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24黄东奎

教书育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时空观图册笔者

黄东奎

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黄东奎

历史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于某个地点发生过的事情,因此,空间思维和时序思维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空间并不仅仅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地点,还包括同一时间范围内不同地区发生的事情,时间也是如此,包括某件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同一地区发生的事件。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时空观都比较淡薄,不知道同一地区按时间排序所发生的不同事件,也不明白不同地区同时有哪些事情发生。而时空观的淡薄并不完全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客观来讲,现在的高中课本并不是采用编年体,而是按专题进行排版的,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部分,将同一时间同一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按照这三个模块分别放到三本书中,很难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时间观。从空间角度来说,虽然很多学校都给学生和教师发了历史地图册,但是据笔者所知,课堂上用到历史地图册的教师少之又少。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对学生时间思维的培养

每学年开始时,笔者都会将中国历代代表和民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抄好,并背诵下来,然后当堂检测,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背熟,为了防止学生遗忘,笔者会不定时地进行抽查。这是一项基础工作,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如果根基打不牢,其他的一切都将会是空中楼阁。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渗透时间观,比如,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是经济史相关的内容,笔者会经常提到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这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在高二的会考复习中,笔者会按照时间顺序给学生列出一个大事年表,让学生按此表进行背诵。如果是在高三复习课上,笔者则会按时间顺序来梳理历史事件,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会让学生凭着已有的记忆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同一时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具体关系,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是在怎样的经济、政治背景下形成的。

学习某一历史事件,学生要先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比如,笔者在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时候,会从中世纪的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讲起,然后述及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斗争,进而过渡到1640年英国的革命是由于议会不满国王的专横统治,随后讲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时代的结束,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21年责任制内阁的建立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随后英国又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扩大了享有民主权利的民众范围,君主立宪政体逐渐趋于完善。

二、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

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册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比如,课本中讲到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那么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呢?只有对照地图册中秦统一六国形势示意图,学生才能直观地看出因为韩赵魏离秦国较近,而楚燕齐离秦国较远,秦国很难真正跨越邻国去消灭另一个国家,所以才采取了这种“远交近攻”的方针。除了历史地图册之外,课本中也有一些地形图、示意图之类的材料,以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争为例,为什么首先打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为什么要先打锦州,教师只有和学生一起观察三大战争示意图,学生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看示意图,学生可以发现:如果不先攻占东北,国民党就可以对解放军实行南北夹击。而辽沈战役如果没有先攻占锦州,就会导致关内敌军大量出逃,继而无法达成大量歼灭敌军的既定作战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看地图,还要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例如,中国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雅典民主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间段,但为什么一个地区是民主制度,一个地区却逐渐走向了专制?这样的比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后,历史科目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溧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时空观图册笔者
老师,别走……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幻境与宿命——喜玛拉雅时空观的当代再诠释
时空观指导下的模块整合教学——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力图称霸的美国》为例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
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