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运用策略探析

2017-02-23何爱平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何爱平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是伴随着认知因素的出现而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其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为基础,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启发、诱导、激励学生。本文通过分析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情感因素

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教育尤为重要,但就小学生身心发育所具有的各种特性而言,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教师则首当其冲地挑起重担。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而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将知识灌输于学生的机械过程,忽视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小学生文化修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等相关内容,更要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更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性能,将文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融入学生的血液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无形中启发和挖掘学生的灵性,而不仅仅灌输知识,导致本末倒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基本理念

利用美的角度审视客观世界,用爱的方式改变客观世界,作为一门情感细腻的课程,语文课凸显出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情感运用,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層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通过这种内驱力,学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激发,对生活、人生和生命充分激情,掌握对客观世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于抓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学习规律、实际条件满足受教育者成长生活中各方面需要。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善于模仿较为敏感,但缺乏正确的辨别意识。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灌输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其精神领域的引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联系专业知识,以情感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传统枯燥的讲授式变为心与心沟通的情景式或者谈话式从而丰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情感因素的融入实现教学效果的圆满,比如联系文章创设情境,以情导情;多媒体视频的渲染或者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实现使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情感因素实施中所凸显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致课堂教学难有实效。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出理性的观念是学生学习教科书的根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良好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内容的选材承载着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从某一层次讲它指引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行为趋向。在语文教学工作汇总中,许多教师只是从教材中选取事例,过于呆板,很难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素材,比如:风土人情、中外名人事例、生态环境、艺术与人文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蕴含着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选择当地名人轶事,艺术家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科学家、艺术家如何执著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伟大的贡献。

教学内容设计的案例必须具有时代感,必须更多地融入情感因素,如果教师不关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案例,依旧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不利。

2.教学方式简单机械,致情感教育难以形成。

某些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灌输与说教。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节课老师讲个不停,而学生几乎没有发言。下面讲一则案例:

在听某老师讲五年级文章《慈母情怀》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安排得很紧凑,知识结构很完善。但是教师在讲“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这三个词语时,单纯地采用讲授法,直接将三个词语的含义写在黑板上,并且让学士背诵。从这点讲,该教师的教学方式颇简单。研究者认为,语文课堂上关于词语的讲解时,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且抽取部分学生造句。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

其次,该教师是以分段讲解的形式分析这篇文章的。研究者听完这堂课的最大感触就是,单纯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堂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解,使得整节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很少用案例向学生解释,导致堂下学生睡倒一片。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该教师没有分清主次,不明白什么该重点讲解,什么该一笔带过,通过交谈得知,该教师认为怕学生不理解,所以讲解要面面俱到。教学方式的简单机械和教学过程缺乏民主互动都导致情感运用难以形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有优美的小诗,还是严谨的长篇文章,都满含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领悟文中这种情感,提升其审美情趣,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背诵的形式展开。某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观点,服从课本观点。这种本本主义直接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发展,甚至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

完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氤氲着灵动、活泼、生趣气息的,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和说教就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进度慢,课堂效果不好。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仅靠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那么语文教学将变得乏味,显得苍白无力。

3.教学语言烦冗枯燥,致课堂氛围难以调动。

课堂氛围口语化是语文教师的致命威胁,课堂语言行为的优劣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教学语言烦冗枯燥会使整个课堂失去生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存在主观随意性,句式松散、表达不完整、话语不流畅等问题。一成不变的音高,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表现出来的是课堂语言十分疲惫。研究者曾听一位教龄较长的老师的课堂,整个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教师存在重复同一语句和口头禅的问题,即“明白了吗”、“知道了吗”、“会了吗”等。烦冗多余的语句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

研究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下课后经常会发现学生有种精疲力竭的情况,并且通过观察课堂发现,学生疲劳现象很严重。经笔者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发现,某些教师课堂语言混乱,无逻辑顺序,致使教学语言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也就失去语言的活力。甚至有时因为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在引导学生、引导讨论的进程、激发学生情感时、语言力量不够、目标不明确、表达不严谨、从而制约课堂教学,阻碍课堂教学的进程。

4.教学过程缺乏民主,致师生互动难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势,导致学生往往被动学习。笔者在洪二中教学实践中,听取了多位教师课堂讲授,发现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于某些学生的回答不是引导,而是直接否定。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导致教师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有些教师怕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有些班级学生过于活跃,如果让其讨论或者发言那么就会被引向其他方向,使教师陷入被动。正是在这种考虑下思想政治教师不得不把握课堂主动权,很少与学生交流,不敢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以教学规律实践和学生学习规律为基础,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成长过程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但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发挥其本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很难把握情感因素的渗入,导致教学中知情难以统一。年龄大的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接受新生事物,难以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些老教师很难进行情感运用。代沟成为师生之间难以交流情感的主要绊脚石,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沉闷。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运用的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系统化,寓情感于认知。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渊博的基础知识,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心理准备,那么教师就会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难以驾驭,学生自然不买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在整个课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调节课堂氛围。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情感因素为切入点,构建系统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引领所教内容,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巧妙创设情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

