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2017-02-23曲丽萍
曲丽萍
摘 要: 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做”三因素并非割裂或独立的,而是一体的,教学过程应当围绕“教师教、学生学、动手做”形成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实现灵活教学、高效教学的目标。本文以“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指导,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一、引言
有效教学也可以称为高效性课堂,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到的课程容量有多少,即效率达到最大化;二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受到的积极教育影响有多少,即效益的最大化。但有效教学并非简单地要求效率最大化或者效益最大化,而是需要这二者统一、和谐,通过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至今仍广受选用,可知其对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基础内涵
“教学做合一”理念将教与学的关系分为三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其中,“做”,即对二者的实践,是教与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糅合生活元素的一项原则。具体内涵如下:
(一)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指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前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其中的“学”指的是预习,也是“做”,是学生具体实施学习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学”和“做”的基础上,教师再“教”。需要注意的是,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情”,多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研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思维火花,寓教于学,寓教于做。
(二)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这充分说明了“以学定教”的内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状态,贴近学生的实际发展区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做”是全程重点,教师要围绕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努力使“教”构筑于“学”之上,使“教”和“学”构筑于“做”之上。
(三)教学相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提升自我,比如,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容量,在学生身上感受诚实、纯真品质,等等。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其他同学。换言之,“教”和“学”不是互为独立的,而是互为表里。在此过程中,只有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把自主、探究、合作这些“做”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真正做到“怎样学便怎样教”和“做的方法决定教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
三、小学语文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糅合思路
“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和“学”都要与“做”联系起来,“学”要从“做”中学,“教”要从“做”中教,三者应统一与同步。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种思路: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巧用课题提问以启发学生。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授予学生国语知识,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表达;二是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有一定的启迪。由此说明,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因此,在贯彻教学做合一理念时,应重视把握学科与学生特点,以课堂提问为例,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师生交流方式,也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有效工具。因此,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尤为重要。具体地说,提问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课文的内涵,设置问题要集中课文关键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之中,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但要注意的是,提问必须循序渐进,严格把握课堂进度和提问深度,鼓励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发散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可以相对开放一些,以学生具体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基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
(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主动性。虽然“教学做合一”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但侧重点还是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写作教学为例,笔者很少详细地为学生批改作文,而是提前教给他们一些批改符号,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并运用学会的批改符号自批文章,并对照评分标准为自己打分。同时,笔者会不时安排学生进行作文互批互改。实践证明,自批与互批这种形式是踐行“教学做合一”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还能够有效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性,为教师作文教学提供更多作文批改思路,收获更多的启迪。
(三)尊重彼此,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多以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学生则扮演着被命令、要求和驯服的角色,久而久之难免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甚至厌学,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提问活动。因此,为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里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充分发挥自身课堂主体作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具体地说,“教学做合一”是一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只有互教互学,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凸显出“教”和“学”的相对性,实现二者互换与合一。值得一提的是,“做”需要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与学生处于同样等级,才能一起动手实践、操作,在互教互学中更好地领悟实践的真谛。
(四)将学习联系生活,贯彻生活化“大语文”教育。理论上的“大语文”教育指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核心,将语文资源的获取途径不断延伸至其他学科,延伸至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将整个社会都视作语文教育的一个空间,通过任何一个途径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将源于生活周遭的素材融入语文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的思考探究欲望更强烈。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教育,生活化“大语文”教育观即对生活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在这样的教学观中,所有事物都可以称为语文的学习“阵地”,成为语文学习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大语文”教育,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的关系,从生活中、实践中接触更多的语文内容,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五)提高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兼具广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俘获学生的信任,令学生折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是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的可行途径。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专业和理论学习,及时更新前沿教学理念。只有全面深刻地熟悉掌握授课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高质量、有层次的课堂提问,灵活处理课堂问题的延伸;其次,要结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走进学生内心,了解执教班级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并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要加强业务能力,不仅要有精准的执教目标定位,总结提炼教材中的内容精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及时厘清学习脉络,善于运用简洁明了、诙谐幽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加喜爱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教学的科学认知,也是当今教育教学中需要践行的原则。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成桂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110-111.
[2]鞠贺君.“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8).
[3]顾秀群.做中教,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