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法浅谈

2017-02-23张红梅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法初中语文

张红梅

摘    要: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引入法、情感法、形象法、调查法及设疑法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    教学法

从新课改理念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把接受式学习彻底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现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入法的运用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采用并巧妙地运用引入法,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导向教学的中心内容。如在教学《给我三天视力》一课时,当时采用的引入法,至今历历在目。一站上讲台,我就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一分钟之后,放开手,继续紧闭双眼。这时我开始讲述:“同学们,当你闭上双眼的时候,你的眼前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当你捂住双耳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假设,你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你在漫漫黑暗之中,走过了长长的人生之路。突然,上天给你一个惊喜,它要给你三天视力,让你看看你最想看的东西。注意!只有三天视力,你应该看些什么,你最想看什么?”余下的场景及过程不必赘述,而结果则是学生的思维与作者贴近了,对海伦·凯勒这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对这位从无色无声的世界中走出来的伟大的和平使者,产生无限的敬仰,循着作者的思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欣赏雄伟的艺术建筑,享受音乐、美术、戏剧带给人们的愉悦,预期的目的圆满地达到了。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法的运用

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人们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等,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情感的深刻体验淋漓表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名演员由于深入理解角色而进行的情真意切的表演,会使观众声泪俱下,收到良好的表演效果。情感适用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需要情感。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虽然是对诗歌而言,但其实对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都适用,作者动笔时都是“情动而辞发”,甚至“辞发”之时还继之以手舞足蹈。故有人说: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而读者呢,则需“披文以入情”。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集读者与教者于一身的教师,尤需“人情”与“情动”。所谓情感法,即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感情基调,把饱满的感情融进语言里、表情里、动作里,以情动人,让学生进入相同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学是进行德育和美育的培养的好方法。思想、情操的修为常常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学生正是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讲授中,思想慢慢地得到提高,感情渐渐达以净化[1]。陆游晚年回忆起少年时从长辈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时,特地点出长辈们“或裂皆嚼齿,或流涕痛哭”的情形,正是最好的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情感法的运用不单纯是教法问题,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是不是自觉贯彻思想教育原则,通过教学达到“传道”的目的。

三、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形象法的运用

形象法是指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前者指变抽象的或复杂的内容为直观可感,后者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就前者而言,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因内容、条件而异,应不拘一格。大致说来,常用的方法有几种:(1)结构简表,往往用于讲解议论文或游记之类的文章。采用结构简表能把复杂的议论或记叙直观地明了地显示出来。(2)地理略图,往往用于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和重要的地形描写。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只要画出重庆至武汉长江略图,把三峡、十二峰逐一标明,“江津号”的行程就一目了然;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画出潼关略图,使本来不易讲清楚的“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含义昭然若揭。有条件的学校,运用多媒体预制课件,其效果更佳。(3)形象的动作或图形(图形略)。(4)实物的使用,在可能的条件下出示实物,可以不费唇舌而立见效果。如讲《书籍的变迁》,就把线装书、平装书、精装书之类的书籍给学生看。(5)展示图片,不失为一种直观形象的好方法。只要有,就尽量给学生看。如讲《孔乙己》,孔乙己的形象到底怎样?今天的青少年不太了然。我把程十发绘画的《孔乙己》给学生看,学生不仅加深对孔乙己的认识,而且深入了解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浙东风物,可谓获益良多。对这一点,教师要当有心人,勤于收集,不要仅仅依赖几幅现成的教学挂图和插图。

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查法的运用

即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作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客观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常常有这种情形:教师教学很卖力,内容无差错,教学艺术也讲究,但学生却提出意见:“我们已经懂了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懂的,老师没有讲,或者一两句带过。”其根源在于没有了解学生实际,教师预先确定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实际不完全吻合。为此,作好教学上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调查一般应采用三种方法:(1)与学生交朋友,随便谈谈,适合处插上一两句,无拘无束之中就把情况了解了。(2)养成习惯,每课预习时就提醒学生考虑重点、难点,并适当作记号上课时先用三五分钟,让大家谈疑难之处,谈完再讲;也可以分部分谈,讲到哪段谈哪段。讲解时有的放矢,着重讲,反复讲,提高音量讲,加重语气讲,其他则无须多费力气。事实证明,这么做,能找准重点、难点,把钢用在刀刃上,避免平均用力或瞎用力气。(3)一课结束,尚须调查学生是否还有疑难,有,就设法补救。使用调查法,一方面需要长期进行,绝不可能一劳永逸,偶或进行,效果不佳,坚持不断,则效果良好,另一方面需要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避免主观臆断,使话说到点子上,使学生茅塞顿开,疑团顿释,是值得付出与提倡的。

五、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设疑法的运用

指导学生不轻信或不满足于现有结论,时时提醒学生思考现有的说法对不对呢?可不可以有另外的说法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证实或推倒现有的结论,并得出新的结论。质疑是探究的起源,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品质与特征,是成功的法宝[2]。杨振宁、李政道从怀疑早有定论的权威性的宇称守恒定律开始,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潜心研究,终于创立崭新的基本粒子理论;爱因斯坦从怀疑阿基米德几何学开始,创立震动世界科学界的具有伟大用途的相对论。要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对已有的结论确信不疑,那么,绝对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怀疑精神,让他们生气勃勃,敢想敢说,千万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背诵现存结论的知识上的“守财奴”。当然,疑不是目的,学习应该由疑到不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怀疑问题,从而学习研究得出合理的解释。如果某一问题有多种解释,尚无定论,我则不采取简单的办法,轻率地赞成一种或否定某一种,而是采取存疑的办法,把几种解释都介绍给学生,让大家思考,即使是暂时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紧。但它告诉学生对知识上的问题不要盲从,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运用设疑法时,一是由教师指疑,二是引导学生寻疑,然后或讨论或查资料,得出答案。例如:陈寿《隆中对》里有一句“将军岂愿见之乎”,“岂”通常注“难道”,此说于文意颇有抵牾。我指出疑点,学生思考后觉得用“难道”义,一则不通,二则只具反问义,而此语颇含热切希望之意,于是查工具书,“豈,犹可也,希望兼命令之意”,问题获得圆满的解答。讲《唐唯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时,学生自己找出疑点,“其”在此句中不同于一般讲法,有命令之义,不知是否于书有证?我翻《词诠》给大家看:“其”字第九条注道“希望兼命令之词”。学生怀疑对了,得到了证实。我采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发现并解决了多处误或错的注释,发现并解决了多处不疑之疑。对此,学生极感兴趣。遇到问题不轻信,疑后而信。他们经常把在读书时对某一问题,某一说法的怀疑告诉我,或把思考结果告诉我,或者同我一道寻求答案,这成了学生的一种读书习惯。尽管学生还没有解决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但已经初步树立了怀疑精神,并由此迈步探索,这对于那种唯书是信、唯师是听的学习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来是能否探索到丰富的宝藏,谁又能意料得到呢?

总之,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强霞玉.初中语文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浅谈[J].吉林课改,2008(1).

[2]朱启.新课程改革论文丛书[C].延边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法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