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岁月入梦来——读马重阳诗文集《岁月》

2016-03-07杨金砖湖南科技学院柳宗元研究所湖南永州42519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杨金砖(湖南科技学院 柳宗元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悠悠岁月入梦来——读马重阳诗文集《岁月》

杨金砖
(湖南科技学院 柳宗元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岁月》一书,是马重阳教授新近推出的一部诗歌散文集。诗歌形式有自由体、五言、七言和格律诗。共分为六个板块:即校园吟、山水吟、逝者吟、人生吟、格律篇和散文篇。基本上囊括和反映了作者三十年来在生活中所思所感和坎坷人生。其诗文充满了对人民教师的崇高礼赞,对河东文化名流的追思和褒扬,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讴歌,对故里农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由衷赞叹,对伟人邓小平及身边诸多亲人、同窗、友人离世的深切哀悼和思念。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堪称是过往生活中真实生动的心灵物语。

关键词:《岁月》;诗文集;马重阳

我与重阳先生交往多年,气味相投,志趣相近,冥冥之 中似乎有地缘和人文的关系。

自古以来,湖南永州与山西运城相距虽远,人文交往却甚为密切。譬如永州九嶷山有一座驰名华夏的舜帝陵,而在古河东——山西运城也有一座虞舜陵墓。再如中唐吕温、薛伯高、柳宗元等,其故里在山西河东,又都曾远来永州为官。诸多历史人物的仕宦生涯和文化踪迹,将永州与运城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受牵连,由京城长安远贬湖南永州。“天恐文人未尽才,常教流落在蒿莱。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陆游《读唐人愁诗戏作》)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于困厄中崛起,于寂寞中前行,于孤独中坚守,以大量的文学作品“精裁密致,灿若珠贝”,而成为唐代文学殿堂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其《渔翁》《江雪》《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天对》《天论》《封建论》等文学创作和政论著述,抒发幽愤,揭露黑暗,鞭挞丑恶,关注民生。“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2002年我任《零陵学院学报》主编,为了办好“柳宗元研究”和“虞舜研究”两个地域文化专栏,对全国刊发柳学与舜文化方面文章的学术期刊尤为关注。而那时重阳兄也在《运城学院学报》工作,因志趣相投,便有了我们最初的交往。随着《运城学院学报》“河东文化研究”专栏办得风生水起,相互间的稿件与信札越来越多,遂由相识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后来,我离开学报转调到图书馆任馆长,重阳兄一如既往地对我加以关注和支持。他知道我有意搜集一些地方文化资料,即刻通过各种途径,将《河东文化系列丛书》三大函,共20余册,寄赠于我,让我大开眼界。对永州学界朋友,像骆正军教授、吕国康会长、吴同和先生、杨增和教授、潘利锋教授等,重阳兄也多有发文和鼎力之助,让两地学者通过高校学报平台有了深层的交流和互动,无意间在永州与运城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2015年4月间,收到重阳兄来信,知其年近花甲,将离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编辑岗位,欲将已往大多发表的诗歌和散文加以结集,我立表赞同。未承想,5月中旬就收到了他寄来诗文集《岁月》样稿,并嘱为序,作为学弟的我既受宠若惊,又深感力不从心。一方面我学识浅陋,难担此任,另一方面重阳老兄之托又不敢丝毫懈怠。在惶恐与激动中开始了我对《岁月》的阅读之旅。

《岁月》一书,是作者多年在高校从事教书和学报编辑工作之余诗歌散文创作的合集。诗歌形式有自由体、五言、七言和格律诗。分为六个板块:即校园吟、山水吟、逝者吟、人生吟、格律篇和散文篇。题旨大致归类,基本上囊括和反映了作者三十年来在生活中所思所感和悲欢离合。诗文集大多充满了对人民教师的崇高礼赞,有对当地诸多文化名流的追思和褒扬,有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讴歌,有对故里农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由衷赞叹,也有对伟人邓小平和身边诸多亲人、同窗、友人离世的深切哀悼和思念。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堪称是过往生活中真实生动的心灵物语。

重阳兄当过多年高校中文系教师。应该说,对教师歌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篇幅。开篇一首《教师礼赞》充分表达了他对教师职业的由衷赞美。他写道:

在我们文明的国度里,

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五千余年,泱泱大国,

从孔夫子到毛泽东,

从韩愈、朱熹到鲁迅、闻一多,

有多少传到、授业、解惑的佳话,

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

多少优秀、杰出的知识分子,

怀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加入教师这一行列!

