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

2017-02-23刘晋祎

关键词:共同富裕民生公平

刘晋祎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

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与重大意义

刘晋祎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导向。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围绕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在不同历史方位中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概括逐步发展而成的,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延承脉络。坚持共享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大意义。

共享发展;逻辑延承;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的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是其他四个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延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建国以来,我们党围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中进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政策转化、理论创新和制度设计,形成了清晰的逻辑脉络。

(一)倡导共同富裕,确立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1953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2]661-662共同富裕因其凝练易懂性随即被报刊媒体和各界人士接受采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3]毛泽东引用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理想来阐释共同富裕的社会追求:“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4]1471为了避免两极分化,毛泽东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提出:“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5]437毛泽东将共同富裕作为实行合作制的根本目标。“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5]495虽然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做了过高的估计而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等平均主义现象,但毛泽东所确立的共同富裕目标始终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前进的根本方向。

(二)坚持效率原则,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伟大决策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373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他强调要避免将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与共同富裕混淆,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坚持效率原则,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6]166面对收入差距拉大问题,邓小平提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6]364这为共产党人继续探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战略引导。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7]227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协调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说,高效率、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决定的。”[8]137“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9]706共享发展成果是广大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基本要求。“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0]543这赋予了共同富裕新的阶段性蕴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等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变化,这给如何处理“蛋糕做大”与“蛋糕分好”这一时代课题增加了复杂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9]604胡锦涛同志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新阶段特征提出了新思路。“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9]712面对我国经济建设“腿长”、社会建设“腿短”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11]675-676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提出:“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12]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人民的主体性更加凸显,社会公平更加彰显。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准确判断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着力破解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现由大到强进程中突显出来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阶层结构分化、社会负面情绪催生、民生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来破解发展难题,补齐明显短板。“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3]“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3]在推进共享的着力点上,主要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做出了制度安排,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以期实现国富与民裕、发展与民生的共融共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集中体现,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目标所在;既是发展道路模式的创新,又是民生建设的改善。它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模式参照和价值指引,必将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乃至中国梦积聚深厚伟力。

(一)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面”。“全面”意味着社会的民生水平整体达到小康状态,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届时,小康将成为社会民生建设的新基准和新底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14]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抓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发展为畅通发展与民生之间的通道提供了模式参照,在共享发展理念的视野下,与促进经济增长相比,民生建设就不应是一种次要的、附属性的和被动的事后调节,而应是一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通的主动的共建行动、分享过程。坚持共享发展,一方面能够为现阶段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理念支撑,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在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建设方面的制度安排来补齐经济社发展短板,从而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奠定民生基础。

(二)共享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最高理想的中国阐述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首先就是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共享发展过程。“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5]295共享发展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发展机会相对公平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在公平正义的社会关系中探索实现社会各阶层相统一的发展模式,避免阶层利益对立和社会结构固化。共享发展从整个社会阶层在发展价值、发展动力和成果分享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出发来寻求符合各方需求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共享。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6]649。“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7]123个人只有在共享的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虽然我国目前还不能达到能够摆脱劳动异化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但是,共享发展理念超越了单个自然人发展的阐构维度,关注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国阐述。

(三)共享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突显出来的迫切问题,是回应人民新期待并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聚焦点。”[18]156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法则和效率原则极大激发了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活力;但是,市场和资本的破坏效应也日渐凸显,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原则受到巨大挑战,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等现象日益突出。较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如何处理和破解效率和公平问题。况且,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追逐效率的同时,也在通过健全福利保障、征收遗产税、分拆托拉斯等措施来努力解决收入差异过大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提出共享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意蕴就是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具体实践层面来化解市场竞争所带来的阶层矛盾,在生产分配环节坚守按劳分配规律来重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正义基础,使社会各阶层在包容发展中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共享发展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赢得了最广大尤其是最底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使公共财富向底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倾斜是共产党执政的道义基础和内生逻辑。共享发展理念既能避免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又能防止效率单向度化,促进劳动大众获得对称收益,将发展与民生纳入整体协同框架,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共产党就会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成为发展成果的受益者。”[19]182坚持共享发展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体现,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方向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时代要求,对创新民生改善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突破收入分配难题、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共享发展是一个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依托,以解决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为切入点,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条件,以人人共建为动力的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差异化发展过程。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把持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国正处于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必将带动“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航道驶向更加开阔的水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保驾护航。

[1] 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 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告全国工商界书[N].人民日报,1955-11-22(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0]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2] 胡锦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N].中国青年报,2007-03-08(1).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14]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2).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 韩庆祥. 思想的力量: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19] 辛鸣.党政干部关注的“十三五”经济社会若干重大问题深度解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李翔)

Logical Inheritance and Great Significance of Sharing Development

LIU Jinyi

(Party School of Qingdao Committee of CPC, Qingdao Administration College, Qingdao, 266071 China)

The idea of sharing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new concept of governance, new ideas, and new strategy, which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starting point and ultimate goal in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idea of sharing development is built up gradually by practical exploration, summary of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which are dominat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howing distinct historical logic lin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insist on sharing development for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sticking to ultimate goal of Marxism, facilitating justice of society, and solidifying administrative found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haring development; logical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2017-04-21

2016年度山东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推进路径研究”(SDDXKY161107); 2017年山东省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合作项目“共享发展理念的青岛实践研究”(SDXY170309)

刘晋祎(1985—),男,山东青岛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认识论与经济哲学。

D61

A

1008—4444(2017)04—0037—04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民生公平
公平对抗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怎样才公平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笨柴兄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