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
2017-02-25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杨文亮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 杨文亮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小学 杨文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窄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走进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了时尚,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更少不了合作学习这一重头戏,但我们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分组不科学;只有个别学生的操作和发言,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同学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1.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这一切成立的前提就是: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等于“坐享其成”,也不是“滥竽充数”,更不是“盲目顺从”,每位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为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他们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第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第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懂别人的见解,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第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分小棒,先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得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结果写出来:9÷3=3,10÷3=3……1。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相互的探讨,不断的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二、合理组建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时,首先要将全班人数均衡分成小组,通常4人或6人一组,可以由就近的同学组成小组,也可以按照学生成绩划分小组,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配成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给他们一定的选择合作伙伴、学习方式的自由权,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学生与自己熟悉或兴趣看法相近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交流,更易于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相互促进。分完组后,每个小组应选一人当组长,小组长要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帮助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的任务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方法,完成小组内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稍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等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变成了他们的“一言堂”,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收音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并引入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所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不能泛泛进行。例如,《有多重》教学中,活动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计一张体重记录卡,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组内成员角色,使组内成员进行有序活动。活动时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称出组内成员的体重,并且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表中表示出来。学生有负责称的,有负责看体重表的,有负责组织的,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称完后统计的。小组活动气氛热烈,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而且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靠的一个整体。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体会到了集体智慧和力量。
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作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的现代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组建和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等方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