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产业升级研究

2017-02-24张鑫朱春燕

关键词:经济带常态升级

张鑫,朱春燕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新常态下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产业升级研究

张鑫1,朱春燕2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经济新常态;产业升级;南崇经济带

沿边地区经济开发开放是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快沿边地区产业集聚和打造沿边特色产业经济带是沿边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中国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是我国西南地区沿边开放的重要支撑经济带。南崇经济带内产业集聚态势不断显现,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竞争优势不强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南崇经济带要发挥沿边开放优势、口岸经济优势等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深化沿边开放开发体制机制,以实现南崇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简称为中新经济走廊,它贯穿泛珠三角地区和中南半岛的大动脉,是构筑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阵地。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是对接中越"两廊一圈"、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起源于2012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发布《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南宁-崇左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的南崇经济带,随后2013年年底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50号)提出支持南宁-崇左-凭祥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由此南宁-崇左-凭祥对外开放经济带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在当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样对于南崇经济带而言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一、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南崇经济带发展为"一白(糖业)一黑(矿业)一红(红木产业)一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四产业共同发展支撑经济带,引进中粮、中铝、中信大锰、南华、东亚、法国埃赫曼康密劳等多家集团公司落户;从传统产业单一的工业产品到较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获得"中国糖都""中国锰都""中国红木之都"等称号。从2012年南崇经济带建设开始实施后,主体区域崇左农业持续增长,2015年经济带主体区域崇左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75.13亿元到2015的243.75亿元,增长3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6亿元到2015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15亿元,增长13.9%;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5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1]。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质量效益得到改善

经济带主体区域崇左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崇左市全市国内生产总(GDP)101.53亿元,同比增长10.34%,人均GDP4488元,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三一二",到2015崇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2.82亿元,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61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52.96亿元,增长1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7%、40.3%和37.0%。[1]第一产业发展较慢,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居中,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同时经济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到改善。

(三)园区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南崇经济带加大产业园区建设,使经济带产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到2014年经济带形成了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的9个工业园区,共引进中粮、中铝等重点项目590个,总投资756.02亿元,园区经济总量占经济带工业总产值近60%。[2]经济带内糖业、锰业、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新发展的稀土、铝、铜、林产林华、食品等信息产业快速崛起。其中糖业有中粮屯河、东亚糖厂、安琪酵母等大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还有福建金冠等休闲食品企业进入。矿业有中信大锰、中铝稀土、南国铜业。在边贸产业上,南崇经济带已形成辐射全国和越、老、柬、泰等东盟国家的红木家具、五金机电、纺织服装、水果蔬菜、中草药、矿产品市场等六大贸易集散中心。

(四)科技创新有所增强,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南崇经济带坚持工业的发展核心靠科技,在工业大发展中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和培养技术性人才等主要措施,促进工业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对加快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强标准化建设,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起到很好的成效。安琪酵母获得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粮屯河获得自治区研发中心认定,安琪酵母等5个品牌获得广西名牌称号,中信大锰、三晶化工、中铝稀土开发等企业获得自治区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认定。

二、新常态下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经济带进入“新常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当前南崇经济带经济增速下滑,进入了“新常态”,这是基于以下的综合判断: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从2012年年底后,经济带主要区域崇左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渐下滑,从2010年13.1%增速下滑为2015年的8%,增长速度连续放缓,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还有规模以上的工业增长值增速也下滑厉害,可以说南崇经济带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增长情况看,第一产业增速最慢,第二产业增速居中但不断放缓,第三产业缺增速最快,并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局面开始扭转,逐渐朝着依靠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是南崇经济带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南崇经济带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时期已过去,依赖加大投资和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靠了,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改变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保证经济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经济质量的不断改善。要实现沿边经济带产业转型发展,既要客观的评价经济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了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转型升级面临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比重加大,占GDP的比重近一半,严重依赖糖锰两大产业,但糖锰两大支柱产业持续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大。糖锰产业经营困难,受糖料价低的影响,甘蔗种植面积减少;锰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开工率不足。经济带内糖锰石化建材等传统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深加工不足,高端产能占比小,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经济带为我国西部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加深,经济带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以资源和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传统工业产业粗放型经营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也迫切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能升级。

二是产业质量效益不高。首先,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带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依托型产业比重高,尤其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制糖、矿业等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企业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以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大多企业生产品仍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而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咨询、营销、物流和品牌等关键环节相对薄弱或者缺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资源加工行业、林业加工行业、水泥行业等工业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大,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再次,科技含量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很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培育不足。

