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问题研究
2017-02-24王丽丽
王丽丽
“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问题研究
王丽丽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20000)
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从而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情绪。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焦虑是其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焦虑之一,特别是“95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其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不同,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也都面临着新的情况,从而导致新问题的出现。这些新问题会使大学生对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厘清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并针对不同的焦虑表现作出相应有效的措施,这对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原因;对策
今天“95”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95”后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值得广大研究者关注。研究表明,“95后”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分析他们的学习焦虑表现如何,产生原因是怎样,又采取怎样的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学习焦虑,成为我们研究课题的重点。
一 “95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95后”是指出生在1995年至1999年这一时段的中国公民。相对于“80后”和“90后”而言,“95后”的思想更活跃,个性更突出,行为举止、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那么,我们95后的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的呢?
(一)安逸环境中成长
“95后”大学生成长于我们中国家庭向“人多钱少”转变为“人少钱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95”后大学生,享受越来越多改革开放的成果,物质上比以前的学生更加丰富。跟“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没有经历过民族危难与重大挫折,成长在相对舒适安逸的家庭环境之中。
(二)使用互联网频繁
“9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成长的一代。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95后”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比其之前一代更加便捷。物质的充裕,让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电脑或PAD。他们不仅用这些科技产品来获取咨询、传递信息,更是将生活融于其中,甚至深度沉溺。在长期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网络依赖性,这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认知障碍和丧失人际交往能力等缺陷。
(三)具有很强的个性
“95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来自家庭的宠爱往往使他们从小就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选择的习惯,并注重自我的发展。由于自主性很强,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事情时考虑自己的利益优先,不善于合作与分享。在班级团体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喜欢自居或独自完成任务,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情感比较脆弱
“95后”大学生喜欢竞争,但内心是脆弱和敏感的,往往经受不住挫折与打击。“95后”大学生依赖性比以前的大学生更为强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受到过较大的磨难,也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独自面对学习与社会压力,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足,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感觉伤及自尊,表现的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甚至选择逃避。
(五)思想多样化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种思潮纷至沓来。“95后大学生”由于思想并不成熟,缺乏辨别能力,多样化的思想使他们深受影响。他们既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也崇尚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总体来说,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健康的、向上的,但在各种思想和价值观的熏陶下,部分大学生是缺乏理想和抱负的。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个体结构的核心特征,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95后大学生鲜明的性格特点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特征,比如学习焦虑。
二 “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习焦虑是学生由于内心某种矛盾而产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的心理反映,它是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一种特定的紧张状态。焦虑一般分为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等。一般来说,轻度焦虑常常不易察觉;中度焦虑则往往被认为属于合理的状态,因为适度紧张可以维持学习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可以让压力变动力;重度焦虑是焦虑的最高表现,主要表现为:过度紧张、分心、记忆力减退、情绪烦躁、甚至伴随头痛、失眠等现象。这些都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果调整不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对学习迷茫
许多95后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生活在以自律为主的校园,远离父母的管束,导致他们学习缺乏外部压力。相比较而言,其学习态度远远没有中学阶段那么重视,学习的注意力也不再集中,在学习中呈现一种迷茫的状态,他们显然已经忘却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是学习。特别在一些普通高校学习的大学生,由于自我约束性较差,学校管理模式相对松散,多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之心,他们起初对于学习还是斗志昂扬,充满雄心壮志。但是在逐渐熟悉起来之后,加之周围同伴群体的影响,他们平常时间几乎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多样化思想的95后开始了“多样化”的大学生活。逃课、沉迷网络游戏、看小说、打麻将、谈恋爱、吃吃喝喝等低级趣味的活动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主要部分,有一些学生还牺牲大部分学习时间出去兼职。形形色色的社会潮流侵蚀着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学习的动机已不再明确,学习意念也飘摇不定,逐渐偏离大学以学习为主这条主线,他们开始在业余生活的得失中获得满足与失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之外,而在学习上却很不上心。
(二)对专业乏味
另有一部分95后大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往往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表现的不屑一顾,甚至对外界羞于启齿。他们中有一部分侥幸考入大学,进入大学后便沾沾自喜,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专业是什么无所谓,学习也并不重要;而另外一部分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填志愿的时候迫于分数限制,不得已选了非自己心仪的学校及专业,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具有强烈个性的他们,在学习中怀着一种傲慢的态度,认为自己很有能力,经常指责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满老师的教学方法,拿自己的学校与其他同伴所在的名校相提并论,并暗中比较,长此以往的怨念,自负与自卑心理错综交杂,学习焦虑便油然而生,他们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发展为厌学。
(三)对课程厌恶
