个1/2是一个分数。中间的短横叫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下面的数叫分母。”在接下来几天的作业反馈中,我能感受到,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们普遍掌握得比较好。

在这次教学经历中我尝到了甜头,因此,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我越发“偷懒”,总是把 “本该我讲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己考虑。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教师们从头讲到尾。即使是新知也不用太过担心,书本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仅仅教师个人讲,可能会比较枯燥。这时,我们可以换个教学方式:先设置一个疑问,做好适当的引导,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书本上找寻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也对学生以后的自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鼓励举一反三

案例二:一年级课程《认识多边形》。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多边形,知道多边形的简单特点。围绕着这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先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四边形的特点,明白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四边形。当学生掌握了这一点之后,我拿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纸片,让学生自己给他们分类并且命名,学生们很快就能完成,而且完成的都是正确的。

当我问他们:“你们是如何做到这么快就把这些图形分好类,还给他们都取上了正确的名字的?”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它们是由五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所以叫五边形;它们是由六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所以就叫六边形……”还有一个学生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话:“我发现,由几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几边形。”

看,多聪明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我说的不多,基本都是学生们自己动脑筋思考,我所做的就是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索四边形的特点,学生能抓住关键,通过自己对四边形的理解举一反三,将其他多边形的名字和特点都说清楚,并且还归纳出了一般结论。正如王富国先生的作品《世界名人传》中写到的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一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在我看来,每个孩子的悟性都是极高的,要让这一块块“宝石”发光,我们就要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自学新知,或许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我抓住了这一特点,细致地教学了一种情况,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去探索,果然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举一反三,教师在“举一”的时候,要讲清知识要点和关键所在,这样学生在“反三”的时候才能进行的比较顺利。我们这些引路人在教学路上要做的就是找准契机,“狠心”放手,只有经历了初始的跌跌撞撞,才能将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三、加强引导力度

案例三:一年级课程《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发现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学生现在所拥有的能力,仅仅是对于一个实际提出的问题找到对应的解答方法。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两组题目:60+20+7=,1+5+40=,67+20=,41+5=。

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基本能计算出这几个题目的得数,但是若要其对这两组题目做对比,并说出每一组之间的联系,就会有困难了,基本上学生只能找出:每一组中的两个题目的得数相同,或者一组中的两个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加数这两个联系。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组题目的用意是让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时,其真正的计算步骤就是按照每一组中的上面一个算式来计算的,例如:在计算67+20时,其实我们是将67分成了60和7,先将60和20相加得80,再将80和7相加得87才是最终的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作者已经学过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从实际情况看来,真正要其说出个所以然来,或许有点强人所难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探索、发现的训练。探索着、探索着,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懒着、懒着,我发现学生慢慢变得“勤快”了。在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这些领路人越是“勤快”,就越会影响学生们“勤劳”的发展。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当,当下,我们只能多“偷懒”,方能成就未来独立的他们!

猜你喜欢

多边形四边形图形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多边形的镶嵌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