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7-02-23尹钟宏彭正华
尹钟宏,彭正华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文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尹钟宏1,彭正华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文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转型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迎评促建和确定应用型办学定位、抢抓机遇和大胆探索、方案定型和强力推动三个阶段。围绕转型发展,学校主要在转变观念、顶层设计、试点先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和深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学校将努力做好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走出一条引领示范的转型发展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探索;实践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编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面向全国,支持100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湖南省教育厅、发改委立即出台了《关于申报“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的通知》,率先开展了规划学校的遴选与推荐工作。面对新建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联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成立至今,已吸引100 多所高校正式加入[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转型发展建设方面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积极开展了申报工作。
一、转型发展的历史探索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一直在探索发展之路。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迎评促建、确定应用型办学定位阶段(2007-2012年)。经过3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和5年的迎评促建工作,学校高水平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基本确定了应用型办学定位,也基本形成了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专业体系。二是抢抓机遇、大胆探索阶段(2012-2014年)。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得到了湖南省、教育部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学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积累了经验。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全面修订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与4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全面开启了校企合作教育的探索。三是方案定型、强力推动阶段(2014年—)。在国家准备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之际,学校率先启动,开展了转型发展的多次调研和讨论,统一了认识,出台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开展了院系转型发展试点,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学校围绕转型发展改革与实践,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达共识
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的必然结果,学校党委行政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一是学校班子成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共有5人次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转型发展研讨班和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促进了班子成员思想认识的率先统一。二是组织中层干部专题学习、调研。学校召开务虚会,认真分析学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转什么、怎么转等系列问题;学校主要领导带队分两批赴常熟理工学院等1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学习;在全校280多人出席的研讨会上,14个二级学院负责人和6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了专题发言,畅谈转型发展思路,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构想。三是举办辅导报告,印发学习材料。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上级有关转型发展的文件,并开展大交流、大研讨;在学报、校报开辟了教授、博士转型发展论坛专栏;高教所印发了《高教参考》转型发展专辑;700多名专任教师听取了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朱士中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辅导报告。这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全校教职员工思想认识的统一。
(二)顶层设计绘蓝图
在统一全校的思想认识后,学校开始顶层设计。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学校确立了建设“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2]。二是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思路与目标任务。通过反复论证,学校确定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型人才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改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改革,完善治理结构,构建运行机制,建立评价与保障体系;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十大目标任务,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全面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三是制定了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反复调研,结合娄底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2015年6月,学校起草了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在党委会、行政会上进行了4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在2016年1月召开的学校三届五次双代会上获得通过。四是强化了转型发展的领导。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指导学校转型发展工作;设立了专门机构—— “产学研教育指导中心”“湘中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学院”3个正处级机构。五是取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9月7日,娄底市委书记、市长率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到学校召开市委常委办公会议,形成了中共娄底市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2015]第14次),明确指出支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转型发展,对学校对接娄底产业链申报新专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科技服务、建设文化产业一条街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给予经费与政策的支持,成立了“娄底市政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转型发展的意见》。
(三)试点先行闯新路
为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前期试点工作。一是为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启动了转型发展重大专项研究。学校共投入50万元,首批立项了14个校级重大改革项目,涵盖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考核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MOOC课建设、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改革、公共课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思政课)等。二是为积累转型发展经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启动了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学校确定商学院、信息学院、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4家单位,进行转型发展试点,给予每个单位10万元专项经费的支持;各试点单位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并抓紧实施。三是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了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办法。2013年,学校出台了《关于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实施意见》,目前已派出60人到53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同时,学校正在着手修订职称评定的相关文件,计划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纳入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四是学校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硕士培养试点单位,积极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校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双段交替多岗实践培养为核心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的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专家及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试点单位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及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四)创新创业出新招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不断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一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会。2011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联合成立了正阳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共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120多个,资助经费150多万元;2012年,又成立了正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政府扶持资金110多万元,入驻项目120多个,发放创业项目补贴30多万元,涌现了施东成创办的花圃幼儿园、吴雪峰创办的紫外线琴行等创业典型,被誉为“正阳模式”。二是整合资源,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为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学校整合团委、教务处、招就处等部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能,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兼具二级教学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双重职能,创新创业工作得到娄底市的大力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三是积极谋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借娄底市人民政府依托学校将学院路建设为娄底文化高地之机,学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文化创意产业一条街相互支持,规划在园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大厦、湘中地区大数据中心和电商实训平台,将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很好的平台。由于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大学生创业率在全省名列前茅,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达到2.26%。
