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距离下中医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2017-02-24温烛光李晓红

关键词:归化英译异化

温烛光,李晓红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翻译距离下中医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温烛光,李晓红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翻译距离;中医英译;归化;异化

从翻译距离角度,简要论述了中医文本英译过程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分析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中医文本英译过程中的应用。归化策略将中西医表达充分融合,有助于中医知识在国际舞台的推广,异化策略则保留了中医文化独有的特色,有助于中医文化在国际舞台的推广。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外交流不断加深,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必然会走向国际化,加之中医在国际舞台上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并应用,中医文本英译也必然会成为推动中医走向世界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外中医英译尚没有明确的翻译标准可循。除此之外,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有着自己不同于西医的独特性,因而在中医英译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本文从翻译距离入手,利用归化与异化的策略对中医文本英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中医英译做出贡献。

一、翻译距离

语言是一种符号,一种信息的载体。任何翻译都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运动[1]。首先,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信息载体不同,这种客观距离必将导致翻译过程中翻译问题的出现。其次,由于译者素质不同,面对同样的翻译问题,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从而又会形成人为翻译距离。客观距离导致翻译问题,人为距离解决翻译问题,这两者统称为翻译距离。翻译距离有很多种,包括有历史距离、文化距离、文本距离、社会距离、审美距离、心理距离和形式距离等等[2]。其中,文化距离是翻译相关的最常见的翻译距离,文本距离是翻译相关的最基本的翻译距离[3]。

文化距离是由各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一方面原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存在客观的文化距离。另外一方面,原文本作者与译者之间以及译者与译者之间,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等诸多原因,必然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距离。而这些文化距离必将会给翻译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文本距离,相对于文化距离所产生的原因而言,其产生原因则更加单一一些。文本距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原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正如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的一文中说的那样,“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4]。任何两个国家的语言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距离,正是这种语言之间的客观距离造成了最终原文本与译文文本之间的客观文本距离,也因此翻译工作的挑战性也被大大提高。

中医英语虽隶属科技英语范畴,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中医的英译并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文本的翻译。中医英译不仅是汉语和英语的相互融合,更是中西方文化以及中西医文化的相互融合。因为中西方以及中西医文化不同,中医英译要面临由文化距离带来的各种翻译问题。另外,因为英汉这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中医英译还要面临着由文本距离引起的各种翻译问题。

除此之外,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运动,翻译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人为的翻译距离,有时译文离原文本作者近一些,有时离译本读者近一些。但无论哪一种,任何人为翻译距离的出现都是为了使中医英译文本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归化与异化

1995年,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美籍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他的作品《译者的隐身》当中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对翻译术语。

其中归化强调将源语本土化,译本要以读者为中心。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多采用目的语读者的习惯用语以及习惯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本的内容。奈达就曾在他的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文体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5]。例如“咸走血”,表示咸影响血,饮食过咸则会导致血液凝涩不行。因此,要想实现原文本语义的再现,将“走”译作“walk”显然是行不通的。咸影响血也就是咸会作用于血,所以有了“salt acts on blood”这样的译法。这种对原文本进行归化处理的翻译办法,增加译本亲切感的同时,也增强译本的可读性,从而使更多目的语读者愿意阅读译本,同时也使读者对原文本的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

异化,则与归化相反。它强调尊重源语表达习惯,译本以原作者为中心,让读者向原作者靠拢。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多采用源语作者的习惯用语以及习惯表达来传达原文本内容。韦努蒂就曾在其“反翻译”概念中指出“译作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原语的特色”。例如“五谷为养”中“五谷”表示五种谷物包括麦,黍,稷,稻和豆。这种表述方法如同“四气五味”一样,是中医领域的一种特有表达。如若按照英语思维将其具体化,译作wheat, broomcorn millet, millet, rice and bean必然会让译文显得格外冗长,违反了翻译中“雅”的原则。因此,译者采用了异化策略,按照当今国际惯例中将“五味”译作“five flavors”的做法,将“五谷”译作了“five grains”[6]。这种对原文本进行异化处理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源语语言特征,并且在宣传源语文化的同时也为译本读者保留了异国情调,更为中医文化的对外宣传贡献了力量。

