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2017-02-23赵佃学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二重性形而上学上帝

赵佃学

摘    要: 上帝是西方形而上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哲学家都试图从自己的思维方式出发做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作为近代哲学代表人物的笛卡尔,他从自己普遍怀疑的哲学立场出发,做出了与以往哲学家们对上帝存在证明不同的哲学解释。笛卡尔将形而上学内在逻辑二重性的张力统一于上帝的概念,这就是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魅力之处。

关键词: 上帝    形而上学    二重性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哲学史上,有许多哲学家都对上帝存在进行过证明。用哲学方式叙述上帝存在的合理性,使哲学与神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对上帝作为形而上学形态的解构。

一、上帝存在证明的历史追溯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在哲学史中,特别是早期教父哲学时代和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主要代表人物如奥古斯丁、安瑟尔谟、阿奎那都对上帝存在进行过证明。

作为拉丁教父的奥古斯丁在同各种无神论者的争论中,用神正论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上帝是何物做出哲学的解释。从奥古斯丁开始,上帝就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出现在哲学研究中,奥古斯丁运用柏拉图的理念论,对上帝存在进行了论述。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就是一个存在的理念,作为一个不动的、永恒的存在者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形成确定的内容。

对上帝存在,首先是一个理论的假设,上帝是全知全能至善的存在者,在这里如何理解这个全知全能至善的概念呢?我们先对全知做出理解。上帝是全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恶的存在呢?上帝为什么不阻止我们为恶呢?说明上帝不是全知的;既然上帝是全能的,那么,上帝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他也举不动的石头,这就说明,上帝也非全能;既然知道有恶,为什么不去阻止恶呢?这样看来,上帝并非全知全能至善的存在。而这些善和恶就是每一个人自己选择的结果,上帝赋予我们自由意志。也就是说,上帝在创造我们的时候,就给了我们自由的意志。自由意志的存在,反而说明了上帝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的。自由意志就是作为人的一个标准,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让我们体会到上帝的存在。这就是强调信仰的自由,对上帝追求,是我们每一个人选择的结果。奥古斯丁用这种方式说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

自中世纪以来,以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和阿奎那的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说明上帝存在,他们都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解答上帝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安瑟尔谟与阿奎那不同,安瑟尔谟更趋近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在推导上帝存在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三段论的形式逻辑。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说明上帝的存在呢?这样做是为了论述理论的合理性,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是为了稳固基督教的地位,对抗异教徒对基督教正统地位的挑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对上帝的理解是不同的,但他们都是为了巩固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他们在证明上帝存在的事实方面是一致的。然而在方法上面是不同的,运用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奥古斯丁是柏拉图主义者,而阿奎那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最后目的是维护基督教的正统地位,从这一点来看,他们都带有神秘主義色彩。

二、笛卡尔在批判中证明上帝的存在

(一)上帝是一个完满的存在

笛卡尔所生活的时代是经院哲学的解体过程与新思维方式产生的时代。笛卡尔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怀疑一切人类的知识及知识的合理性。笛卡尔认为,只有数学和几何的方式是最合理、最真实的知识,而那些知识是人先天具有的,就在我们的灵魂中。笛卡尔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上帝的本性,也就是我心中的本性。在我们心中有很多观念,那些观念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心中有了认识的方法和总则,这些方法在我们思考上帝的时候作为观念。在我们的观念中有很多认识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我们来自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很多是虚假的,甚至有些是不真实的。唯有我们自己认识的,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自己思考的一定是一个完满的观念。而这个完满的观念就是我们心中最合理最至善的理解。上帝的观念,也就是我们真实的存在。笛卡尔理解的上帝是一个完满的观念。笛卡尔在其《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三个沉思里面主要是理解上帝存在的沉思。笛卡尔以思维作为证明上帝存在的开始,在我们的思维中,有一些东西是存在的。在思考上帝存在的时候,必须将一些外在的东西排除出去,因为外在的东西,我们不敢保证它的真实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外在的东西的影响。我们体会到的观念存在很多不真实性,但是在我们思维中,一定存在一个确定的东西,而那个确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是他却真实存在着。笛卡尔理解为,那是一个完满的存在,那个完满的存在一定是上帝。

(二)上帝是一个不可怀疑的思维存在

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与其他三位哲学家证明上帝的方式不同,笛卡尔从普遍怀疑的方法开始,对上帝的存在进行证明,他将上帝理解为一种完满的观念。笛卡尔认为,只有上帝是不可怀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认为上帝是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的,是一个完满的观念。我们可以怀疑所有的一切,只有在我们思维中的东西是不可怀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可怀疑的。就好像我们在烤火的时候,那些感觉是真实的,那些感觉就存在于我们思维中,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我们在思维。上帝就是我们思维中的一个观念,而那个观念是不可怀疑的,从这里可以理解观念就是一个最完满的存在。从这个角度理解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

