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

2017-02-23张帆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策略

张帆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关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培养适合地域特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有显著的差异,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本科院校特殊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立足实际、找准定位、不能盲从、避免片面化和纸上谈兵,建设符合学校转型发展、多元化、操作性强、功能全面的教师发展中心。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建设策略

培养一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而广大教师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最重要力量。通过国内外高校的实践证明,设置教师发展中心是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国内600多所大学面临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成熟,实践能力较弱,教师发展的观念和促进转型的措施都比较传统,帮助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型的任务比较繁重,因此,需要建设适合应用型院校发展的结构合理、体制完善、功能强大的教师发展中心,以促进教师转型和学校发展转型目标的实现。

一、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概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高校教学质量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许多大学建立了“教师发展和教学设计中心”、“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发展中心”或“教学、研究及技术研究中心”等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机构,

密歇根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高校,称做“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CRLT),成立于1962年,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教师发展中心之一。美国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于1990年以后,现已拥有近1000个教师发展中心,堪称世界之最,社区学院、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等都设有类似的机构,但分布不均匀[1]。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高校纷纷成立类似的机构。

2006年5月,我国19所高校的校领导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密西根大学承办的为期两周的“密西根-中国大学领导论坛”,为国内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拉开序幕。2008年6月12日,教育部师范司在中央教科所召开了关于师范教育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草案研讨会”。2009年7月11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了“高校教师潜能开发国际研讨会”,探讨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以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和人才培養特色的需要。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体制原因,某些教师面临工作负担重、归属感低、潜能难以发挥等现实困境,这些都成为制约院校转型的瓶颈。教师发展是学校转型的核心要素,主要涉及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五个维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构筑教师全面发展模式、建设功能全面、服务地方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仍任重而道远。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还不成熟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没有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兼职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从走出“校门(作为学生)”到走进“校门(作为教师)”,来自企业、行业的比重比较低,缺少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在认定、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没有形成激励教师转型的有效机制,某些教师基于教学科研任务重、家庭事务繁杂等原因,教学改革困难、转型缓慢,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处于数量补充阶段,在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多方面因素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二)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整体偏弱

学校大多数教师没有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担任指导教师仅限于挂名,并不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从而达不到教学相长的结果,某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大,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走出校门到走进校门,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忽视教师行业背景及实践能力的现象,可以说是“清一色”理论型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又存在教学任务重、家庭事务多、经济基础薄等困难,因此实践锻炼机会少、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的科技创新贡献度较小,服务企业的能力弱,不能得到企业的信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从而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教师的发展观念和培训措施比较传统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观念和培训措施很少有突破,不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转型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面临教育环境改变所产生的挑战,存在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考核不力等弊端,某些培训质量不高,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某些教师存在自主发展的意识单薄、抵触培训、不追求进步等负面情绪,在教学能力或科研能力提升上处于被动状态,被考核、被评估、被指导、被管理,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策略

(一)中心发展定位的革新:从“教师服务”到“教师引导”

某些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职能主要以教师服务为主,功能单一,难以避免行政化倾向,行政服务色彩浓厚。因此难以得到教师的支持和信任,教师没有意愿让中心帮助自己提高。为避免教师发展中心的行政服务倾向,可在外部行政的支持下,将中心定位由“教师定位”向“教师引导”转变,可建立中心导师队伍,聘请校内外和行业企业各类掌握科学知识前沿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建立中心导师队伍,充分发挥高水平专家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注重团队建设,实行以老带新,有利于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咨询服务体制。

(二)中心发展目标的升级: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发展”

传统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有很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但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转型过程中凸显出较大的局限性。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形式趋同,结构单一,忽视高校教师终身学习、在职学习的需求特点,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務教师的差异性,未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明显缺少自主性,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不高[2]。拓展教师培训通道,提高教师选择培训课程的自主性。目前教师的培训愿望与缺乏教师自主性培训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成为中心发展的难点,如何使教师的培训更贴近教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中心发展核心的转变:从“能力提升”到“促进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理论型的教师队伍显然不符合应用型院校的发展,推动教师队伍转型是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发展中心的核心任务,中心应将着重点从教师能力提升向促进教师转型倾斜,按教师不同的岗位、教龄、特点等分类别分层次,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途径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转型,定期开展的教学沙龙、教学观摩、教学培训、青年教师研习营等活动的主题向促进教师转型倾斜,更换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方法是一个困难的、需要时间循序推进的过程,中心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转型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型教师培训体系,从而使教师获得效用高、最优质的专业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设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仍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教师发展中心应肩负起教师转型的重任,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

(四)中心发展支点的转换:从“经验借鉴”到“建设特色”

201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质量工程”,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发展中心在我国高校中的建设进度,2012年教育部批准建设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师范中心,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高潮,在中心的建设中多采取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模式,主要是独立建制和非独立建制两种模式,独立建制一般是校属正处级机构,而非独立建制一般挂靠在教务处或人事处等机构下,从建设上一般开设教学沙龙、各种职业培训、关注教师素质测评、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等相关内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目前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转型瓶颈、“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成熟等问题,因此针对应用技术型院校的特点,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不能一味盲从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应基于服务地方发展特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多元化活动,调动教师的能动性,避免培训或活动举办的“假、大、空”,应将效果落在实处,基于实践用于实践,得到教师的认可,从而稳固教师发展中心的地位,推进中心的建设发展。

(五)中心发展价值的提升:从“整合资源”到“培育优势”

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有服务取向、研究取向、管理取向和综合取向四种定位取向[3],其中服务取向更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提高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有优势,因此绝大多数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多以服务取向为主,多渠道地促进资源共享,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类平台,提供“服务式”的教师发展中心,这种教师发展中心更趋于行政化,教师很难主动依托中心提升自己,因此,中心发展的价值应该追寻更高的层次,从资源的整合到主动培育优势,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多元化的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帮助教师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服务,建立中心优势,让广大教师依托中心平台获得切实的提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立足地方特色、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日益突出。国家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发展中心可有组织、专业化、系统性、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帮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影响长远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具有本校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是学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正伟.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4,VOL23(1).

[2]亢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研究[J].教书育人,2016,02:42-43.

[3]包苗苗.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2015.08:97-9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GJB121500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策略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