教师是兴国之本,教师是学问和品行之师,教师又是梦想的奠基人。重阳兄多次谈到,在他的身边和同事里,有许多堪称父辈的教师名流,像国内著名演讲大师景克宁、历史学家尚恒元、俗语学家王树山等,他们大多经历人生的炼狱,饱受血与火的洗礼,怀抱利器而坚韧不拔,矢志党的教育事业,在学问和品格上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这在书中《恭贺景梅九、景克宁雕像落成》《忆王树山》《重读〈通检〉兼呈尚恒元师》等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扬。再如《喜闻恩师黄竹三荣获全国大奖》《恭贺吴同和从教五十年》《恭贺杨方岗七十寿诞》等篇,同样表达了他对一生躬耕教坛、术业专攻、成果斐然、品行高洁之师的心仪和敬仰。

事实雄辩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上世纪我国经历了十年动乱,祖国教育事业呈现一片荒漠。在历史的制高点上,邓小平同志廓清迷雾,拨乱反正。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为多少有志青年和学子扬起理想的风帆。在《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感怀(六首)》组诗里,作者热情地写道:

(其一)

高考恢复三十年,常思邓公挥手间。

拨乱反正廓迷雾,尊师重教着先鞭。

座座考场驰骏马,张张试卷挂风帆。

举目神州来紫气,仍觉伟人笑云端。

(其五)

教育改革,坚船破冰。

恢复高考,霞蔚云蒸。

千船竟发,万民欢腾。

园丁辛勤,桃李春风。

祖国栋梁,遍地葱茏。

尊师重教,本固源清。

三十年过,岁月如虹。

科技兴邦,国运亨通。

在这组诗里,作者有既对祖国教育事业正本清源的讴歌,也有对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拨乱反正、卓树伟业的热情赞扬,毫无例外地打上时代的印记。

沈德潜《说诗晬语》曰:“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刘熙载亦于《诗概》中曰:“诗品出于人品。”诗歌是作者心语的流露,有什么样怀抱,必有什么样思想,也定有什么样的诗文。此乃“文如其人”也。

十多年来,我陆续在刊物和邮件里读到过重阳兄不少作品,如《椰风海韵一望收——海南纪行》《谒柳庙》《登岳阳楼》《恭贺吴同和师从教五十年》《云湖湾赋》《南山书院记》《柳宰相墓地寻踪》等,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襟抱,有意蕴,有激情,虽不敢言篇篇是佳构玉制,但绝对是一等一的真性情、真情感、真韵味。没有丝毫忸怩作态与粉饰。遣辞造句,清纯干练。运笔谋篇,老道清新。细细品来,诸多篇章呈现魏晋气度与唐宋韵味。如其《读王卓民近体诗》两首曰:

书笔为友重光阴,总向案头觅诗魂。

满眼风物皆有悟,清词丽句必为邻。

艺无止境耐耕耘,百尺竿头苦与勤。

格律已然成桎梏,王君字字见精神。

这是朋友间的唱和诗,颇有见地。以诗论诗,盛唐有杜甫《戏为六绝句》,元代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清代有赵翼《论诗》。今《读王卓民近体诗》,倍感亲切。马兄追步前贤,写得如此洒脱而有意蕴,显然是内力使然。诗,无论抒情,还是言理,用王国维话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而境界不是凭空造来,它源于生活,源于作者对天地宇宙的参悟,源于对人生旷味的周察。到了“满眼风物皆有悟”的境地,“清词丽句”自然就水到渠成。犹如庄子笔下的那位“庖丁”,“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达如此境地,何惧格律“桎梏”的束缚?重阳兄对王卓民近体诗的评赞,也是他对诗歌艺术的真切感悟。又如《登鹳雀楼》诗中的“晨迎曙光染金色,暮送落霞蔚长空”,“穷目千里登高处,尽揽九州入怀中”。如此怀抱,直让人联想到林则徐那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对联,豪气满怀,让人叫绝。

《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毛诗序》亦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钟嵘《诗品》曰:“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如此多的经典论述,无不说明一个道理,即诗歌的要义非是群体意志的矫情摹写,而是作者内心独特情感的自然流露。重阳兄诗歌创作力求遵循这一要旨,通过对内心深处那根最为敏感情弦的轻挑慢抚,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集中《五言寄友》,是一首长达一百五十余行的叙事诗。开篇写道:“卅载意如何?茫茫尘世间。流年似水去,知音全凭缘。”一个“缘”字,便勾起读者的阅读兴味。我们知道,诗“缘”情而生。而“情”则是一切文学的动力所在,也是人世间爱恨悲喜的缘由。漠漠尘寰,情为何物?是春江花月夜的那轮明月?还是秋窗风雨夕的那盏残灯?是“白发三千丈”中的愁肠百结?还是荷残藕断后的丝缕相连?作者对情与缘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和感悟。某年腊月乘侄女出阁之际,作者来到三十年前下乡村子的小学堂里,不期然邂逅当年那位同窗。作者写道:“一朝重聚首,别情何以堪?”“与君相向坐,时而有哽咽。愧疚我无语,惟有怨苍天。”短短几句将重逢的感喟和尴尬,跃然纸上。房间相向而坐,伊人久咽无语,千头万绪从何说起?“往事如烟云,心潮逐浪翻。”一个斗转便勾起作者对如烟往事的追忆。在那十年浩劫的年代,作者曾被选为工作队员下乡到某村子,与村里男女老少“一心修地球,昼夜连轴转,学习小靳庄,文艺促生产”。凭借艺术特长,在村干部支持下,作者精心组织了村里文艺宣传队,农忙之际自编自导。“排演多苦辛,汗珠摔八瓣,欢庆年节到,登台连村演……学堂有佳人,女子执教鞭。歌喉如鸟鸣,发语气如兰。”“台上着红装,宛若池中莲……低眉弄衣襟,当时已羞赧。”可是时局难料,“挥手一为别,音信化青烟”,长留下心底里的那份情愫被苍茫岁月和人世周折而尘封。在另一首《尘缘未已》诗里,作者借题发挥道:

