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型研究生集成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7-02-23吕淑青宋拓肖鹏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吕淑青+宋拓+肖鹏

摘    要: 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变得十分紧迫且必要。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因其学位的特殊性而应区别于学术性研究生,且由于专业学位对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更应注重学生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通过对集成创新对于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学位研究生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专业学位研究生集成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问题的探讨,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学位    集成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当前,科技发展引起的全球产业革命加速了各行各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人口发展遇到瓶颈,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将不再适用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它源于企业能否创新管理模式、应用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可能让企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因此,作为科研主力军的研究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分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分别对应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都十分注重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表高水平、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定位在于“培养从事非学术研究的、知识和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重点培养人才的知识或技术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1],其目的在于培养为企业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重在实践与应用而非创新。但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作为企业聘用的高端技术人才,在企业创新研发环节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高等学校而言,肩负着国家的教育、科研和技术发展三重使命,如何培养出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提高其从事工程或产品项目的设计、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核心能力,提高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院校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专业学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分支和必备环节,应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强烈的研究欲望,并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型人才,这既包括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的人才,又包括在生产、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及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2]。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设置专业学位教育始,长期将其作为主流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补充环节,专业学位教育整体规模偏小,师资水平不足,对应于专业教育的高质量教材与案例比较缺乏,报考生源的要求没有学术型研究生那么严格。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增加,表明专业学位教育近年来已得到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对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群体的创新力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内学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能力,表现在缺乏有创新意识、有影响的创新性成果;研究生教育的自律环境较差,创新学术氛围薄弱,尤其导师队伍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生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而在发现问题、提升转化方面的能力则明显不足,特别是个体主动探究和发表研究成果的能力有待提高[3,4,5]。一直以来,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被视为创新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源泉而被寄予厚望,然而在受到如此重视的条件下,尚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评价,那么起步较晚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创新能力可能更难令人满意。由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重在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技术应用型、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将人才教育理论和各行业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应用上以实用型技术教育为主,不但要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侧重于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的创新上,以及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上。其实这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只是在创新方向上更偏重于实际应用。这是由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属性——创新性和独特的职业性所决定的,因为,专业学位也被称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

二、集成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同时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降低了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足够高的质量已不足以在市场中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打破传统、进行创新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战略方针。对个人而言,能否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决定了自身未来的事业发展前景的好坏,因此,创新成为当前大环境下,从个人到国家,最为流行的话题。站着高等教育者的角度上,培养出一定规模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服务,是我们的崇高职责。

然而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当的土壤。对于缺乏创新传统,原创性技术与重大发明都较稀缺的国内企业来说,原始创新培养是一项需要大力发展但要求很高、也很艰巨的工程,其投入很大,但短期回报并不能令人满意,各方面经验表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原创性的产品对于目前绝大部分国内企业都是不现实的。那么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应当如何实现呢?作为创新发展另一个层次的集成创新则可能成为适应当前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另一条路。

集成创新要求通过创造性的交叉融合,使各项基本要素之间合作并相互增益,从而创造出新系统功能发生质变,形成独特的创造力和竞争优势。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指出:“集成创新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及由此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6,7]目前,在现代社会化生产中,各个产业之间关联性日趋提高,技术的发展相互增益,产品仅依靠单项技术的突破难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整合其他技术、先进的制造和管理等配套措施,建立起高水平的发展模式才能形成较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集成创新水平的提高与单项技术性突破相比,更具有规模性和持久性的优势,相关技术集成创新的成果及由此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一般远超单项技术突破带来意义。由于集成创新将已拥有的单项技术进行有机组合、相互增益,构成新的产品或经营管理模式,因此集成创新的实施主体一般以企业为主。但高校具有多学科交叉、人才聚集、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产学研相结合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可以参与到集成创新中[8];高等院校不但可以成为集成创新的技术研发基地,而且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企业的开拓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的重任。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集成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及培养模式

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应当深入思考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创新教育领域需要做出的实质性措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要求,需要高校制订出相应的培养计划进行引导,但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创新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能力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强调做出基础性的、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是很不现实的,而集成创新作为以企业为主体、重在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而发展出新的创新点和经济增长点,更加适用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创新培养目标。作为集成创新型人才,其培养同样包括知识、技术、发展战略等多方面能力,同时集成创新的特点使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9]。

依据集成创新的核心思想,意在推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构建创新实践的教育体系,以期提高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并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具体实现形式包括:

1.心理学指出,创新能力不但是一种智力特征,而且是一种人格特性。创新能力强的人一般既拥有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又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等智力因素。因此,培养集成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养成研究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条件,通过思想教育激发其对于创新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将这种心理引导为创新能力发展的内因,这对于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来说无疑起到了奠基石般的作用。

2.根据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同时改进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鼓励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注重案例教学,使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发展为互动、交流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严格推行“双导师”教学模式,加強对外交流。聘请企业一线的管理人员和优秀科技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构成“双师型”导师队伍,校内导师注重学生基础的理论和技术能力培养,校外导师则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培养模式需要严格执行,不可由校内导师一肩挑,这样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到实践与创新的第一线,通过参与重大项目的技术开发和管理,提高学生集成创新能力。在聘请“双导师”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对外交流,多观摩先进企业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原因,邀请国内外学术、技术、管理和创新方面的资深人士入校讲学,创造出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

4.探索学位论文形式多样化,适应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提出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现实应用问题,可以是项目管理、策划、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多种方面,体现出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专利发明书、项目策划书等,又可以是参与新产品或者样机的研发、重大工程设计等形式。论文内容重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侧重实践,体现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调整实践教学与个人奖励办法。教师方面,应将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指导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在评价体系的教学部分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此提高导师队伍创新能力培养素质。学生方面,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评定政策倾向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可将长期参与实践的成果换算为附加学分纳入学年总评和各类奖助金评定中,并增加相应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提高学生在创新实践竞赛项目上的参与奖励,在不断地参赛过程中可有效地磨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结语

对于高校而言,不但要培养擅长一门心思搞科研的学术型人才,还要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的专业型人才。当今企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不仅是单一专业能力较强的,而且是多方面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对于面向企业的专业型研究生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专业型研究生的集成创新能力教育必须建立在与学科专业建设结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进行跨学科、跨地域的教育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集成创新能力教育只有遵循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三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原则,才能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水平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4-8.

[2]郝克明,马陆亭.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与培养模式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7(6):3-12

[3]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21.

[4]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74-82.

[5]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6]徐冠华,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2(12):2-5.

[7]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8]张华胜,薛澜.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12):6-22.

[9]肖彬,刘晓元.试论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9-13

本文得到2016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资助,课题编号:JGLX16_060。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