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2017-02-24王琳珂
王琳珂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宋代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王琳珂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宋代水利史研究涉及水利法规、水利管理机构、农田水利、城市水利、水环境等多个方面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北方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南方水利建设则更多地突出了民间力量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宋代水利史研究还可以在环境史、政治史等方面进行突破。
宋代;水利史;回顾
中国水利史发展源远流长,研究成果丰富,而宋代更因其水利建设成就成为我国水利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1980年以来,我国水利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宋代水利史研究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断出现。下面分四个方面对1980年以来宋代水利史研究进行回顾,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
一、水利法规
周魁一认为《疏决利害八事》实施后,“开封地区的排水工作开始进入正常轨道,此后四十多年,这一地区未再举行大规模的疏浚工事”[1]。周宝珠将千仓渠科条碑记作为王安石变法时期农田水利法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点到面,探知当时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2]。《北宋农田水利法规研究》一文全面探讨了北宋农田水利法规和其执行机构与运行机制[3]。
在水利法规方面,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当属熙宁时期的“农田利害条约”,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李华瑞对王安石变法史的研究包含北宋以来对农田水利法的研究[4] 464-465。李金水从经济史的角度,对农田水利法所体现的政府职能、内容、实施情况、制度调整、取得的成就和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5]142-214。杨德泉认为当时灌溉面积的一半之多、垦田的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北方地区,也有学者认为这一评价使得北方水利田在全国农田中所占比例偏高[6]736。陈晓珊以南阳盆地的水利事业与河北移民为线索对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中的区域差异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农田水利事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主导与筹措,这项政策实际考验的是各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社会的能力。区域发展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各种社会关系越稳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7]88。不同地区水利建设成就不同,即便是在王安石变法时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时期,各地水利建设也存在地区差异。笔者拟从纵向对宋代水利法规做一贯通对比,考察时代与地区的特色及其来源。
二、水利管理机构
北宋中央水利管理机构“上及三省、三司,下逮六槽,下辖诸司皆有牵连,主要负责水利职事之部门机构即工部、水部(司)、都水监”[8]。对于宋代中央水利管理机构,学者大多认为是北宋时期的都水监。都水监在负责黄河水患治理的同时还负责“地方因水患泛滥而被冲垮的桥梁的修建工作和京城道路与房屋的维护工作。甚至,都水监一度负责汴河至洛水间运河上水磨茶场的管理和榷税工作”[9]。“总体来看,都水监一度于北宋河政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北宋社会的日趋衰落,其在河政中所起作用也就日渐微弱。”[10]最终于南宋“绍兴十年,诏都水事归于工部,不复制官”[11] 3923。
对宋代水利管理机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央职官的考察,宋代地方官员也负有水利建设之职能,如“指挥、监督地方水利兴修也是提点刑狱司的重要职能,南宋时期,提刑司水利兴修方面的职责更多地被提举司所分担”[12]314。北宋水利管理机构由都水监作为中央机构进行统辖,而到南宋时都水监被合并,体现了地方官员的管理与民间力量的参与,这种变化值得深思。
三、农田水利建设
(一)北方农田水利建设
宋代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类型主要是淤田,《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一文,以河南、河北进行了个案研究,总结了北宋北方淤田的基本情况[13]。虽然北宋政府在淤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淤田技术,但是由于技术和时代的限制,淤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避免。这里不能忽视姚汉源的《黄河水利史研究》介绍的放淤与淤灌问题[14]441-537。
宋廷在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天然屏障的前提下,为阻止北方辽国的侵略,逐渐重视河北地区的塘泺建设,塘泺的建设与北宋边防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亦只不过“有限敌之名,而无御寇之实”[15]10281,也只是宋政府的一道心理屏障罢了*关于河北塘泺建设可参见程民生的《北宋河北塘泺的国防与经济作用》,《河北学刊》1985年第5期;李克武的《关于北宋河北塘泺问题》,《中州学刊》1987年第4期。。因北方河流多泥沙,河北地区的塘泺建设促进了宋代北方地区的淤田建设,进而对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北宋时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客观上还促进了当时北方的水稻种植[16]。
(二)南方农田水利建设
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类型主要有圩田、围田、湖田、垸田、沙田、葑田等,浙西相类似的多称“圩田”,浙东多称“湖田”。
