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教育探析

2017-02-23马晖王权叶建生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高职生新时期

马晖+王权+叶建生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往高职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意创效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创新创意创效的高素质大学生。这就需要掌握个性化教育的原则与特征,把握个性化教育对策,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合理地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新时期    高职生    个性化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个性化教育是以尊重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一、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1.学生生源层次复杂。当前,升学、招考等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录取方式、录取分数有很大的影响。高职生一般来自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中职院校。生源特点比较复杂,有高校自主单招、中职自主单招、对口单招、高考注册、五年制等批次的学生;也有4+0本科班、3+2本科专业学生就读于高职院校。从生源分布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2.社会认知不一。目前,由于人们对高职认识不一,社会对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具有程度不同的误解,甚至把高职院校和高专院校进行细化,贴上标签,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是不爱学习、问题较多、各方面都比较不理想的学生。平时家长也不太愿意把小孩送往高职院校就读。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学生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

3.学生自我评判较低。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有继续读本科的想法,自我目标定位不高,某些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缺乏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弱,人文情感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某些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弱,整天窝在宿舍,一桌一椅一电脑一网线一外卖过日子。

4.价值取向多元。某些高职学生比较现实,功利行为较明显。面临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就业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就业,上学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团、竞选班干部、入党等,某些学生是为了使自己具备更多的毕业优势,目的性较强。

二、个性化教育及其特征

所谓个性化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有效媒介。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化,剖析学生在文化学习、家庭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现实需要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之得到科学发展。

个性化教育有以下特征:一是准确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的差异,提供教育;差异化教育更要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二是个性化教育是具有创造性的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意识、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观能动性及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特长,发扬个性,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三是个性化教育是具有全面性的教育重要体现。个性化教育要采用适合个性特点的不同手段,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摒弃平均发展,提倡全面发展,重视各方面协调发展,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教育,个性发展是全面發展的个性化。

三、高职院校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越来越有时代烙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正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强化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材施教,量身定制,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2.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会导致一些高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比较散漫,从而影响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导致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落差和自卑。如果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那么往往会导致学生在社会上没有充实的优越感,影响到学生将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进行适时、有效的个性化教育与培养。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迫切愿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这一新要求则需要个性化教育实现。通过个性化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到高职院校教育目的的要求。

4.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以往的手法与观念,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应有的地位,以往的填鸭式教育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原因是教育方式侧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新机遇、新要求、新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新改革,及时开展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的个性化教育,倡导创新创业创意创效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体现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科学性。

四、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1.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提升个性化教育能力。高职院校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差异无所不在,只有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操作能力比较强,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很多人具有特殊的能力、特长和爱好。教师要正确认识、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核心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确切了解特长和爱好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尽可能地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和需要的个性教育,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以促使教师教给学生的永远是最新最实用的。积极引导教师走出校门,走进行业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业务实际操练。

2.创新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影响力。创新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议将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分为: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发展教育、毕业教育等阶段,具体内容包括自我评估、社会评估、入学教育后的认知、职业分析、在校三年的整体生涯设计、每学年每学期的分段规划、毕业后五到十年的发展目标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确定相应的指导教师,进行学生个性化教育过程的跟踪和学生思想动态记录。

推行辅导员+班助+学业导师+行业导师四位一体协作教育管理模式。个性化教育不应是分散地存在于某个教学环节,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各个学习环节和各个学习阶段。而构建一个全面的和系统的个性化培养体系,需要在管理模式上有系統的协调。应从“学校+辅导员+家长+行业”建立协作管理的教育模式,对个性化教育过程进行不断分析和研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设置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个性化人才培养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个性化发展,必须针对类型不同的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这些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手段,确保这些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都能找到与他们相适应的学习动力。在进行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经济发展趋势、行业企业需求等设置人才培养计划,要使这个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便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从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探索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尝试学分制转换等手段,加强学生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成长。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积极融入“互联网+”的现代高等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意的灵感,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4.扩大学生社团的教育成效,助推个性化教育模式。课外活动是高职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格外重视并扩大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整合课内外教育环节,让学生在应用性学习实践中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积极推进专业学习+素质教育两手抓的培养模式,通过专业社团和每年定期举行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知识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专利发明、论文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空间和机会平台,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建设与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优良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多样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EB/OL].hppt://www.tech.net.cn.

[2]刘宏武.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M].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

[3]韩丽娜.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J].才智,2016(01);

[4]魏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5(1).

[5]唐丹.促进职业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6]李婧崴,江世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3).

[7]石海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J].神州教育,2009.11.

[8]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7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高职生新时期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