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方案”的方法论意蕴

2017-02-24曾志诚

关键词: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曾志诚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中国方案”的方法论意蕴

曾志诚

(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美好制度的中国方案引起世人注目。分析其内涵与特征,阐释其蕴含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的统一、目标确定性与手段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方法论思想,对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方案;内涵;特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中国方案”所内含的中华文化和谐因子使其不会怀有盲目的优越感,不以普世自居,而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提供一种借鉴的可能。从哲学视界探究“中国方案”的方法论意蕴,对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方案”的内涵及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方案”,既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方案,也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方案。它涵盖了中国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及价值目标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概念,能够为世人所接受和认同。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坚持“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顶层社会制度设计方案。学理上,它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制度上,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实践上,它始终处于不断规划和完善中,以中国阶段性目标实现为前提,积极探寻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价值目标上,积极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致力于为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案。

首先,在学理层面,“中国方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历程中经受了各种挫折,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困难中走出来,完成时代、人民赋予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并予以继承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应对新的时代挑战和实践要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方案”成为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的理论源泉。

其次,在制度层面,“中国方案”的设计始终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正确地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到全社会、全民族利益的最大化。”[2]97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主体地位,共同构成了使“中国方案”成为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的政治保证。

再次,在实践层面,“中国方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表现为目标坚定明确、理念与时俱进、实践逻辑清晰。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它与时俱进地创新升级发展理念。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升级到“五大发展理念”,从“三个自信”的引领升级到“四个自信”的引领。同时,其实践逻辑清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制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也并非一成不变,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向“决定性作用”转变,政府作用由“主导”变成“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等。这无疑表明“中国方案”始终在科学、和谐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最后,在价值层面,容许个人价值的张扬,而又更强调集体价值的重要;既注重中国的利益,也注重世界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探索出新的发展方案。“中国方案”扎根于中国,积极借鉴、吸纳世界文明中的优秀成果。一方面,它的设计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继往开来的信心与决心,积极服务于人民利益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方案”的设计紧随时代潮流,紧跟世界文明前进的步伐,遵循和平发展且不盲目自傲,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中国方案”蕴含的方法论意义

今天,“中国方案”付诸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功,令世人瞩目。“中国方案”何以可行?探究其深层次的方法论,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助于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探寻更好的社会制度。它立足国情,扎根人民,通过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形成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社会制度设计方案,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普遍规律。

(一)坚持实践与认识相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它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意味着人们不是被动地适应规律,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创造着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能动性因素是人们的认识和再认识,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实践规律性与认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实事求是,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3]38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实践规律的探寻永无止境。相应地,我们的认识也永无止境,我们对绝对真理的追求永不止步。“中国方案”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

(二)坚持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相统一

辩证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过程,新事物对旧事物具有天然的选择功能,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所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585。“中国方案”的制定、完善亦是如此。其形成过程中决不能对传统因素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而单纯地追求新因素来谋求发展。继承传统成分并不意味着依赖传统因素,也不意味着我们只倾心于新的因素。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此,我们要做好扬弃,将传统因素和新因素有益地结合起来,具体地、历史地统一于“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在社会改革中成本控制是被关注的焦点,因为“在改革过程中,代价较低的方法就是,在基本不触动旧秩序的同时创造条件让新的因素成长起来,待他站稳脚并充分显示其优越性的时候,它就会更有力地促进对秩序的改革”[5]。这里“旧秩序”指的就是符合新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益的传统因素,将这种传统因素与新因素辨证地有机统一起来,则成为社会改革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正如中华文化传统中社会本位思想是“家国”一体,国是千万家,因此我们对国家的概念是十分偏爱的,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偏爱和认同跟我们文化基因中“家国”因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出于对社会本位的考虑,使得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对我们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中华文化本身所内在决定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不拒斥有益的新因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运用集体智慧将传统因素与新因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府+市场”双效调控机制等一系列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机制、体制设计。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拓宽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融入世界文化中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地完善、发展“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坚持发展目标确定性与发展手段多样性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因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1]“中国方案”由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运用集体智慧予以制定,核心是根植于人民。它的制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3]190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来源于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也确证了“中国方案”所蕴含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这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需要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那就需要我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集思广益,积极借鉴、吸纳世界文明中的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多措并举,使发展手段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方案”中多样化发展手段,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积累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四)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条基本原则,对立统一是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最终都会取代旧的事物,人类文明都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最终都要到达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中国的社会制度设计是立足于特殊的国情,选择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带有鲜明的中国元素,这是“中国方案”所具有的特殊性。历史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方案”的制定源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世界文明中优秀成果与民族传统有益结合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现实体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2] 赵剑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德普.渐进性、自主性与强政府:分析中国改革模式的政治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19-23.

(责任编辑:李翔)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of Chinese Approach

ZENG Zhich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In the “July 1” speech,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osed the Chinese approach to build a better system for human beings, which attracts worldwide atten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lains its implication, such as the unity of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the unity of traditional factors and new factors, the unity of goals of certainty and diversity means for development, the unity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ful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approach; connotation; features; methodology

2016-11-08

曾志诚(1986—),男,河南商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61

A

1008—4444(2017)01—0060—03

猜你喜欢

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