情——

不是煊赫权势的扩张,

不是成捆钞票的堆积,

不是小车扬起的尘埃,

不是别墅围住的猜忌,

不是伟岸身躯的空壳,

不是大海涨落的潮汐……

情——

是春天的辛勤播种,

是夏日的不歇耕犁,

是秋季的累累硕果,

是冬旬的坚实储备。

是血脉心律的交融互动,

是地老天荒的绵绵记忆。

情啊,情——

它有自己特殊的内涵,

却是个说不尽的永恒话题。

作者借他人之事而畅叙衷曲,怊怅切情,婉转附意,曾经的往事怎一个“情”字了得?于此,不由人想起元好问那首《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雁丘词》写大雁失侣而殉情,看似咏物实为抒怀,细腻沉痛,哀婉入骨。重阳兄的诗虽不可相提并论,但细细读来,亦叫人心恸莫名,感喟不已。假若说《五言寄友》是作者年轻的一种若幻若梦的记忆,那么《叹鲁迅之姻缘》中的感慨,则多了几分理性思考:

世上姻缘自有成,媒妁之言总牢笼。

孝心难解当日苦,几人羡煞许广平?

鲁迅早年听从母命,与朱安成婚,非先生之愿,故于北京,俩人虽居一室,而形同陌路。最后鲁迅出走上海,与学生许广平结为连理。重阳兄这首诗既是对旧时代包办婚姻的针砭,对朱安的惋惜,也是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歌赞。前此那首五言诗所提到当年那位知音又何尝不是和朱安一样?媒妁之言的“牢笼”铸就了多少人的婚恋悲剧?这应是作者“各自成家庭,知名且相安”怅然感喟的深层所在。

叶燮《原诗·内篇上》曰:“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人为万物之灵,固有万物之情。而情之最为真者,莫过于慈母之爱,自然界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这首《游子吟》能够穿越时空、让天下游子传唱千年而倍感亲切。而我们也正是读着《游子吟》度过了多梦的少年,走过那漂泊的青年和壮年,不知不觉双鬓青丝漫染霜,从不惑而进入知天命。对高山般伟岸与大海般深沉的父母之爱,便有了深层的感悟。重阳兄《寿慈母》一诗,正是道出天下儿女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眷恋:

呱呱坠地离娘亲,每逢寿诞倍思恩。

育女抚儿情似海,飞针走线意如金。

炊膳粗粝香满案,持家俭约睦四邻。

满院菜蔬自成畦,纺绩不计夜与晨。

种豆星高随身隐,除草夕下荷锄归。

农田不惜流血汗,四季风雨落衣襟。

老腿移步凭拐杖,苍颜银丝仍自炊。

含辛茹苦千千结,寸草难报三春晖。

全诗不比不兴,敷陈其事,清新流畅,淡雅淳朴,以深挚的感情描述了母亲的辛劳、厚德与大爱,字字入情入耳,句句扣人心弦,读来无不让人浮想联翩,心生感慨。犹可称道的是,作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示儿家书》中以其身边景克宁教授、王树山教授为榜样,并抄录景克宁名言:“一个人难以拉伸生命的长度,但要强化生活的密度,不负每一天”。以此激励年轻后代树立起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刻苦些,再刻苦些”,“一天是一年的缩影,要认真对待每一天,万不可虚掷光阴”。这般殷殷叮嘱,也彰显出重阳兄自己多年勤勉进取、惜时惜阴和激励晚辈、悉心教诲、情感丰富、真实细腻的一面。

清人徐增《而庵诗话》曰:“诗本乎才,而尤贵乎全才。才全者,能点一切法,能运千钧笔故也。夫才有情、有气、有思、有调、有力、有略、有量、有律、有致、有格。”读重阳兄的诗文,愈细细品味,愈发见出作者才情、气格上的功夫。在其诗文集里,古体、近体、自由体、记赋、散文、札记,品类多样而体裁繁富。尤其是读其《云湖弯赋》《南山书院记》与《秦地纪怀》,甚见其古文功底的深厚。视通古今,思接千载,纤秾简古,自成高格。又如散文《栽上一棵葡萄树》,看似咏物实为言情,情与物浑然一体,充满人生的启迪和哲理意味。其它《磨河古庙会记》《故乡水》等,写得自然率真而富含生活情趣,皆为散文中的精品。

诚然,诗文集《岁月》是重阳兄几十年心路历程所汇聚的一部文彩四溢的心灵物语。书中随处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幽兰之香,长久弥漫在笔者心头。想必读此书者,当别有会心。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杨金砖(1963-),男,湖南东安人,湖南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编审,主要从事潇湘文学与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24

中图分类号:I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3-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