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守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阵地

2017-02-24谢作如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分科跨学科纲要

谢作如

STEM教育、创客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会不会如一阵风刮过后就消失了?已经开始做相关实践的老师,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尤其在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有时也会犹豫,会茫然。2017年,我们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2016年11月,一条关于芬兰取消分科教学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据说收到了太多的咨询邮件,芬兰教育委員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只好在官方网站上辟谣。闹剧之后,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芬兰取消分科教学会如此吸引国内教育人的眼球?在我的朋友圈转发这条假消息的,有家长、老师,也有校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许可以看出,在PISA测试中多次获得高分的中国教育,内心深处并不自信。家长们总希望将来的孩子,不仅仅拥有学科素质,还有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即使芬兰没有取消分科教学,其在基础改革方案中提出的九大方向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在所有科目的教学中都要加强七大未来横贯能力的培养。这里的横贯能力指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具有的通用能力,它不单纯等同于知识或能力,而是属于综合素养范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几年国内与“跨学科”学习相关的教育名词总是得到热捧,各种相关的大会、论坛在各地举办,相关的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们知道,知识本无学科之分,分科是为了提高知识传承的效率。就以大家关注的诺贝尔奖为例吧,有人统计过,诺贝尔生物学奖的获得者,真正学生物学的很少,86.1%的获奖者不是学生物学的,51%以上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不是学化学的。所以,分科教学肯定会带来种种弊端,需要跨学科学习的课程来进行弥补。但是,全课程、统整课程也好,STEM、创客教育也好,难道真的是最新的教育理念吗?

让我们再次翻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吧!这本2001年由华师大出版社出版、钟启泉教授等主编、朱慕菊主审的书籍,对新课程改革作下最权威的解读,它是当时新课程改革培训活动中教师必读的一本书。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课程综合化”的价值。例如,它指出“分科主义课程体系是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产物,它追求‘工具理性,把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割裂开来……”,认为“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回头去看,这轮课程改革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的确不尽如人意,就连初中综合理科(科学),目前也仅剩下浙江省还在坚持。有教研员撰文写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沦落为‘三无三要课程,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成熟教材,没有专任教师。”一方面,大家热衷于全课程、统整课程等全科教学,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在学校里形同虚设,这种相悖的局面让人匪夷所思。

2016年,我有幸参与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修订工作。新的指导纲要更加关注课程综合,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在国家课程的课时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这样的课程设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行的。

教育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生造出一个个新名词无非是暂时博得众人的眼球,并不能对教育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改变。不要忽视你我之力,守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阵地,才能真正让我国的教育走向优质。

2017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猜你喜欢

分科跨学科纲要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