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中的女性人格及其家庭塑因
2017-02-24李颜伟张诗婕
李颜伟 张诗婕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
《小妇人》中的女性人格及其家庭塑因
李颜伟 张诗婕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 300350)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小说,其教育主题已受到文论界的广泛关注,而对其女性人格方面的研究则尚付阙如。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马奇一家清贫而幸福的生活。马奇夫妇坚定乐观的榜样作用和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为成长中的四个女儿上好了人生大课。美格的心灵纯净、乔对事业的执著、贝斯的无私善良以及艾米的高雅自尊分别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人格,而她们的家庭则象征着孕育健全女性人格的母体以及理想的健全女性人格综合特征。马奇一家以感人至深的故事留给世人关于健全人格与家庭塑因的重要启示。
女性;健全人格;家庭;塑造
《小妇人》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关于成功家庭教育塑造健全女性人格的典范之作。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小说通过描写和谐融洽、忠诚眷恋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四姐妹健康的人格与意志力,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女性成长的重要意义。在这部蕴含着女性成长、家庭邻里伦理和社会战争史等多重思想内容的艺术经典中,倡导以科学的家庭教育塑造健康的女性人格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重。
一、四位马奇女儿及其各自代表的女性人格类型
马奇家庭是一个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意向。四姐妹分别代表着一种美好的人格,而她们的家庭则象征着孕育健全女性人格的母体以及理想的健全女性人格综合特征。
(一)美格:追求精神富足的漂亮女性
长女美格是精神追求型人格的典型。在美格的成长过程中,她从一个曾经渴望名利,易被金钱诱惑的少女,蜕变成了一个温婉而富有爱心的女性。她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家庭的良性影响。父母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使美格逐渐摆脱了爱慕虚荣的心理,成为热爱家庭、追求精神满足的女子。
在小说开始时,美格年方十六,美丽丰腴。她热衷穿衣打扮,梦想嫁入豪门,改变身份,跻身上流社会。为此,她在宴会中极力去引人注意,但却弄巧成拙,使自己大出其丑。
母亲的循循善诱和教育启发,令她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与金钱财富并无直接关系;财富代替不了爱情,金钱也不足以取代天伦之乐。美格曾经坚定地拒绝了马奇婶子的遗赠,并选择嫁给邻居劳里的前家庭教师——布鲁克先生。他虽然贫穷,却深爱美格,愿为美格倾其所有。一对双胞胎黛西和黛米的降生为这个幸福家庭平添了更大的快乐。他们的住房虽小,却充满了温馨甜蜜的氛围。美格尽情陶醉在人妻人母的人生角色之中,为家人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成就了自己幸福。美格的选择体现着年轻女性在精神境界上的提升和人格上的成熟。
(二)乔:想成为女性作家的冲动假小子
乔是家里的二女儿,独立热情,幽默开朗,但却易于冲动,缺乏耐心。马奇夫妇通过性格塑造,使乔逐渐学会了理性、冷静、全面地处理问题。
乔是个“假小子”,喜欢搞恶作剧,敢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她酷爱文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作家。
乔对婚姻的正确选择乃是家教塑造性格的一个具体证明。乔的生命中曾与两位男性有过交集,一个是邻居家的帅小伙劳里,一个是以家教为生的德国人巴尔先生。劳里与她个性相仿,情趣相投,相互引为好友。巴尔先生待人友好、充满智慧,与乔在纽约相遇。父母的教育使长大成人的乔不再冲动冒失,逐渐学会了理性处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她拒绝了劳里的求婚,而选择与巴尔组成家庭,因为她意识到,两个性格冲动的人难以营造一个幸福的婚姻。她与巴尔定居在马奇姑姑留下的梅园。这座古老的庄园是一个花果飘香之地。他们不仅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还在那里为众多孩子办起学堂。巴尔教学,乔则为孩子们做饭,为孩子们营造了一处温馨如家的学习环境,也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假小子乔终于完成了成长为小妇人的最后一步,但却是有独立精神的新女性”[1]。
乔的转变说明,虽然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的家庭教育对于性格培养却更加至关重要。
(三)贝斯:有音乐天赋的虔诚基督徒
贝斯是家中三女,温顺善良,具有音乐天赋,擅长唱歌、弹钢琴。但她胆小害羞,沉默寡言。马奇夫人引导她树立人生的信仰;清教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与独立自强精神成为贝斯成长中一个重要的人格塑造因素。
贝斯听话乖巧,视陪伴父母为终身使命。她害羞拘谨,害怕和陌生人讲话,被父亲叫做“小安静小姐”。她也很善良,很喜欢音乐。劳里送给她一架钢琴,常常与她在晚间共同徜徉在音乐声中。当马奇夫人去战场照顾病重的父亲时,她代替母亲照顾贫困的胡尔一家和几个病重的婴儿,却不幸被感染上猩红热。即使在她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时,还在为他人着想,她宁愿默默忍受病痛,也不愿让家人担心。在短暂的生命里,她尽己所能帮助家人和其他身处困境者,成就了平凡却美丽的人生。“她是无欲无求的,但也充满了真正的美德,在尘埃中散发着甜蜜的花香”[2]。
(四)艾米:自尊心极强的画家
艾米是家里最小之女,擅长绘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这个有艺术天分也有强烈自尊心的女儿,马奇夫人采取正面教育原则,以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家庭教育使艾米克服了自由散漫、娇惯任性的坏毛病,学会了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她获得与卡罗尔姑姑一起出国的机会,遍游欧洲,欣赏名家画作和雕塑,陶醉于历史名城的高雅艺术。虽然命运让她有机会在欧洲浪漫地结识英俊富有的佛瑞德,但是她却理智地拒绝了后者的求婚。因为她已经懂得,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女人结婚也并非嫁给财富。她与劳里相爱成婚,与他共做慈善事业,笑对人生坎坷,并继续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小说结束时,艾米已然拥有了成熟睿智的人格;她知道美貌、年轻、财产,甚至是爱本身,都会逝去;“艾米是一位坚定的女权主义拥护者,她不屑于成为只是担当家务劳动的家庭妇女形象,她意识到女性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样可以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她在自己的理想坚持中充分展现出为了成就事业而必须具备的坚韧毅力”[3]。
