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17-02-24汪昌权

关键词:就业指导困境个性化

汪昌权

(铜陵学院 就业指导中心,安徽 铜陵 244000)

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汪昌权

(铜陵学院 就业指导中心,安徽 铜陵 244000)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的固化及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知偏差,导致当前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遭遇困境。消除困境、实现个性化指导,需以尊重大学生各方面差异为基础,以全面式指导、分阶段指导、分群体指导为路径,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个性化就业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

一、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差异[1],客观上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极具差异性。无论是人格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兴趣,还是职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追求,都呈现出个性化与多元化。二是根据性别的差异、学科门类的差异、生源类别的差异等,可以将大学生划归为不同的“小群体”,这些性质不同的群体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不同相关主体主观上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大学生及其家长角度看,希望高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从高校角度看,高校以往的就业指导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去个性化”现象[2],迫切需要通过个性化就业指导去除诟病,从而增进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从社会角度看,需要提高就业率水平,减小社会就业压力。同时,社会职业的多元化也要求针对大学生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3]。

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

在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和大学生两方面都面临诸多困境。

(一)高校困境: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何在

个性化就业指导面临的首要困境是“个性化”何在,即个性化如何体现。对此,高校需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单方面认为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个性化特征,而学生却认为没有个性化。二是若要真正体现“一对一”式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高校往往还存在人手不足的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及高校的就业工作方式有关。在就业指导模式上,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过去较多地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4],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包装技巧和一些简单的就业礼仪的指导[5]。在此情形下,高校就业指导的焦点过分地倾斜于毕业环节,忽视了其他环节及长远发展性的指导,导致就业指导覆盖面过窄,受众群体较小,被认可度偏低。在就业工作队伍方面,一些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工作队伍,而只是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少数专职人员面对上万名大学生,显得人手十分紧张,个性化难以体现。

(二)学生困境:就业指导的“个性化”何用

个性化就业指导面临的另一困境是“个性化”何用,即个性化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有何意义,其是否有意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参与度,倘若他们认为“个性化就业指导”没有实际效用,就不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更常见的状况是大学生被动地参与到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中,例如,被组织去听求职技巧专题讲座等。大学生面临着职业发展的任务,一方面亟需个性化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却对高校提供的所谓“个性化”指导并不感兴趣。除此之外,在一些高校中还有另外的情形。表现为:低年级大学生积极性较高,但是觉得暂时无用。高年级大学生觉得个性化就业指导很有意义,但已经来不及参与。这与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低年级大学生易被各种形式新颖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所吸引,内在兴趣水平较高,但由于距离进入社会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间隔期,现阶段没有感知到自身的发展危机,内在需求和动机不够强烈。高年级则恰好相反,随着间隔期的逐渐缩短,对于未来的危机感日益明显,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但此时已错过了许多接受和参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机会,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接受系统化的指导。对此,高校不仅需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而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全体学生从中受益。

三、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实现路径

要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高校可遵循“全面指导—分阶段指导—群体分层指导”的基本路径。

(一)基础:全面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就业指导

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第一步是全面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在内容和形式上,既需开展基础性就业指导,又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要注重基础性和个性化两个层面[6]。个性化指导是对基础性指导的发展和超越。倘若没有基础性指导,个性化指导便无从谈起。倘若基础性指导没有做好,个性化指导也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在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范畴界定上,既要注重个性化指导的全面性,又要注重全面性指导的个性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不能够因为关注局部而忽略整体,更不能从“就业指导”的概念中抽离出来。个性化就业指导仍然是就业指导,只不过是一种新方法、新理念,决不能因为盲目追求“个性化”而否定就业指导的全面性。盲目追求“个性化”易将个性化理解为“一对一”,“一对一”指导可以体现个性化,但个性化指导绝不仅仅是“一对一”。不少大学生感知不到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误将个性化理解为“一对一”的结果。个性化就业指导也应提供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就业咨询、就业培训等全方位的指导服务[7],职业发展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也都应视为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路径与模式[8]。

(二)方式: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任务不同

个性化就业指导要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实施,并分层次指导,要有意识地将就业指导的内容不间断地渗透到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中[9]。为此,可以从“三个阶段”“三个方面”入手[10]。三个阶段分别是大一阶段,大二、大三阶段,大四阶段。大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而高校需要提供不同方面的就业指导。在大一阶段,学生的发展任务是明确目标,高校需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理想。在大二、大三阶段,学生的发展任务是提升职业能力,高校需提供专业及多种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锻炼实践能力。在大四阶段,学生的发展任务是实现就业,高校需提供择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目标。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约谈、多元化的就业信息服务。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内容上可以丰富多样,不局限于笼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指导。在形式上,也不局限于课堂指导和集中指导,还可通过预约咨询、信箱邮件、在线咨询、网络留言、报纸杂志专栏等多种途径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11]。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就业教育、就业咨询等方面挖掘个性化的指导内容和方式[12]。

(三)侧重:不同群体的就业指导重点不同

针对不同群体“因材施教”是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划分不同特征的群体,进而在就业指导内容上有所侧重。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性质的群体。根据大学生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条件、同伴关系、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情况,可以进行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的区分。弱势群体可包括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高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13]。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还可将大学生划分为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群体。以上划分的出发点是找出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总体而言,易于受到普遍关注的特殊群体包括:创业群体、升学(出国)群体、心理困惑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女大学生群体[14]。高校基于以上群体性质的不同,就业指导的侧重点亦应不同。如创业群体需要资金和政策扶持,同时需要创业培训和导师带路;升学(出国)群体需要学业指导,同时需要了解升学(出国)流程;心理困惑群体亟需解开心结,走出自我发展困境;经济困难群体需要降低就业成本,以最小的成本最快地找到合适的就业出路;女大学生群体需要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同时需要保证就业安全。高校应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和需求,相应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要努力消除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高校必须转变观念,由一次就业服务向终身就业服务转变[15];必须放宽视野,由关注就业率向关注就业质量转变;必须务实指导,由走过场、讲形式向真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转变。

[1] 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97.

[2] 王本贤.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8-30.

[3] 孟祥康,朱红.高等院校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江苏高教,2011(4):127-128.

[4] 周辉湘.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探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72-75.

[5] 王芹,肖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6-68.

[6] 林丽.新形势下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的构建[J].教育导刊,2009(8):41-42.

[7] 王军,范桂荣,蔡丽娅.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与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11):93-95.

[8] 王守忠,赵天武.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56-57.

[9] 宋长春.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60-62.

[10] 林丽.新形势下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的构建[J].教育导刊,2009(8):41-42.

[11] 朱惠媛.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2-43.

[12] 王本贤.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06(10):202-205.

[13] 赵雄辉,曹中平.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80-84.

[14] 尤莉娟.对就业特殊群体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32-33.

[15] 宋立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探:构建个性化指导与心理辅助的就业机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92-95.

(责任编辑:王兰锋)

Dilemma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WANG Changquan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244000, China)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encounters some dilemmas because of two reasons. First, traditional employment guidance model of university is stiff; seco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gnitive bias for employment guidance. In order to eliminate dilemmas and realize personalized guid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guidance on different stages and in different groups. But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all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e aimed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2016-05-20

汪昌权(1987—),男,安徽霍山人,铜陵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工作与就业。

G647.3

A

1008—4444(2017)01—0115—0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困境个性化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困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