三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不强。虽然经济带形成几个特色比较明显的产业集群,但是从总体上看,除了制糖产业之外其他产业的规模还不大,档次不高,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产业内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较为分散,集中度低,并且产业链内部企业规模小、层次低,难以产生集聚效应,难以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的企业效益不高,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较粗放,产品档次偏低,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第二,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纵深延伸不够,使得企业的根植性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能力还比较弱,企业分工配套欠缺。第四,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处于价值链低端。

四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带内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的比重大,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制造业企业目前主要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技术,高端技术产业发展落后。经济带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较少,科研实力比较薄弱;经济带相对落后和地处偏僻,难以吸引技术性人才落户,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使得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

四、新常态下中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培育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一是大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巩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甘蔗、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重点推进传统工业产业升级,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二是加快产业技术结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糖矿等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重点支持糖矿等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实现制造升级;三是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对重点行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尤其是对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兼并或重组,企业自身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和管理制度创新;四是加快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要加强经济带产业整体布局,加强经济带产业与南宁和越南对接,实现经济带内区域产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南崇经济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创新的支撑,要促进企业的创新。第一,加大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对涉及到产业链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的项目,给予土地、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支持;第二,重视创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要加大对重点人才和创新人才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第三,加强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建设。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探索和完善金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式与途径,大力发展民间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投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创新研发的资金瓶颈问题;第四,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工作力度,构建经济带内企业的生产和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企业形成以研发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提高经济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增强经济带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一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完善产业网络分工协作体系。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发展,这些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带动力量,把有限资源向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倾斜,提升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深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强化产业链延伸和相关行业配套的拉力,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产业网络体系,整合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关联产业,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支持性产业环节和配套设施、配套政策的完善;另一方面,要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按照全球价值链的攀升路线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南崇经济带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以加工和组装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为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从全球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向两端的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攀升,实现产业附加值增加。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开放开发创新,营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完善体制机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切实加强对工业转型升级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积极构建监管服务体系;其次,尽快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等长效机制,完善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产业标准,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对耗能大、污染重的新进企业、新上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要强化税收引导,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强沿边开放开发体制改革,提高沿边开放型经济水平。紧密围绕沿边开放区域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沿边开放开发投融资体制、沿边开放贸易便利化合作体制以及沿边开放开发的财税体制进行改革,提高经济带沿边开放水平。大力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边境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依靠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经济带产品出口竞争优势。

[1]崇左市统计局.2015年崇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xtj.gov.cn/tjsj/tjgb/sxgb/201608/t20160819_126996.html,2016-08-19.

[2]黄献山.我市推进南崇经济带建设显成效[EB/OL].http://www.gxcznews.com.cn/xwzx/czyw/2014/06/352530.shtml,2014-06-11.

[3]Kaplinsky R & Morris 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 [R]. Prepared for the IDRC, 2002.

[4]Gereffi, G:Humphrey, J, 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 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3, 11( 4) : 5-11.

[5]赵云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分析[EB/OL].http://www.ccps.gov.cn/theory/xylt/201501/t20150122_57475.html,2015-01-22.

[6]余泳泽, 刘冉.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机制与路径——一个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5(6):79-97.

[7]张秀生,王鹏.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2015(4):46-49.

[8]胡美林.新常态下内陆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5(6):68-72.[9]詹小颖.沿边民族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以桂越边域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4):98-102.

[10]刘建文.沿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发展路径及政策体系研究——以广西沿边地区为例[J].亚太经济,2015(05):107-113.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Nanning-Chongzuo Economic Belt in New Normal Economy

ZHANG Xin1, ZHU Chun-yan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ongzuo Guangxi 532200, China; 2.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0, China)

:China's new normal;industrial upgrade;Nanning-Chongzuo economic bel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of border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of all-round opening-up pattern.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constructing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long the border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ituation in the economic zone is constantly appearing, but also fac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not strong and industry lack of innovation and capacity and other iss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New Normal, Nanning-Chongzuo Economic Belt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s of open edge and economic advantage, speed up the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lement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enhance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eepen the opening of the border.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Nanning-Chongzuo Economic belt.

2095-2708(2017)01-0038-05

F127

A

猜你喜欢

经济带常态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回暖与升级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