奥古斯丁证明上帝的方式是一种预设性方式,他运用柏拉图主义的方式,特别是对理念论的理解。它用一种信仰的方式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是理念具体化的一个世俗的形式。这无意间将上帝的观念作为一种神秘的东西,对上帝的理解成了一种不可怀疑的东西,纯粹是一种信仰的东西。理念具体化后,作为具体化的对象——上帝,就成为一个信仰的对象,是高悬于我们彼岸的世界中,将基督教信仰的世界二分。对于基督徒来说他只能生活在尘世的世界中,过一种基督的生活。在彼岸的世界中,有一个存在的上帝,审视我们的生活。这种预设的形式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理性在把握信仰的时候,自然陷入一个矛盾。运用理性的时候,就会质疑上帝的存在;运用信仰的时候,上帝存在是不可怀疑的。但是,理解上帝存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进入一种盲目的地步。作为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后,将哲学下降为一种形而下的事物。哲学依附于神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解决这个问题的哲学家是安瑟尔谟和阿奎那,他们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中,在出发点上同奥古斯丁一样,但是在证明上帝的过程中,这两位哲学家却不同。一个是运用形式逻辑的方式;一个是运用经验推理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调和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这种调和就是为了说明上帝信仰的合理性。这三位哲学家在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上各有特点,他们都用哲学方式论证神学,将哲学降格为神学的婢女。而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是直接指向经院哲学的死板和僵化的形式,笛卡尔用普遍怀疑的方式,对以往知识进行彻底的怀疑,包括对上帝存在的怀疑,这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三)上帝是一個形而上学的理解

对上帝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对上帝的理解,不同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在本质意义上都是为了论述基督教的合理性提供理论的支持,不论是宇宙论还是本体论证明都是对上帝存在证明的不同方式。在各自历史时期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作为一种超验的东西,日益受到挑战,宗教日益成为一种精神性的事物内化在我们自身中。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日益调和起来,上帝成为一种完满的观念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也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和精神纷乱者灵魂的皈依之地。

三、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宗教发展的必然

任何理论形态都需要寻求一种确定的形式,而这种确定的形式,是其理论展开和论述的起点。

首先,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就是基督教哲学展开的逻辑起点,也是构建庞大基督教哲学体系最基础的东西。

其次,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上帝作为一个实体,它是理念论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和反叛。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它在纠缠中必然趋向于形而下的观念,这无形中将形而上学内在逻辑的双重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是形而上学下移的一种方式,用哲学方式论述神学的合理性。而笛卡尔却采取一种思维的方式,将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解为一种完满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形而上学内在逻辑的二重性的丰富,也是一种哲学的转向。对上帝证明的方式,不再简单地理解为外在的作用,而是内化为一种对人主体自身的理解,强调主体世界的能动性,更加注重人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这就是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魅力所在。

最后,从笛卡尔开始,对上帝存在证明的方式开始转向了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理解上帝的问题,而不是将上帝独立于思维之外且高高在上的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开始走向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是上帝存在的必然阶段。

四、证明上帝存在的有力工具——“主体的发现”

从笛卡尔开始,主体被发现了。哲学研究的路径开始了对知识起源和人的认识能力从何而来的讨论,不再简单地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以往哲学家或者神学家,都是以客体的视角论述上帝存在作为逻辑起点。笛卡尔转向了以主体方式证明上帝存在的哲学路径。在讨论主体的过程中,不同的哲学家在各自方法论的指导下,开始了回答知识来源或者认识世界的方式。作为主体的人,成为认识活动的重要工具。

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主要有奥古斯丁的神正论的方式、本体论的证明方式、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方式,他们都是建立在古希腊哲学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做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在理解上帝概念时,虽然同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却有着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形而上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表现。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就是回答形而上学内在逻辑二重性特点的一方面而已。上帝存在的证明,不论是教父哲学时期,还是近代哲学家们,都是试图解决形而上学内在张力的二重性的一种方式。上帝存在的证明,一方面是形而上学“下移”的过程,对上帝概念的理解,就是一个下移的过程;同时,上帝存在的证明,也有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样世界无形中就被二分。上帝存在的证明,就是形而上学内在二重性撕裂的过程。“主体”的发现,特别是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用一种内在观念的形式,将割裂的形而上学重新统一在一种“主体”中。这就是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将上帝内在为一个观念的东西,完全不同于以往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笛卡尔用这种方式解决形而上学内在逻辑二重性。

将二重的内在矛盾转化为一种上帝的观念,上帝作为一个内在的观念高悬于人的内心中。随着形而上学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受到挑战。笛卡尔证明上帝存在的形式,就是“主体”发现的过程,为形而上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有别于以往哲学发展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笛卡尔.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梯利.葛力,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叶秀山,王树人,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二重性形而上学上帝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对新时代宗教二重性问题的再认识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谈教育的“严”
是否气人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