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7-02-25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新联小学王海云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新联小学 王海云
浅探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新联小学 王海云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前一“问”指的是问题,后一“问”指的是问的方式。可见,问题设计是否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优质高效课堂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体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反,无效提问催生的无效教学不能为数学课堂带来“精彩”, 更不能为学生的数学审美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得不反思其因,寻找对策。对此,笔者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上课的时候,保持自己饱满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课堂上的态势语言也很重要,说话的语气语调,甚至一个眼神、表情,都是我们与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能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学生回答问题结束了,我们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被关注的存在感。提问时师生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催化剂”。数学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或者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上课刚开始,我让座位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请座位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这时有同学叫起来:老师,有几个人左手和右手都举起来了。“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趣中生疑,疑中生思,使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愿望,使他们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现奥秘,探讨新问题,因此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它能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实践、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跳出教材的框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了,一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用兴趣去激疑,用疑问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产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样才能自觉地学习。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对圆虽然不陌生,但是在教材中还是才接触到。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小动物比赛的课件。
师:小朋友,羊村里举行了一场骑车比赛。你们今天来做一下裁判,看看谁能得第一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车轮:喜羊羊的车轮是长方形的,懒羊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美羊羊的车轮是圆形的,灰太狼的车轮是椭圆形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同学们先来预测一下,谁会得到第一名?
生1:美羊羊。因为美羊羊的车轮是圆形的。
师:那灰太狼的车轮也是圆形的哦,为什么就一定是美羊羊赢呢?
生2:因为美羊羊的车轮的车轴在中间,灰太狼的不是。
师:那其他的两个小动物呢?
生3:他们的车轴虽然在中间,但是车轮不圆,跑不动。
此时虽然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学生的头脑中一定都有两个问题产生了,那就是: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轮的轴为什么要放在车子的中间?他们的心中有疑问了,就会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开动脑筋,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方法,及时评价
学生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之后,老师一定要进行评价,并且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我们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是怎样才算是有效的评价呢?我们在提问后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回答正确的要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我们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比如“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回答错了,要明确指出其回答是错误的,但我们要考虑到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鼓励:“没关系,爱动脑筋的习惯很好。”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如果答得很有创意,我们更可以大加表扬:“真棒!”“比老师还厉害!”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有效性。
总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必须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使课堂变为多元的、互动的、高效的知识传递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