(五)产教融合育人才
学校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根据学校实际和企业需求,走出一条校企协同的育人之路[3]。一是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培养方案。为制定2016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给每个专业拨付专门经费,要求吸收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培养方案。方案体现了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体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4个转型试点单位率先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邀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证,对主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删减了不必要的理论课程,增加了对接岗位需求的实践学时学分比例。二是校企合作,共同搭建育人平台。学校“农田杂草防控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产教研协同。入驻我校的娄底书画院作为学校的重点产学研基地,先后举办省市精品书画展、学生作品展、青少年文化竞赛、摄影展等40多场,观展人数达20多万人次,得到了许多重要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和高度肯定,省文联已将娄底书画院确定为省级文艺惠民基地,其辐射功能与日俱增。学校和湖南瑞奇公司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精诚合作,打造了实践教学、创业就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与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开办新专业、创办潇影学院、文化高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双聘双建”工作,鼓励各专业教师主动走出校门,和企业深度合作,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攻关,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教学,共建专业、课程和教材。如学校与长沙蓝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投资60万元在学校建设网络安全实验室,共同培训师资、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与湖南九龙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农业生物技术教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理昂新能源公司合作,引进生物质锅炉技术、生物质电厂电气控制技术、汽轮机运行等课程。四是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学校积极开展“冠名班”合作办学,如能动专业与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共同开办了“理昂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长沙万科物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办了“万科班”等。学校聘请大量行业专家来学校开展课程教学,如与娄底书画院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娄底书画院在学校逸夫艺术楼开办,形成了“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工、学、做”结合。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与学生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可以和大师实现零距离接触。学校把学生直接放到企业进行培养,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论文指导与答辩。如信息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30%左右的毕业生与深圳、广州、长沙的近10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实现了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
(六)服务地方促发展
高校旺盛生命力的保持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一直都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一是主动对接。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打造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文化艺术、现代服务、教师教育等7个专业群,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专业准入与淘汰预警机制、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以优化专业结构[4];主动参与娄底市企业帮扶计划,与娄底市经信委进行工作对接,开展“一进二访”调研工作,深入金电、文昌科技等新能源产业、机电制造业等100多家本地企业,为我校培养和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打造平台。学校依托农业推广硕士点,开展科研合作、送科技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精准扶贫等工作,打造农业科技平台;依托“农田杂草防控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娄底市农科所农药试验厂,促进产教研协同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道地药材湘玉竹GAP生产与加工”“复合(配)农药新制剂的研制与开发”等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平台;依托“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曾国藩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平台,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文化建设。三是科技服务。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联合娄底市35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对口帮扶关系,瞄准产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助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与湖南八里香集团、湖南伍星生物科技、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雪花啤酒娄底分公司等开展调研与合作,解决科技难题。学校与新化县合作成立“研究生三农工作室”,直接为“三农”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信息学院为娄底市政府和企业开发高水平软件项目30多个、网站和微信平台100多个。依托美术、农学等专业和人才优势开展文化、科技下乡,如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文化六进”工作,很受社会的欢迎。四是决策咨询。学校积极组织精干研究力量,为娄底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项目、娄底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娄底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卷烟营销按需定制服务研究与实践、娄底“湘中智库”平台建设等30多个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助推娄底的经济发展。
(七)深化改革增动力
学校围绕转型发展,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改革活力。比如,按照“重心下移、院为基点、权责统一、有效监督”的原则,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与职能,明确院校两级的责、权、利,优化校内资源配置,进行了院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建立了新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为推动教师主动转型,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要求,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横向课题研究等指标作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形成学校转型发展的合力。学校根据责权利一致、双向考核、奖惩结合、绩效优先等原则,完善目标管理办法,通过下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责任考核、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三、转型发展的愿景展望
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差距,学校未来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转型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努力做好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走出一条引领示范的转型发展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5]。今后,学校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实现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合作理念,拓宽合作内容,加强合作能力,完善合作机制;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构建专业集群,推进特色专业发展;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继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加强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建设,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双聘双建”工作,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工作力度;加快软硬件条件建设,特别是加强试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全面改善硬件环境;全面加快内部管理改革,在评价激励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上做好配套改革,保障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
[1]尹钟宏.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6):65.
[2]顾永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3):79.
[3]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
[4]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
[5]张兄武,许庆豫.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93.
(责任编校:彭芬辉)
Transformation of HUHS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YINZhong-hong1,PENGZheng-hua2
(1.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2. School of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HST) has gone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 phases: assessment,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school-running strategy; opportunities seizing and brave exploration; finalizing the development plan and propelling it with force. To ensure a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HUHST has made great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a transformation, top-level design, pilot program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serving the local society, and deepening the educational reform. HUHST will do its best to lead in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become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at serves the local society with high-quality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explore; practice
2016-10-10.
尹钟宏(1969—),男,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应用语言、高等教育;彭正华(1978—),男,湖南隆回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G647
A
1673-0712(2017)01-0102-05