归化与异化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面,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医英译过程中,无论是由文本距离还是文化距离等引起的各种翻译问题,“大部分问题归根到底都起源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7]。而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则为处理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提供了解决办法。

三、翻译距离下归化与异化策略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一)翻译距离下归化策略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在归化方面,由于中西医文化的不同,不同医学术语在不同医学体系中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更是不尽相同。归化的处理手法不仅能够解决由文化距离所带来的翻译问题,还能够减少外国人对中医的陌生感和隔膜感,同时也为中医走向世界开辟一条道路。例如:

原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译文:Spleen qi is reflected on the tongue. Only with a healthy spleen,the tongue is able to distinguish flavors.

将“通”输入到搜索引擎当中,出现的相关翻译包括“through”“general”“common”“open”。但这四种翻译显然都不能代替原文本中“通”的含义,倘若一定要用这四种翻译当中的某一种,则必然会因文化距离造成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之间的较大翻译距离,导致译文文本失“信”。在中医文化中,舌苔的厚重程度能够反映脾胃的健康状况。因此译者采取了归化策略,根据中西医比照的译法,将“口”译作“tongue”,避免了上述文化距离的产生。

无独有偶,“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见到和,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harmony”。原文本中的“和”强调的也是和谐,但此和谐非彼和谐,它指的是身体各机体功能的相互协调很和谐。而各机体功能相互协调很和谐则意味着身体各部分很健康,因此译者采用归化策略,将“脾和”译作“a healthy spleen”。

“五谷”,查阅相关的文献不难发现其指代的是麦、黄黍、小米、粳米、大豆五种谷物。倘若译者只是将五谷处理成wheat, broomcorn millet, millet, rice and bean,虽然译出了五谷的具体含义,但是同时也造成欠额翻译。因为五谷分属五味:粳米甜,芝麻酸,大豆咸,小麦苦,小米辛 。舌头能够品尝到的应该是味道,原文本中只是用五谷代指了五味。又因为五味译作“five flavors”,因此为了实现最佳翻译距离,译者采用归化策略,将“五谷”译作“flavors”,从而有了如上的译文。再例如:

原文: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于周身,以供养各脏腑器官。

译文:As postnatal base8, spleen and stomach mainly control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od essence to nourish organs all through the body.

首先,将“主”输入到搜索引擎当中,出现的相关翻译主要包括“primary”“master”“lead”等几种,但显然这些翻译和中医原文本中所要表达的信息没有太大的关系,若草率的采取其中某一种翻译方法必然会导致较大翻译距离的出现。不可否认,翻译过程中译者一定要保证翻译的准确度,尤其是像中医这种科技型文本,但是,遇到这种现成的译法不能满足原语所表述信息的时候,译者还要综合考虑原语语境。由于该原文本主要讲述的是脾胃的功能及作用,其中“主”说明地是脾胃的功能,强调脾胃的主要职责是运化,脾胃控制运化。因此译者采用了归化策略,将“主”译作“control”,从而实现最佳翻译距离。

其次“水谷精微”,作为中医语言当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指代的是水和谷的精微物质。但众所周知,脾胃不止运化于水和谷物。为了避免由于这种文化不同所带来的翻译距离,最终译者采用归化策略,采用其上义词“food essence”代替具体的“essence of water and grain”,使中医信息的传递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最后“供养”,将其输入搜索引擎,出现五种译法包括“support”“fend”“sustain”“maintain”和“provide for”。但无论哪一种译法显然都是不够贴切的。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当现成译法不能满足原语所表述信息的时候,译者还要综合考虑原语语境。此“供养”非彼供养。此“供养”指的是脾胃运化精微物质用于滋养各脏腑器官,从而此“供养”有了“nourish”这种经过归化处理的译法。

(二)翻译距离下异化策略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在异化方面,中西医不仅文化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尽相同。汉语注重意合,暗含逻辑关系强。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结构关系明显。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文化距离所造成的翻译问题,还要充分考虑文本距离所带来的翻译问题。异化的处理手法,传递中医的医学信息的同时也保存了中医的文化特色,可谓是宣传中医文化与中国文化并驾齐驱。例如:

原文:饮食养生的根本就在于调摄脾胃之气

译文:The basis of life cultivation with the diet is to regulat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qi.