葛金芳指出:圩田与围田不同,圩堤之上又建斗门堰闸,两旁用石筑垒,及以沙板安闸,旱可开闸引水灌溉,涝则闭闸拒水于外,并且可用水车之类排灌工具将圩内之水抽到圩外的塘浦中去,兼有灌溉与排涝之效[17]76。梁庚尧对圩田与湖田的利弊做出区分:浙西圩田多与塘浦结合成排灌兼备的综合性水利设施,而浙东湖田则多围裹湖荡而成,存在着不利于蓄水和灌溉的隐患。圩田所处位置不当也有危害[18]270。宋代时圩田大盛,对当时圩田发展的研究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两浙地区。有学者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圩田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19]。
垸田指江汉平原的围湖造田,其出现“至迟当不晚于13世纪中期的南宋端平、嘉熙年间”[20];沙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宋代已经开始对沙田收税,宋元时代是珠江三角洲沙田发展较快的时期[21]。葑田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葑田,一种是人造葑田即架田。天然葑田在唐代时的广东番禺县已经开始利用,而架田则迟至宋代产生[22]。
农田水利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与地域社会的影响是当下研究较广泛的一个方面。在注意到农田水利建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环境自身的演变。陈雄先生指出,宁绍平原湖陂围垦的原因也包括本区域水利形势的变化[23]。
四、宋代水利建设的区域特色
宋代水利建设的区域北至宋辽交界,南至海南岛,分布十分广泛,各地区的水利建设各具特色。漆侠概括了宋代不同地区水利建设的特点:北方水利事业以疏浚河道和淤田为主,两浙路水利事业表现为以太湖为中心的突出发展,江南东路表现为高产稳产的圩田,福建路的特点是“于海争地”[24]87-111。葛金芳进一步指出江南水利兴修的地域特色:西川地区,是以都江堰为中心的灌区建设;湖北襄沔平原,是以长渠、木渠为中心的渠系配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江堤开始兴筑;淮南地区,则以修筑蓄水塘堰为中心[17]76。
(一)北方地区的水利建设特色
北方的水利建设有三个重点:一是东京开封,二是黄河,三是河北塘泺,而重中之重是开封的水利建设。东京开封的水利建设主旨在于满足东京城作为“核心区”之需求*“北宋时代之核心区,大抵以开封、洛阳、大名、应天等四京为中心……而洛、应、大名分别是京西、京东、河北三路之中心,故京畿、京东西、河北应为北宋王朝兴亡之所系。”见鲁西奇的《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从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看,北宋水系的建设以东京为中心,辐射东北之京东,东南之两淮、两浙,西北之河北、河东,西南之京西,这正是北宋时期“核心区”的范围[25]12-13。而北宋政府对黄河的治理和塘泺的建设也正是为了保证“核心区”安全,保障“核心区”各种功能之健全。
对黄河的治理多从保卫北宋政权安全出发,故而政府对黄河治理十分重视。关于北宋黄河治理研究的专著,不仅有国内专著:姚汉源的《黄河水利史述要》、武汉水利电力科学院编写组的《中国水利史稿》里的两章(针对宋代)、岑仲勉的《黄河变迁史》等,而且近年又翻译了日本的专著《宋代黄河史研究》[26]。学术论文《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是从整体上对黄河治理的研究,涉及到黄河的治理与赈济,北宋政治、军事关系,中下游的农田治理及其与漕运的关系等[10];其他研究还有诸如对黄河故道的考辨,黄河治理的施工技术、水文特征、流域环境变迁等。关于北宋时期黄河人工改道的原因以及“治黄”理念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南方地区的水利建设特色
南方地区的水利建设重点在两浙路,尤其是南宋时宋廷以两浙路之临安为都城,两浙路水利事业的建设更为发达,从笔者搜集到的材料看,宋代南方水利建设的研究也以两浙路地区最多。研究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侧重面:不同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某一流域的水利建设情况,水利建设工程本身所涉及的经费、力役、管理体制的情况。
廖寅比较了荆湖南北路治水工程中的民间力量,发现宋代荆湖北路治水仍以政府为主导力量,而荆湖南路已经明显呈现出以民间强势群体为主导力量的趋势[27]。雷州半岛地区的水利建设中也出现了此种趋势,“宋代以来,雷州半岛地区大兴水利,形成了发达的水利网络,乡绅地主在水利兴修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形成了地区水利集团”[28]。
关于两浙路地区的水利建设,寺地遵在水利社会之外,提出了地域社会(地域集团)的理念[29];斯波义信从《湘湖水利志》和《湘湖考略》两本地方志入手考察浙江省萧山县湘湖水利建设之始末,指出该地区社会的变迁和地方力量的重要性[30];成岳冲勾画了宋元时期宁波区域水利共同体褪色的大致过程,分析了政府权力与地方势力在不同时期的退与进,以及古老水利共同体的褪色和民间力量的崛起[31]。值得注意的是,谢湜利用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把“江南”的概念从文化多变性和范围不定性中解放了出来,转而分析“江南”作为“时空连续体”的地域开发过程[32]2,13。
宋代南方地区水利建设的研究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量运用地方志,二是重视民间力量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对比宋代南北方水利建设的特色可以发现,北方水利建设更多地是政府所起的作用,而南方水利建设则明显有更多地方力量的加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还需要从宋代整体社会状况进行考察。
五、结语
宋代水利史研究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以外,还包括城市水利、水利建设名人、水利技术等内容。随着环境史学的兴起,水利建设与环境变迁已成为水利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桥驿和周魁一都曾对鉴湖的兴废做过探讨[33];郑学檬很早就注意到围湖垦田的利与弊[34]。但是未出现关于环境与水利建设双向互动的整体研究。
从整体来看:首先,关于宋朝西北地区的研究比较少,西北地区虽是缺水的地方,但是水利建设也很发达,并且保存着丰富的水利资料,其中的碑刻资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其次,以两浙路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的研究十分突出地方社会力量的作用,相对忽视了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值得深思;最后,关于宋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宏观联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水利事业的发展只是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表象,在背后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复杂的经济政治条件等。从当前宋代水利史的研究看,突出的是经济与水利建设的相互关系,对时代背景,尤其是生态环境和政治因素与宋代水利的相互作用并未有深入研究。无论是宋代还是其他朝代的水利史研究,研究者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水利史知识,还必须对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科技等其他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对其进行综合考察。
