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

2017-02-2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模因学习者教学法

魏 维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

魏维

(青岛理工大学 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阅读是获取文化知识的输入;写作是抒发情感的输出。二者在英语学习中不应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提出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语言模因论为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首先简述了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指导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

模因论;语言模因;读写结合;教学法

一 引 言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我国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多机会与本土的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因此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限制,进而在缺失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阅读和写作就成为国内大学生最方便进行的英语学习模式,也是较为重要且较难培养的英语语言能力。

在大多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花费很多精力在阅读和写作上,但效果却不理想。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阅读速度慢,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思路狭窄,语言使用不当,论述不清楚,论证不充分,篇章结构不清晰。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1.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强调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使用,忽略篇章框架的分析,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语言的欣赏,从而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阅读与其他能力脱离。2.写作课堂上,教师过多强调写作理论,设定的写作框架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忽视学生的语言输出。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逐渐青睐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语言模因理论(meme)的兴起为大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铺垫。

二 语言模因理论

(一)模因论的概念及特点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1]“模因(meme)”是由Dawkins(1976)在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所创造。他将文化领域的复制因子称为“模因,并将其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2]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翻译为“模因”,是取模仿的“模”与基因的“因”,也是为了让人联想到与基因传承类似的模仿现象。

模因能够成功的复制和传播要经历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模因需被新的个体所接受。2.记忆(retention):个体对新模因的记忆时间越长,模因越容易被复制和传播。3.表达(expression):个体将停留在记忆中的模因应用在与其他个体的交流中。4.传播(transmission):模因在个体间的相互应用。

(二)语言模因论

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传播,它就可以成为模因。[3]任何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是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就可以称作语言的模因。由此可见,模因存在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中。但语言模因并不是完全的克隆,而是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将原有的模因单位根据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重组和修正。因此,语言模因不仅具有复制和传播性,还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即创新性。

语言模因的传播形式分为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前者指模因表达同一信息的形式不一样,但内容同一;后者是指采用同一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4]

三 “读写结合”教学法

Stotsky综合了有关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调查后指出:写作活动对阅读理解非常有用;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证明是有效的。[5]“读写结合”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让阅读和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所谓“读写结合”即选取一篇(或数篇)阅读材料作为输入内容,要求学生在加工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整合已有知识、个人经验和与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并完成写作输出。

(一)“读”与“写”的关系

阅读是大多数人获取客观知识和语言素材的重要渠道。同时阅读材料也能为写作提供话题内容,篇章结构,背景知识等信息。写作是笔者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要写出一篇生动的文章,学习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力,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可以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习得的。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的过程正符合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和输出理论。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过程,这正是所谓的“读写不分家”。

(二)“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特点

“读写结合”的教学法提倡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教学理念,即学习者应通过阅读学习写作技巧,并通过写作来强化阅读技巧。“读写结合”教学法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恰当难度和内容的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清晰的逻辑,在他们感到阅读快乐的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感用文字进行抒发,复述,总结或续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2.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学生就不仅只关注语言层面,而更关注篇章结构与词汇、语法、句型的使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促使他们在写作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还能锻炼思维的逻辑性。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仅能够注重阅读教学,而且还能促进写作教学。

四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最终是要实现语言模因的创新性。在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的指导下,高校教师应以阅读输入指导写作输出为“读写结合”教学法的最终教学目标。

(一)基于基因型语言模因的“读写结合”教学法

基因型语言模因指模因以不用的表现形式复制和传播内容一致的信息。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直接套用或通过不同表达方式传递相同内容的方法来实现读写结合。直接套用是指通过阅读材料,学习者积累经典名句,并直接在写作中引用。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第五单元和《新视野2》第四单元的preview部分,都出现了很多关于生活和爱情的的经典名句。这些句子不仅表达简单直接,蕴含的哲理丰富,直接引用到写作中还能清楚的点名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主旨。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尽可能的积累谚语和名句等,并督促学生在写作中直接引用,来提高文章的可读型和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习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形同的内容,即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变换不同的句式或同义词组来表达相同内容。比如《新视野2》第七单元中有关“阐述观点”的表达方式有三种:1.Eliot recommends(doing)……。2.He suggests that(sb.should do)……。3.From Eliot’s viewpoint……。这三个句子运用了三个不同词汇表达了同一含义。再以《新视野1》第四单元为例,在表达“留下印象”的时候,使用了四种不同句式:1.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2.Research shows we make up our minds about people through unspoken communication within seven seconds of meeting them. 3.Others form an impression about your based on these. 4.Many how-to books advise you to stride into a room and impress others with your qualities.这些句式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却表达同一内容,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在英文写作中,若句型或词汇出现的重复率高,则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扩充词汇量,积累地道的英文句式,并督促学生应用到写作中。

(二)基于表现性语言模因的“读写结合”教学法

以同一形式表达不同内容的模因被认为是“表现型语言模因”。基因型语言模因是要求学生引用他人的名句或表达方式等,而表现型语言模因则要求语言学习者在阅读后,模仿母体文章的语言或篇章结构,根据实际需求变动相应信息,创造不同的内容。如果说前者体现了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性,那么后者则体现了语言模因的创新性。

表现型语言模因在“读写结合”教学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阅读后的仿写。要想有效进行读写结合的仿写任务,阅读材料应选择难度不能高于学习者词汇和语法水平太多,内容新颖,且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篇章。[6]如果阅读的内容深奥难懂,缺乏趣味性,学生很难实现阅读输入,更不用说写作输出。以《新视野2》第四单元为例,本篇文章是有关真爱的考验,语言精练优美,内容情景引人入胜,学生阅读起来轻松且有兴趣。本文中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手法是典型的因果型段落;与此同时,本段中使用的句式:suppose I’m……I’d always……是表达假设条件的很地道的英文表达。在欣赏文章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和因果型的段落写作手法进行仿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还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写作兴趣。

阅读和写作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促进。[6]有效的阅读输入不仅能够开拓学习者的视野,还能充实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而成功的写作输出不仅实现了阅读的有效性,又活跃了学习者的思维,获得了使用语言知识表达自我感官的机会。而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正符合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模仿和创新的过程。语言模因论为“读写结合”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语言模因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注重学生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教学目标。

[1]李捷,何自然.汉语教学的模因论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21-27.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30-31.

[4]张颖.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17):111-113.

[5]盛明静,刘景霞.语言模因与大学生英语读和写[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33.

[6]王勤梅.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4-105.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24

A

1673-2219(2017)04-0140-02

2016-11-10

魏维(198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公共英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模因学习者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