译者将“气”输入必应词典搜索引擎,页面上弹出的相关翻译包括 “gas” “air” “breath” “weather” “get angry” “be emerged”六种。但显然无论译者采取其中哪一种译法,都将会曲解原文本的含义,造成之一现象的原因则是文化距离。事实上,在中医文化中,“气”是无形的,它所指代的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并且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9],是中医文化里独有的一种语言表达。参照李照国先生在《中医英语翻译技巧》中将“阴气”“阳气”音译的方法[10],译者也采用异化的手法,对“脾胃之气”进行了音译处理,将其译作“spleen and stomach qi”,这种译法不仅能够涵盖“气”在中医文化中的所有含义,避免较大翻译距离的产生,并且使译文简洁明了有利于传播,除此之外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宣传,可谓一举三得。再例如:

原文: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译文:Her Taingui (the substance necessary for the promotion of 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ve production of human body) appears at the age of fourteen. At this time, her Reamai begins to put through, and her Chongmai becomes prosperous and her menstruation begins to appear. As all h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being mature, she can be pregnant and bear a child.[11]

上述句子当中,无论是天癸还是任脉和督脉均属于中医文化独有的一部分,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根据译古如古的原则,译者选取异化策略,对“天葵”“任脉”“冲脉”进行音译处理,与此同时译者还对晦涩难懂的部分进行了注解,弥补异化处理的不足,从而实现翻译的最佳距离。

另外,中国古语具有两大特征,其一简洁,其二暗含逻辑感强。因此开始翻译工作前,译者必须首先梳理清楚句子的逻辑关系。经过分析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不难发现原文本指的是女子在具备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具有了生育能力。倘若按照英语的语言思维,译者应该将译文处理成条件状语从句,必然会因文本距离造成翻译距离,显然是不可行的。为了实现最佳的翻译距离,最终译者选取了异化策略,根据汉语的结构确定了英语的位置,不仅清晰展现了原文含义,也充分体现出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四、结语

中医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中医文本涉及知识繁杂,中医语言深奥晦涩等诸多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医翻译仍然处于发展阶段[12]。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中医翻译势在必行。

语言和文化差异决定了目的语与源语之间不可能是零距离[13]。由于文化距离、文本距离等客观翻译距离所造成的翻译问题在中医文本英译的过程中层出不穷,导致翻译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作者就从翻译距离入手,利用归化与异化策略对其所造成的翻译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然而除了必要的策略指导外,若是译者想要完成更加优秀的中医英译文本,还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著作,通过在翻译过程中不断调整人为的翻译距离,来实现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最佳翻译距离,以促进中医国际化进程,并最终达成推广中医文化的目的。

[1]孙艺风. 翻译的距离[J]. 中国翻译, 2013.

[2]孙艺风. 翻译的距离[J]. 中国翻译, 2013.

[3]孙艺风. 翻译的距离[J]. 中国翻译, 2013.

[4]钱钟书. 林纾的翻译[M].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1984(19).

[5]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李照国.中医养生康复学[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003.

[7]李伟彬.如何处理中医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上海科技翻译,2004,(4).

[8]李照国,刘希茹. 大中华文库:黄帝内经·素问[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9]毛红, 赵震红. 从异化与归化看中医文化因素的翻译[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13).

[10]李照国.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1]吴连胜, 吴奇. 汉英对照黄帝内经[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2]李照国.中医英语—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 (9).

[13]张淼. 认知领域下翻译距离的构建策略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ranslation Distance

WEN Zhu-guang, LI Xiao-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translation distanc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occurred in translation process from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distance, and analyzes application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Domestication will make full integration of expressions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ch will expand popularization of TCM knowledge to the world. While, foreignization will conserve its unique features and bring benefits to promotion of TCM culture to the world.

2095-2708(2017)01-0146-04

H315.9

A

猜你喜欢

归化英译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摘要英译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归化(双语加油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