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内镜装备与消毒培训基地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4龚荣花

护理与康复 2017年7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手术室内镜

陆 云,龚荣花,刘 霞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01)



PDCA循环法在内镜装备与消毒培训基地中的应用效果

陆 云,龚荣花,刘 霞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 225001)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法在内镜装备与消毒培训基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制定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实施,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方法检查培训效果,最后采用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进行处理总结,发现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周期。结果 4届80名学员理论成绩优秀率分别为80%、85%、90%、95%,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70%、75%、80%、85%,学员对培训满意度分别为75%、85%、90%和95%。学员返院后共举办市级及以上内镜继续教育学习班18次,组织内镜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比武12次,改进内镜使用及管理流程2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3篇,院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 结论 PDCA循环法用于内镜装备与消毒技术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手术室;内镜;装备;消毒;培训基地;PDCA循环

由于内镜手术效果显著且创伤小,大量的内镜被研发和推广到临床,使内镜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1]。但由于内镜设备的管道细长,制造材料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对其使用后的清洗灭菌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内镜清洗是保证内镜灭菌合格的前提,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器械清洗方法是保证灭菌成功和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3]。为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2009年12月本院通过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全国考评委员会的考核后,成立内镜装备与消毒科培训基地,每年向全省手术室招收学员进行培训,以落实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4]。为提高培训效果,基地从成立开始进行PDCA(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循环法管理[5]培训,办学4年,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基地设在本院手术室。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洁净手术部共有23张手术台,年手术量2.5万例,年内镜手术6 000例。手术室有能容纳60人示教室1个、专用的内镜清洗工作站(包括初洗、酶洗、超声洗、末洗及烘干等设施)1个,另有2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展现逼真图象模拟训练的计算机5台。基地培训团队由心脏外科、普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的专科组长各1人组成(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4人),由专科组长担任带教老师,每名带教老师指导2~3名学员,其职责是配合基地主任完成本专科的理论、临床带教任务,考核工作。基地每年面向全省手术室招收20名学员(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培训。

2 方 法

2.1 制定培训计划(plan) 培训对象:从事内镜手术配合及清洗消毒工作,且通过基地组织的理论和面试考核的手术室护士。学员在基地全脱产理论学习1周,共40课时,内容包括国家规范、内镜装备与消毒技术、内镜手术及手术配合3方面,基地将其编排成教学日历(即日程安排、授课内容和授课人员),学员和任课老师人手1份。第2周是基本训练和计算机模拟训练。从第3周开始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实践培训,届时发放基地制定临床实践大纲和记录手册1本,学员有计划完成临床实践任务,临床实践第1天,由基地主任授课,以后学员轮转到各专科手术间由带教老师指导学习内镜手术及手术配合。最后1周,安排学员到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科、内镜实验基地等关联科室轮转学习各1 d。临床实践期间,邀请厂家的设备工程师进行系统设备讲解,包括同类原理产品对比,并举办带教老师内镜装备操作比赛。

2.2 实施方法(do) 培训第1周,在手术室示教室由各专科组长担任授课老师进行理论授课,授课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课后布置复习题要求学员掌握,从第2届起,邀请厂家的设备工程师从原理、使用、灭菌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内镜装备进行系统讲解,并在手术间集中进行内镜装备练习。第2周,在内镜实验基地由基地主任进行基本训练和计算机模拟训练,向学员展现逼真图象的计算机模拟训练, 通过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内镜清洗消毒辅助训练系统为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虚拟实习环境,并录制为视频供学员模仿练习。临床实践第1天,基地主任在内镜装备与消毒间现场介绍内镜手术器械管理流程、内镜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内镜及附件的清洗、封装、灭菌和保养流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内镜清洗消毒考核标准及效果监测;以后由专科组长根据实践大纲和记录手册,采取临床指导、临床提问、检查方法等方式引导学员完成临床实践任务,举办内镜装备操作比赛,组织学员观摩学习、互动点评。

2.3 检查考核阶段(check) 理论授课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卷为100分制,包括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多项选择20分、问答题30分,答题时间120 min。实践考核,成立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内容包括内镜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使用操作,每项操作设50分,两项操作的平均分即为实践的所得分。理论和实践考核均是成绩80~90分良好、>90分为优秀,<80分为不合格,需重新补考。

2.4 处理总结(action) 学员入学时,基地举办首场座谈会,讲解培训方案、培训要求,同时认真听取学员意见、建议。临床实践结束时,护理部召开全体学员和带教老师总结会,听取学员在基地1个月的学习体会,对基地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医院自行设计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负责内镜装备与消毒技术培训的相关带教老师及基本训练和计算机模拟训练带教进行临床带教评分,包括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两方面共20项内容,每项5分,共计100分,≥90分为对培训满意。培训结束后,请每位学员不记名打分,调查培训满意度。组织理论或实践考核<80分学员进行补考。