一些大学生早已习惯中学学习的被动与机械,适应于中学传统的“管——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的自主学习,无从下手。加之大学课程设置随意,内容繁多,教学进度快,抽象性较强,部分大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公共课程,如高数、C语言等科目,对于文科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枯燥无趣,学生对之无感,甚至厌恶,从而不爱学习。
(四)对考试恐惧
虽然高校不追求升学率,但考试和考查科目过多,考查科目和考试科目在考试上仍采用同一方式。很大一部分95后大学生由于内心敏感,感情脆弱,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把考试结果看太重,害怕失败,每当考试时,一些大学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整日都在担忧考试是否会挂科,表现的情绪烦躁、忧心忡忡,甚至夜不能寐。
(五)对家长顾虑
虽然95后成长在相对安逸的家庭环境里,但目前中国传统的攀比之风并未消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庭的共同愿望。因此,家长们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并常常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事与愿违,不是分析具体原因、激励孩子进一步努力,而是只就成绩作出负向反应,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孩子常把满足家长的期望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生怕因成绩不好辜负了家长,而不是以获取知识、培养素质为目标,因此很多95后大学生为此在学习中表现得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六)对就业担忧
95后大学生生活的相对安逸与稳定,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然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社会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使传统“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择业”。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岗位增量远没有高校毕业生的增量大。大学生待业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的就业率逐渐下降。95后大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就业的压力越发凸显,从而感觉前途渺茫,学而无果,整天活在对就业的担忧之中。
三 解决“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问题的建议
当今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程,而是承载着在时代变化中培养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德、精深知识、高超技能、强健体魄、健康心理等多重功能人才的任务。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对策,解决他们的学习焦虑,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并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解决95后大学生学习焦虑问题,从上述表现及原因分析主要可以从内外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个人的自我调节;外部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支持。
内部因素上学生的自我调节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周恩来同志在早年告诫亿万中华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这一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动机,在我们95后大学生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任然适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面对95后大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讲,95后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再次要牢记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是学习,对于学习活动要提高重视度;再则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二)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学习活动亦是如此。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1]。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95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要对自己的专业选择脚踏实地,积极面对。比如,多看一些书,同门之间、同专业之间多一些交流,涉猎更多专业相关的书籍,寻找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发现专业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加强,使之逐步形成起来,变为一种积极自觉的志趣,从而克服焦躁的专业学习焦虑,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加深课程情感
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调节人的需要。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2]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虽不直接起作用,但其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学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达到乐学层次,人的学习才能自强不息。所以,加深95后大学生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他们就会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学习焦虑与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扎实基础知识,优化学习方法,正视学习困难,正确对待考试,克服考试焦虑,合理宣泄情绪,加强自我调节。
(四)稳固学习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增强、知识的丰富、交往的扩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于意志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古今中外很多学者和教育家都有很深刻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3]这里的“不畏劳苦”,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即坚强的意志力。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95后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这样才能克服大的困难,减少学习焦虑。总之,大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下定决心,立志学习,奋发向上;第二要树立信心,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第三要保持恒心,正视挫折与失败,越挫越勇;最后,要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主流价值取向,杜绝安逸享乐的生活作风与习惯,始终把不断学习、努力向上作为大学阶段甚至终身的奋斗目标。
而外部因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简言之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成功与成才,正确培养95后的人生观与享乐观,加强心理承受能力与挫折教育;其次,高校应该科学设置课程,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考试方法,消除考试焦虑,并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点。而高校教师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关注学生学习诉求与心理反应,将教学活动和谐氛围下完成,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焦虑的产生;最后,社会与用人单位应该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而消除学习焦虑。
结 语
综上所述,95后大学生的学习焦虑的表现与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分析不同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具体原因,更要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生学习焦虑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实现高校培养高素养人才的工作目标。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228.
[2]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责任编校:张京华)
G444
A
1673-2219(2017)04-0112-03
2016-11-02
王丽丽(1990-),女,湖北十堰人,武汉纺织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