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文化生活中的生活化教学

2017-02-23朱钰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同学生活

朱钰

摘    要: 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本文结合“文化生活”的教学实际,介绍了文化生活中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 文化生活    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的背景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陶冶情操。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提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把握认知规律,打破教材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案例、新闻等入手,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重组和充实,从而提出有深度广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案例

文化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我认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下面以“文化生活”为例,谈谈如何贯彻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一)巧借影视作品诙谐打趣,渗透学科思想。

有一段时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非常火爆,很多同学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某些同学甚至在凌晨两点坐等网络同步直播。结果,第二天上课,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当时恰好学习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要求学生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观点。见此情景,我向一位打瞌睡的同学发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是什么?能否联系实例说说呢?”该同学懵懵懂懂,支吾半天回答不上,还说刚才的问题没有听清。我借机调侃:“我说的可是地道的中国话,你尚且听不懂,难道你也来自星星?”一语既出,学生哄堂大笑,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如此喜欢这部剧,是因为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见解,有同学喜欢剧中穿越的故事情节;有同学喜欢男女主人公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有同学喜欢剧中人物精美的服饰;还有人喜欢该剧边写边拍边播的方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再次引申:“众所周知,韩国好多文化都是从我们这里借鉴过去的,为什么现在韩流能够席卷亚洲?”马上有同学回答:“韩国文化注重内容、形式上的创新,比如网络直播就是传播手段的创新。”“韩国文化注重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落俗套。”“韩国文化注重对历史的发掘,能够批判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韩国文化能够针对不同的受众,在精细上做文章,量身打造文化精品。”……就这样,本来困顿的学子,因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重新激起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用民间载体搭建平台,传递文化知识。

学习《文化传播的手段》时,要求学生分清传媒和大众传媒的区别,并且要学生理解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有些同学对此提出质疑。我举例说明:“你们知道古时候民间八卦绯闻的发源地是哪里吗?”有同学说是酒楼,也有说是茶馆。我接着问:“村子里没有酒楼茶馆,消息从哪里传播呢?”见大家有所迟疑,我点拨道:“最初民间八卦的发源地其实是汲水的井台和洗衣的河边!”见大家恍然大悟,我继续:“这两个地方,就是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张家的光棍和李家的寡妇好上了,王家的二小子领了一个城里的媳妇回来了,周家的闺女跟一个弹棉花的私奔了……可是,这些新闻的传播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充其量也就是传遍四里八乡,根本不能具备现代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超越时空的特点。从什么时候开始,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视野了呢?你们一定听过并且会唱《卖报歌》吧?当传媒插上飞翔的翅膀,铺天盖地传播新闻的时候,大众传媒就出现了。”就这样,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化解了学生们知识上的疑惑。

(三)巧挪民间传说借古喻今,培育是非观念。

学习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时,需要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列举了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的民间传说。为调动学生思维,我抛砖引玉道:“王祥在寒冬腊月卧于寒冰之上,就为的是能给自己的继母喝上一口新鲜的鱼汤,真的好感人!可是,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换了你们,会不会这样做呢?”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慷慨陈词:“王祥卧冰,其孝心可鉴,但其行绝对不可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肆意糟蹋!我觉得王祥的孝心其实是一种愚孝!此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嫌!这是变着法儿让大家鄙视他的继母!”此语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不可支。该同学继续:“王祥为什么要卧冰?是为了捕鱼。可是捕鱼的方式也很多呀,比如凿冰、化冰,甚至到集市上去买都是可行的。为什么偏偏要采取这种戕害自己身体的手段呢?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比如孝道,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传统文化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东西,一定要加以改造和剔除,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总结陈词处,此同学用十六个字概括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内容也是水到渠成,班上同学对其精彩的陈述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巧取流行歌曲分析古诗词,培育文化素养。

学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现代流行歌曲,然后在课上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课下搜集了很多相关素材,交流颇为热烈。

有学生举例:从《东风破》、《本草纲目》、《菊花台》一路走来的周杰伦“中国风”,这次将目光瞄向中国的传统青花瓷器,创作了《青花瓷》,因歌词本身清新淡雅的“诗话气质”受到众人追捧。其副歌部分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时成为流行用语,频繁出现在网友的QQ签名、博客标题中,甚至破天荒跑进武汉某中学的语文诗词默写,引发教育界一片热议。《青花瓷》词作者方文山日前在个人博客上记录该首歌曲的创作过程时,“天青色等烟雨”一句来源于宋徽宗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并引经据典地详解了歌词中“帘外芭蕉惹骤雨”中“惹”字的用法,粉丝们迭呼:“爱上宋词,欲罢不能。”

还有学生说:我最喜欢《涛声依旧》中“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年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首歌让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传说:一千二百多年前,读书人张继赴京赶考,结果落第。回乡途中,他客宿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寥落的秋景与诗人失落的心境相互映衬,诗人挥笔赋诗《枫桥夜泊》,遂成千古名句。一千多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會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随后还有学生列举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皎白的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不仅丰富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内涵,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古诗词的流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将文化生活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谈笑间轻松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2004.

猜你喜欢

生活化同学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