二、马奇故事的生活基础与“家庭塑造人格”主题的学理依据
《小妇人》的故事既可从作家的自身经历中找寻到生活基础,又启发人们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角度看取其中的理据依托。
(一)奥尔科特的成长感悟及其“家庭塑造人格”主题的艺术表达
《小妇人》具有自传性特征,系根据其作者的自身经历写成,凝结着作者的成长感悟。
奥尔科特的家庭正像其笔下的马奇家一样,由父母与四姊妹组成。1832年,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其父为哲学家与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是一名康德超越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其母阿比盖尔·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一家人曾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清贫生活。为生计所迫,奥尔科特自幼年起便做过女仆、家庭教师、裁缝等各种工作。“其父亲是一个超自然主义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并没有磨灭孩子的天性,他非常注重孩子的内心教育,让孩子在保存内心真善美的同时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所以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童年即与书为友,这段时光为路易莎创作《小妇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光里,她们四姊妹有幸结识了不少学者,其中不乏伟大的思想家,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亨利·大卫梭罗、玛格丽特·富勒及西奥多·帕克等都曾与这家人有过生命交集。
就奥尔科特所刻画的马奇家私姊妹而言,她在童年时的性格更接近于乔。据她自己回忆,她正是个如乔一般的“假小子”。她16岁时创作出《花朵的寓言》,却因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而迟至六年后才得出版。她的不少剧本也都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后才得以借《大西洋月刊》与读者见面。
她主张废奴主义,内战期间曾在北军当护士,后因感染风寒而被迫返乡。这一段经历又与其笔下的马奇爸爸颇多相似。
凭借《医院速写》在公众中的强烈反响,奥尔科特的文学事业终得扬帆起航。她于1867年出任青少年期刊《玛丽的博物馆》(Merry’s Museum)的编辑,1868年便完成了《小妇人》。她把自己写进了书中的女孩乔·马奇,一个外向而有主见的“假小子”。这个人物一反当时作品中常见的理想化刻板形象,颇受读者认可。《小妇人》一路畅销,丰厚的稿酬令家中的经济窘况大有缓解。
(二)荣格·卡尔的性格哲学与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关于家庭与人格关系的理据考察
《小妇人》的“家庭塑造人格”艺术主题可从学理层面找到依据,荣格·卡尔的性格哲学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学说都足以说明,科学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塑造健全人格的一个核心要素。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卡尔曾对家庭在个体成长中的影响做过深入研究,将性格完善过程划分为人生的第一阶段和人生的第二阶段。在人生的第一阶段,个体受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荣格通过心理疗法发现孩子的许多心理疾病都与父母或其他关系密切的亲戚有关”[5]。他认为父母在儿童性格的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个性。
父母对孩子的启发和鼓励鼓励式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人们被寄予的期望越大,其表现便会越好,而由此推导出的一个消极期望效应便是,人们被寄予的期望不高,其表现便不会太好。这两种效应都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形式”[6]。皮格马利翁原系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擅长雕塑并爱上了自己的作品。在他的终日深情注视之下,雕塑竟然被爱感化,具有了生命。按照这一效应,家庭教育便应以表扬和鼓励为首选方式。
心理学上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力,重要的是它们是否能够得到成功的开发。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姆·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得到他人的表扬,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区别。对于正处在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对来自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尤其充满期待。“《小妇人》中马奇一家的家庭生活,马奇太太并不直接说教、指结挥孩子应该如何去做,而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自己发现错误的过程,培养是非感。小说中体现的是父母尊重孩自子、给予孩子顺应其天性的引导,使其健康发展”[7]。
三、《小妇人》及其人格家庭塑因
《小妇人》的启示在于使人感悟家庭于子女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马奇夫妇坚定乐观的榜样作用以及循循善诱的教育引导为成长中的女儿上好了人生大课。和谐融洽、忠诚关爱的家庭生态正是孕育四位女性健全人格的母体。
(一)马奇父母的人格魅力与示范效应
虽然整部作品对马奇先生这一男性角色着墨不多,但他却依旧是女儿道德和思想的精神支柱。马奇先生为身体状况所限无法征战而充当北军牧师。他于战后回乡从事教区事务。他虽生活清贫,却正直善良而又充满智慧,颇得大家信任。年轻男子把这个白发智者当作榜样;困境中的妇女向他吐露心声以获得明智的建议;罪犯愿意为获得心灵的释放而面对他表达悔过之意;雄心勃勃的人也愿意与这个充满智慧的人交朋友。正是这样一位有耐心,不轻疑,负责任,不抱怨,工作努力,乐观进取,既勇敢又智慧的父亲为女儿们率先垂范,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马奇夫人也是女儿们效法的楷模。她以自身的行为令女儿们领悟正确的金钱观和婚姻观,了解生活的真谛。Eiselein在The Louisa May Alcott Encyclopedia书中写道:“马奇夫人很无私,很慈爱,在他们的道德朝圣过程中,默默引导他们从叛逆的个人转变为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自制能力的个人。马奇夫人通过经验指导她的女儿们,并成为他们的楷模……”[8]在丈夫离家从军的艰难岁月里,她全力支撑整个家庭;遇到路人乞讨,她立即送上自己也正不足的食物、水和衣服;她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视同仁。她以自身的美德影响着身边的女儿。