3 效果评价

3.1 评价标准 理论成绩优秀率=优秀人数÷所有学员数×100%。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优秀人数÷所有学员数×100%。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满意人数÷所有学员人数×100%。基地主任通过学员的QQ群和微信群,发放调查表,并统计学员回院后工作开展情况。

3.2 结果 2009年,本院手术室被评为卫生部内镜装备与消毒技术培训基地。4届80名学员理论成绩和临床实践考核均合格,理论成绩优秀率分别为80%、85%、90%、95%,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70%、75% 、80%、85%,学员对培训满意度分别为75%、85%、90%和95%。4届80名学员回院后共举办有关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等方面的市级及以上继续教育学习班18次,组织内镜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比武12次,改进了内镜仪器及器械的使用及管理流程等2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3篇,院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

4 体 会

4.1 内镜培训基地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研究报道不彻底清洗将直接导致灭菌失败,因为物理和化学的灭菌方式均不能去除致热源、血迹和微粒等。内镜管腔器械管腔长、狭窄、血液等有机物极易残留在器械内壁的缝隙及狭窄处,增加清洗的难度[6]。任何残留在手术器械上的有机物都能妨碍灭菌介质的穿透,并使细菌形成保护膜而影响灭菌。研究指出,生物膜一旦形成就很顽固而且极难从手术器械上去除[7]。尤其对结构复杂的内镜器械来说,不彻底的清洗可能使管腔内等隐秘部位的细菌病毒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继续存活,从而引起医院感染。《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由此可见,为确保内镜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严防医院感染,内镜培训基地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就显得相当必要和重要了。

4.2 PDCA循环法管理内镜培训基地的效果分析 PDCA循环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本院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内镜装备与消毒技术培训时,运用PDCA循环法培训每一届学员的过程为一个循环周期,同时高度重视PDCA每个循环阶段结束后存在的问题,并将存在的问题纳入下一循环周期,作针对性改进。

4.2.1 有利于提升学员临床实践能力 首届培训时,由带教老师负责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消毒灭菌等方面讲解,如能量切割平台(Ligarsure)、钬激光、美敦力电钻、制冰机等内镜装备的使用。由于学员对内镜装备的原理、构造、性能不够了解,仅靠记忆掌握,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仅达70%。对此,第2届培训做了针对性改进,邀请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厂家工程师从构造、原理、性能、使用及注意事项和保养等方面做系统讲解,如邀请某公司工程师从腹腔镜原理上做系统讲解,便于学员理解掌握,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上升至75%。但随着内镜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学员对同类产品的优缺点、适应证不甚了解,从第3届开始增加与同类产品相比较培训,如邀请某公司工程师将超声刀与能量平台相比较来指导使用,将普通腹腔镜和高清腹腔镜和3D腹腔镜做对比讲解,利于学员对比记忆、融会贯通。本文资料显示,第3、4届临床实践考核优秀率提高到80%、85%。提示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内镜仪器设备和器械培训,将发现的问题纳入下一循环,有利于提升学员临床实践能力。

4.2.2 提升基地培训质量 首届培训时,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内镜器械交接、装卸、清洗、封装、灭菌、效果监测的培训。随着等离子灭菌器的广泛使用,从第2届开始,增加了等离子灭菌器使用及注意事项的授课。为了培养学员规范的内镜清洗消毒,设置了计算机模拟训练, 基地主任现场一对一指导,通过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内镜清洗消毒辅助训练系统可展现逼真图象,实现自动演示的特殊效果,为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虚拟实习环境。为了指导学员正确的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培训课程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的辅导, 指导学员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及效果监测的规范操作,保证内镜清洗消毒合格。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培训,4届80名学员理论成绩优秀率分别为80%、85%、90%、95%,对基地培训满意度分别为75%、85%、90%和95%,提升了基地培训质量。

[1] 车绪梅.手术室内镜器械不同清洗和灭菌方法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46-147.

[2] 石丹岳.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44-45.

[3] 杨坤明,吴冉,任素香.生物膜清洁剂在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1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6-165.

[5] 王小丽,李福宣,古程.PDCA循环运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3):50-51.

[6] 吕永杰,汉平平,张兰香.管腔类手术器械预清洗不同方法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16):363-364.

[7] 何珉,黄靖雄.医疗器械生物膜的消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2,22(18):4175-4177.

陆云(1962-),女,大专,副主任护师,培训基地主任.

2017-02-15

龚荣花,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R472.1

C

1671-9875(2017)07-0782-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7.029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手术室内镜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眼内镜的噱头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