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创设生动的场景。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在把握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索学习。例如教师在讲《四季》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奇、懵懂、想象力丰富的特性,整合教学资源,策划出合理的教学导入设计,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一谈到四季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现在同学们请闭眼,在老师的引领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我们一起看看这四幅画面。看第一幅画,一声春雷响彻大地,一丝丝春雨沙沙沙地洒在了一棵绿树的嫩芽上,小嫩芽贪婪地吮吸着这分甘甜,微风吹来,好像在说快快长大吧小嫩芽!弹指间,万物葱绿的春天过去了,远方响起孩童们欢快的嬉笑声,哦,原来他们在小河流里打水仗,远方天空中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玩耍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的第三幅画面,只见画中呈现出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快弯下了腰,农民伯伯正挥舞着镰刀收割者这丰收的喜悦和勤劳的果实,虽然有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是那排洁白的牙齿却透露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喜悦呀!再看最后一幅画,大家都喜欢冬天下雪的壮丽景色,画面中好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整个大地都穿上了白色的衣裳,远处还有几个雪人在想我们招手,似乎在对我们说,冬天来啦,快来打雪仗吧!”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瞬间感染整个课堂,同时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顿时强化整个教学效果。

2.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掘实际情感因素。

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架起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桥梁,做到情境合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地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效果更完美。辩论式的教学方法,特定的情境预设,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演绎,都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面对所学知识。为此,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身教重于言传”,这一点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明确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自身的教学言行。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过“诚信”的知识后,教师在课堂上或课下对学生做出的承诺就要实现,不可随意开“空头支票”。如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考虑到学生还小没有真正见过地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毁灭性和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接下来要學习的这个故事多么重要,更多的是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让他们形成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又如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可以讲课本内容设置为情境对话,以学生扮演课文中季羡林和小苗苗的形式来展开,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性,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面貌。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着重强调本篇文章所呈现的主要问题,那就是学生应怎样读书,怎样学习,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彼此对本篇文章的理解等,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语文课教师要用情感因素去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时,为了让孩子们从内心体会“父母为了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师可运用情感因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讨论:“父亲或母亲做了哪些关爱你的事?”学生短暂思考后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或描述父母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对自己的关爱,或描述一件令他们难忘的事。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可继续抛出问题:“那你们有谁在自己生日那天对爸爸妈妈说过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或者有谁给爸爸妈妈洗过脚呢?”此时,教室较之前的讨论安静许多,可能只有个别学生的声音。教师要紧追不舍,继续运用情感因素:“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而我们要怎样用行动去报答他们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思考,用情感促进认知教学,不仅很好地完成认知教学任务,还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更让学生知道用行动报答父母。

3.规范教学语言艺术化,营造生动课堂氛围。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情感的流露,是教师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语文课中情感的运用指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聆听、领悟、积累直到运用是借助教师生动语言传授。

《礼记·学记》记载:“约而达,微而藏,罕喻而喻。”意思是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显达易解;优美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激情,意气风发的感染力,容易感染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规范教学语言艺术化有利于营造最佳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语言艺术化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别致的讲话技巧来启迪学生智慧,通过富有独创性的语言风格、巧妙地语言策略、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达到声情并茂、规范正确的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境界。它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练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通过引入阶段、讲解阶段、课堂小结阶段等各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完成教学意图。

4.推进民主互动常态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从中给予适当的引导,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关心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比如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其次在学习上,采取谈话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从方法上给予指导,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学习交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展示。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为其展示成果留出空间和时间。第二,教师要顾及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获得相等的机会。在一些文章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看法,与学生有效沟通。比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讲解时,教师可在抛出几个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可能有学生比较积极,只想着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不听取正在发言学生的成果。这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就应当适时地提醒学生,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且要学会倾听。这些照顾、平等、尊重的情感因素会很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使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不能轻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阶段,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呼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12(03):522-529.

[2][加]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倪和荣.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J].教学与管理,2005(18).

[5]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9).

[6]李冬艳.愉快教育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界,2005(02).

[7]鄭晴云.谈当代教师的情感教育角色[J].云南教育,2003(05).

[8]豫黔.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1(08).

[9]刘涛.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10]陈正垠.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策略管窥[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3).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