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2017-02-23蕴,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针法肩部肩周炎

张 蕴,毛 翔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1;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观察

张 蕴1,毛 翔2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1;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观察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用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对照组用传统肩三针手法治疗,共治疗10次。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靶点阻力针法较传统肩三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更好。

粘连期肩周炎;多靶点运动针法;对照治疗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是根据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经验提出的,主要结合经筋理论,以循经远取、近远配穴、动位定穴、穴位强刺、提插浅震结合关节运动等,针对性强,镇痛作用好,不易复发。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男7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55.4±4.3)岁;病程8~27个月,平均(11.5±0.3)个月;左侧8例,右侧12例;JOA评分平均(36.6±10.5)分。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4.7±4.1)岁;病程8~27个月,平均(12.2±0.4)个月;左侧9例,右侧11例;JOA评分平均(35.4±9.8)分。两组性别、年龄、JOA评分、病侧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常发生于40岁以上;②无外伤史,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重;③无感觉障碍,无明显肿胀;④肩各个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⑤X线片见肩关节结构正常,可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等改变。参考《肩周炎》[2]中粘连期标准,肩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肩部疼痛有所减轻,但仍觉酸重不适。

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 ②符合粘连期标准;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肩部挫伤、肿瘤、结合、放射性肩痛等疾病;②合并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病等;③妊娠期等。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治疗。①阻力针法:取动痛穴(指肩关节活动时最疼痛姿势的最痛点),左手固定,右手持针垂直刺入0.5~1.0寸,紧提慢按、浅刺高频震颤,频率200次/min。损伤严重、深层者针刺时适当增加深度,但应注意在相对静止时深刺达损伤组织,局部松懈时将针尖提到皮下,患者活动肩关节1~2min后再根据疼痛情况适当施针,反复3~5次,直至疼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消失为止。②循经选穴:a、先取中平与阳陵泉,以飞针法进针得气后患者肩关节活动10min,如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等。b、取肩髑穴、肩贞穴、阿是穴及肩露穴,捻转得气留针10min后取出。c、捻转强刺激中平穴与阳陵泉穴,再活动10mim后收针。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对照组用传统肩三针法治疗。患者取坐位,用1~1.5寸30~32号毫针,针刺患肩的肩髃穴(肩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髎穴(在肩部,肩躺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前穴(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制穴连线的中点),直刺1.5寸左右,不行针,留针30min,取针时用无菌棉签按压片刻。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3]

治愈:患处疼痛消失,JO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74%以上。显效:肩部偶有疼痛,肩关节活动正常,JOA评分改善50%~74%。有效:肩部偶有疼痛,JO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25%~50%。无效:疼痛无变化或加重,JOA评分改善低于25%。

用SPSS18.0软件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体 会

肩周炎分为急性期、粘连期以及缓解期。粘连期是早期轻微隐痛、不适渐渐加重,夜间更甚,以致于肩关节活动逐步受限,最终发生粘连期肩周炎。本病属中医“冻结肩”、“漏肩风”等范畴。发病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本体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湿入侵、肩部劳损以及外伤等因素有关。传统手法治疗能快速解除疼痛及肌肉痉挛,改善血循环、扩张血管,促使病变产物吸收,达到镇痛、消炎、恢复肩关节功能的作用。因此,治疗当以散寒、止痛、活血并祛除风湿为原则。采用针刺之法,循经选穴治疗。

运动针法是针刺结合现代解剖原理创造的治疗方法,运动时的传入信息具有激活脊髓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强化下行抑制,止痛效果显著。肩关节炎患者多有骨质增生、韧带与筋肉粘连、局部神经嵌压,出现神经及组织周围慢性炎症、水肿、微循环障碍等。对炎症部位进行针刺,并反复高频率刺激,有利于改善局部循环,疏散病理性物质,减轻疼痛,松解粘连,缓解对神经的压迫,促使症状改善。此外,在治疗时结合“动体位”施术,在留针部位进行小幅度活动,在运动间隙给予频频刺激,反复数次,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刺激。另外,带针状态下做关节适度范围的屈伸收展活动,活动间隙在浅表留针部位继续给予高频震颤刺激,可疏通经脉、行气化瘀,脉络通则疼痛止。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肩关节周围炎[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3-75.

[2] 李平华.肩周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42.

R246.984.8

B

1004-2814(2017)01-0075-02

2016-09-14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2016-1-1)

猜你喜欢

针法肩部肩周炎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