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给学生提供学的机会

2017-02-25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单爱平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5期
关键词:长方体探究思维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单爱平

刍议如何给学生提供学的机会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单爱平

记得有一次听一个教授对一节课点评时这样说:“每当我听到评课老师赞扬‘这节课讲得太精彩了!’我的心都不由得隐隐作痛,我多么希望听到评课老师夸奖‘这节课学生学得太兴奋了!’一堂课里,学生学得精彩才是真正的成功!”这真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一句话。

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对外界信息充分体验、感知,大脑识别、判断、排斥、容纳、生成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是学生在外界信息刺激中,发现和自己的原有认知不同而引发认知冲突,使原有知识系统失去平衡,经过探索生成构建形成新的认知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学生必须亲自来完成,别人是不可替代的,别人只能在这一过程中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所以,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教师不应该只去考虑自己的课“讲”得有多精彩,而是应更多的去考虑如何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点石成金”的技能,让他们“学”得精彩。在这里就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刍议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一、新课导学时,提供给学生探究合作的机会

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表达严谨的学科,必定使其部分教学内容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若教师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有失趣味性或启发性,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出现思维受阻,难以理解、解决某些知识点和问题的情况,这时教师如能在备课时用心设计、创设更为形象直观、视听思兼具的学习情境,便能达到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活动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要求我们教师善于用实践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如“将长方体钢坯锻造成正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长方体橡皮泥,再捏成正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和底面积相等,已知圆柱高,求圆锥高之类的习题时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①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如果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学生通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现了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促进数学概念的建立。

三、思维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

现行数学教材局限于篇幅,大多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数学问题的结论,而省略了丰富多彩的思维过程。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密切根据小学生由粗到精、由表及里进行思维的特点,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体验数学,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例如,简便运算123-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3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3+2=25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2-103、277+98、279+10等习题。请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能自己再举出这样一些例子吗?学生在表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有的举出了同样的例子,有的用语言进行描述,还有的用字母来表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验了数学规律形成的过程,优化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组建。另外,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思维较直观、片面、肤浅的特点,通过判断、改错、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领悟数学结论动态形成的过程。

四、课堂结束时,提供给学生拓展总结的机会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应该有精彩的开始,也应该有完美的结束。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入能达到“课才始,趣已生”之效,那么圆满的结束亦能产生“课虽终,趣未尽”的境界。对于小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等特点,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正是他们大脑疲劳、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时候。这时,如果老师善于适时组织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各知识点系统化,并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动评价,就能较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思维重新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数学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的培养和评价。在这一环节,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次互动,人人参与评价,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体会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学会自我调控,取长补短,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渴求新知识的动力,强化竞争意识,鼓励标新立异,拓宽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猜你喜欢

长方体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