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设计为例

2017-02-25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辛全香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大格小格时针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 辛全香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设计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中心小学 辛全香

如何站在时代的前沿,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微课程”的出现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目前,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微课,实现微课与现有课堂的结合,使微课在辅助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和观察发现能力。

微课程;小学数学;应用

微课程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现有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制作而成的新型教学资源包。在我国,胡铁生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他对微课程有很多创新认识。后来李玉平老师成立了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了一系列数字故事形式的微课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几时几分》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几时几分》这节课的内容是钟表学习的最后环节,二年级以前学习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在这里继续让学生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会读写几时几分,了解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等。

对小学生来说,时间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而且对钟表指针的转动总是不够清楚。传统课中无法直观展示钟表的转动情况,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借助微课程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程个案设计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0~91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刻度,能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2.使学生掌握1时=60分,知道它的由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读时间意识。

(三)教具准备:

电脑、微课程视频。

(四)微课程:

课前游戏:

师:小朋友,你会数数吗?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你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喜欢吗?我们5个5个地报数到60,你会吗 ?好,开始。

生:5、10、15……60。

师:你数得真好,太棒了!

(五)导入:

师:看,谁来了?对了,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钟表,它说:上次和你们一起学习了整时和半时以后,很想念你们。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认识它吧!

(六)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通过上次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并且12个数字对应着12个大格,此外,还有时针和分针。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索钟表的秘密,看看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1)请仔细观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演示:依次闪动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那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12到3呢?12到4、9、11呢?

(3)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认识时。

(1)请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从12走到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呢?

(2)那从1走到2呢?我们知道了时针从1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1)时针里的秘密我们已经知道了,分针也有秘密吗?

(2)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A.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分针从12走到1是经过了几分钟呢?

B.分针从12走到2、7、9、11是几分?

C.分针从12起走一圈再回到12,又该是多少分钟呢?(是60小格就是60分)

4.引出“1时=60分”。

(1)通过同学们自身的努力我们了解到,分针转动一圈是60分,那当分针转动一圈时,时针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们知道吗?

(2)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一起来看一下,开始演示分针走一圈的过程,同时时针走了多少?(一大格)

(3)我们发现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正好走1大格。这说明了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关系?

“1时=60分”

5.认识时间。

(1)认读时间:

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时与半时,可是时针不总是指在某一个数上,像这样——出示8时10分,这个时间你也认识吗?

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而是偏离了一段距离,这个时间应该是8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

(2)书写时间:

将9时5分、8时15分、6时25分、5时半这些时间用电子表的形式记下来,你会吗?

你对哪一个时间的表示方法有疑问呢?

9时5分对吗?表示几分的有两位,而这里的5只有1位,该怎么办呢?

对了,表示分的数是2位,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现在你们会写了吗?课件演示:9时5分和9:05。

(七)全课总结。

三、小学数学微课程应用案例的实施

(一)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一班作为实验班,二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共有4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7人。对照班共有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

(2)实验工具:

微课程资源包、测量学生学习兴趣强弱的问卷调查表和紧随课堂的相关检测题。

(3)实验方法:

在实验班采用微课程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班级集体教学。实验班在实际小学数学微课程应用案例的初步实施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把微课程上传至群共享,然后学生可以用手机或电脑观看。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在家自学微课程并完成相关检测题。教师批改检测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调整教学设计。

(2)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针对性的讲解。

(3)练习、小组交流,再度落实学习重点。教师出示难题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5)小测验达成目标。

四、课后反思

本次微课程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认识时间的内容展开。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微课设计时注重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得会用得上。经过本次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如下:

1.学生:通过学习微课程之后,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较好的认识,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会更加自信,回答问题显得胸有成竹。

2.老师:批改学生的检测题时,发现40个学生中有19个出错,说明一半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课堂知识,然后老师在上课后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检测,发现37个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可见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以后,发现了问题便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效果较好。

3.访谈:通过对多位实验老师进行访谈,老师们都觉得微课程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大格小格时针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秘密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成直角的分钟和时针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开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安小格的夏天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