(二)马奇姊妹的性格缺陷、天赋才华与马奇夫人的启发鼓励式教育
马奇夫人很注重女儿的行为礼仪,希望他们能成为有气质的漂亮女性。她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要求女儿们待人友善、有思想、有理性。“奥尔科特赞成女权主义运动提倡女性自立自主自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支持社会对传统女性的要求。马奇家的女性大多还是扮演着传统女性的角色,即孝顺、贞节、柔顺和顾家”[9]。在马奇四姐妹还很小的时候,马奇夫人就教会他们持家,逐渐使她们拥有了缝纫、做饭和做家务的能力。此外,马奇夫人也了解每个女儿性格上的缺点,所以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她们加以克服。
文中的四个女性都具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正如妮娜·奥尔巴赫所言,“小说对女性本质和独立自足的描绘颠覆了家庭化的女性神话”[10]。在马奇家庭中,四个女儿各有天赋,都具备发展成艺术家的潜质。梅格喜欢演话剧,乔擅长写作,贝斯喜欢音乐,艾米善于画画。因此马奇夫妇非常鼓励女儿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以乔为例,父母给了她独立的房间以支持她阅读写作,也会告诉乔如何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并帮助乔把作品投稿到出版社。“家庭给予了乔所渴望的想象空间与实际的写作空间,给予她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余地。乔的写作激情没有受到任何阻挠,这已成为她在家里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乔的写作潜力才不至于被扼杀”[11]。马奇夫妇采取正面教育原则,鼓励孩子扬长避短。他人的鼓励或许能增强一个人的信心,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因此,在和谐而积极的家庭氛围中,四姐妹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追求了自己的梦想。
四、结语
《小妇人》是一部女性成长及女性人格塑造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四姐妹性格迥异,但在马奇夫妇的谆谆教导下都克服了自身缺陷,塑造了健全的人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女性塑造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女性人格又是女性树立独立意识、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1]何小颖.“新女性”:在传统与独立间做出妥协——析《小妇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J].外国文学研究,2011:151.
[2]Louisa May Alcott.Little Women[M].New York:Bantam Books,1983:374..
[3]王春侠,范立彬.从父亲形象缺失的视角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9.
[4]付丹枫.以女性主义解读《小妇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5.
[5]荣格.荣格性格哲学[M].李德荣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293.
[6]陈敏.皮革马力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7]王路瑾.《小妇人》背后的女性——路易莎·梅·奥尔科特[J].海外英语,2011(9):313.
[8]Gregory K.Eiselein.The Louisa May Alcott Encyclopedia[M].Westport: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2001: 196.
[9]温钊莲《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J],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53.
[10]Auerbach Nina.Communities of Wome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467.
[11]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27.
(责任编辑:张 锐)
The Female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 and Their Family Makings
LI Yan-wei,ZHANG Shi-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
Little Women is an autobiographical fiction of Louisa May Alcott,an American female writer.Now Literatus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its educational theme,but has little study on the female personal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merican Civil War,this novel tells about the poor but happy life of March family.The March couples set good examples with resolution and optimism for their daughters and teach them the greatest lesson of life through education and guidance.Meg's pure heart,Beth's selflessness and kindness, Amy's elegance and self-respect stand for four good personalities respectively.Their family is the symbol of the matrix of cultivating sound female personaliti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ideal female personalities.The touching story of March family represent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n the sound personality and its family makings for common people.
female;sound personality;family;making
I106.4
A
1008—7427(2017)01—0053—04
2016—09—27
李颜伟(1967—),女,天津市人,博士,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国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