[1] 周魁一.北宋开封地区的排水法规:疏决利害八事[J].中国水利,1988(10):40-41.
[2] 周宝珠.千仓渠科条碑记与宋代的农田水法[J].历史研究,1995(6):172-175.
[3] 张博.北宋农田水利法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5] 李金水.王安石经济变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6] 杨德泉,任鹏杰.论熙丰农田水利法实施的地理分布及其社会效益[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1):79-100.
[7] 陈晓珊.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中的区域差异现象:以南阳盆地的水利事业与河北移民为线索[J].中国文化研究,2014(夏之卷):75-88.
[8] 冯鼎.北宋水利管理考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9] 牛楠.北宋都水监与治水体制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4.
[10] 郭治安.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7.
[11]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 马祥芳.北宋北方淤田若干问题初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 姚汉源.黄河水利史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15]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6] 张芳.宋元至近代北方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J].中国农史,1992(1):50-58.
[17] 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5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8] 梁庚尧.北宋的圩田政策: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C].台北:允晨文化实业,1996.
[19] 赵崔莉,刘新卫.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圩田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3(3):58-69.
[20] 石泉,张国雄.江汉平原的垸田兴起于何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1):131-140.
[21] 吴建新.珠江三角洲沙田史若干考察[J].农业考古,1987(1):198-282.
[22] 姚天.人造耕地说葑田[J].农业考古,1986(1):233-235.
[23] 陈雄.论隋唐宋元时期宁绍地区水利建设及其兴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1-49.
[24]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5]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26] 吉冈义信.宋代黄河史研究[M].薛华,译.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
[27] 廖寅.宋代民间强势力量与治水工程研究:以荆湖南、北路为中心的考察[J].求索,2010(5):239-241.
[28] 王元林,查群.宋代以来雷州半岛水利建设及其影响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2012(8):80-85.
[29] 寺地遵.南宋时期浙东的盗湖问题[J].浙江学刊,1990(5):102-107.
[30] 斯波义信.《湘湖水利志》和《湘湖考略》:浙江省萧山县湘湖水利始末[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2):227-245.
[31] 成岳冲.浅论宋元时期宁波水利共同体的褪色与回流[J].中国农史,1997(1):10-14.
[32]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的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15.
[33] 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J].地理学报,1962(3):187-202.
[34] 郑学檬.宋代两浙围湖肯田之弊:读《宋会要辑稿》“食货”“水利”之弊[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3):88-91.
(责任编辑:王兰锋)
Review and Thinking of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WANG Linke
(Song History Studies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Song Dynasty involves many aspects such as water conservancy regulations,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environment and so on. And each shows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the north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folk forces plays more prominent role in the south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reakthrough can be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water conservancy.
Song Dynasty;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 review
2016-09-28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北宋河北路水利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活动”(X2016025)
王琳珂(1991—),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代水利史。
K928.4
A
1008—4444(2017)01—0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